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精准扶贫在湘西 > 扶贫论坛

牵手同心助力脱贫

2019-03-05 08:10 作者: 来源:团结报
【字体:

  近日,记者来到古丈县高峰镇石门寨村。在村部里,第一村支部书记苏各正在忙碌地整理扶贫资料。石门寨村是州人大常委会机关的驻点扶贫村,该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深度贫困村,全村216户812人,生态资源丰富。但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这里的村民长期坐拥宝山却依然贫困。2018年,结束焦坪村驻村扶贫任务的苏各,因为放不下这片贫瘠山区的百姓,继续接过石门寨村“第一书记”的重任,舍小家为大家,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驻村以来,苏各每年都有300多天住在村里。他深入开展入户走访座谈,扎实开展访贫问苦,积极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扶贫项目,为全村贫困群众做了大量实事好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村情民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科学制订出指导全村发展的长期规划,为扶贫工作找准路、把好脉,工作组入村伊始,苏各便一头扎进了山山水水之间,穿梭于沟沟坎坎之中,挑灯夜战,进寨入户。苏各是外地人,虽然不会说本地话,但村里百姓尤其是老人们,每次看到他,都要跟他话家常。苏各也乐乐呵呵地与大家聊天,倾听他们的诉求,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当地村民万木英,丧夫20余年,因病致贫欠下高额债务,而且又身患严重的风湿病。儿子宋贻召三级残疾,离异,孤儿寡母生活十分艰辛。在了解到万木英的情况后,苏各多次上门走访。一开始万木英非常不认同驻村扶贫工作,态度冷漠。苏各积极争取资金为其修整房屋,并将其一家两口纳入精准识别户;同时,多次自掏腰包为其购买风湿膏药,一买就是两年多,从未间断。这让万木英感动不已。

  精准识别——只认标准不认人

  做好精准识别工作是落实扶贫政策的前提,群众高度关注。苏各为了将这一难事做成经得起历史检验、得到群众认可的实事,在“细”上下起了功夫,严格按照精准的要求,厘清对象、明确重点、落实对策。征求意见,先后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大会、群众代表会等各类会议10多场次,广泛征求党员意见、群众意见50多条;认真审核,按照“四进五出”标准,严格筛选、严格把关;张榜公示,分批将精准识别户放在“阳光”下接受群众监督。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工作队顺利完成了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最终全村通过民主评议、政策审核、张榜公示,重新评选出精准识别户37户、132人,较以前的50户、150人,分别减少了13户、18人。

  产业项目——增强发展动能

  驻村以来,苏各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产业项目,带动村民主动参与,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鲁良,是石门寨村的贫困户,但他勤学苦做,不仅依靠自己实现了脱贫,还一举成为了村里发展产业的“带头人”。苏各多次与其沟通商讨发展,要他带动村民发展适合本村实际的绿色生态产业。两人在多次进山调查后,决定利用石门寨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发展羊肚菌种植业。但羊肚菌种植成本高、风险大,一亩羊肚菌就需要1万多元的成本。在苏各的鼓励和发动下,鲁良决定先行先试,自掏腰包进行试种。鲁良说:“年轻不要怕,要为村里做贡献。只要试种成功了,就可以带动全村致富。我先来,只要我成功了,村民都会种植了。”在产业大户的带动下,羊肚菌产业在村里快速发展起来,目前已种植10亩,每亩产值约4万元。

  苏各说:“绿色生态是当地的最大财富,一定要保护好!接下来,我们打算利用本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