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精准扶贫在湘西 > 扶贫论坛

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须做实“三扶”

2017-05-31 11:40 作者:覃振华 来源:
【字体:
   我们党员干部在结对帮扶时,必须扶志、扶智又扶资,帮助广大群众树信心、搞生产、快脱贫,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在“为民、惠民、利民”的实际成效之中 。    

  一、在扶志上下功夫,鼓起要干之劲    

  孟子说:“夫志,气之帅也。”志,是心志、志气、志愿,是一个人干事创业的关键所在。志盛,动力就足、精神就振奋、主动性就强;志衰,行动就缓、精神就萎靡、昏昏以度日。因此,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首在扶志,要教育引导帮助贫困户除祛丧气、惰气、瘴气,树立信心、振奋精神、提起干劲,增强脱贫致富的勇心和决心,从思想根源建立“我要干”的动力,真正“动”起来。一是要以理促动。 这个理既是“干就可能发家致富、不干就绝对不可能发家致富”的理,是“懒牛屎尿多,懒人明天多”的理,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理,也是“有志者事竟成”的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理,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理,是“把握事物本质规律,便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理,以理服人,设身处地、因人而异地做好贫困户的思想动员工作。二是以例促动。事实胜于雄辩。既可以向贫困户介绍大家熟知的致富能手、能人们的脱贫故事,又可以向贫困户介绍其同村的群众或业已脱贫群众的脱贫故事,以详实事例向其证明:只要想富肯干,有心有劲,在大好的惠民扶贫政策下,就能脱贫致富 。    

  二、在扶智上下功夫,增强干好之能    

  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重在扶智,扶的这个智既是脱贫致富的智慧,又是脱贫致富的能力,既有家庭长远发展的智慧,又有个人提升的智慧,光靠给钱是不能长富久安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便是这个道理。一是扩宽视野,把准市场脉搏。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百姓家中,与群众交朋友,通过聊天把一些致富成功或失败的故事、致富的信息传递给贫困户,共同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引起其思想上的触动。还可邀请贫困户参观考察已经做出一定规模的成功项目,逐步培养提高联系户把准市场脉搏的能力,不盲目投入。二是强化培训,依靠科技支撑。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现代农民就必须讲科学技术。鼓励贫困户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猕猴桃、葡萄、黄牛、甲鱼等各种传统或新型农业产业种养技术和电工、焊工、烹饪等各项技能培训,为提高产业科技含金量和产品品质,提升外出务工“品质”打下坚实基础。另外,针对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对有发展产业意项的贫困户开展电商专题培训,实现实体市场和网络市场“双管齐下”,扩宽销售渠道。三是因实而异,精准确定产业。     

  三、在扶资上下功夫,铺就干成之路    

  “万物皆有时”。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当然有个人欠缺能力、勇气、经验等主观原因,但很大一部分是受缺少发展生产先期投入资金的限制。因此,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贵在扶资,资是资金,既有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后顾之忧的资金,又有通过产业发展达到“一超过”的资金,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是要宣传好政策。要深入群众家中把本地区教育扶贫、医疗救助、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等扶贫政策,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一一对应讲清楚,让贫困户知晓每一项补助多少。特别是产业扶持政策,每一项产业有着不同的政策要求和扶持金额,要和老百姓算一算账,发展某项产业年底有多少收益,增强其发展的欲望。对于前期投入不够的,还要宣传信贷政策,解除前期投入不足的忧虑。二是要加强过程指导。党员干部要根据帮扶对象发展产业的具体内容,在产业培育技术上,主动提供产业培育的技术资料或视频,主动邀请从事该项目并已成功的土专家或相关农业专家技术人员给予指导,随时关注产业发展情况,提供技术帮助。还要跟踪产业扶持资金的落实情况,确保落实到位。三是要提升帮扶成效。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