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七·一”纪念建党95周年

强基固本 山青旗红——全州五年来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2016-06-30 09:10 作者:周组文 来源:团结报
【字体:

  湘西,神奇而充满魅力的热土,在这里,有无数盏活跃在青山间的明灯,为群众照亮前途;有无数面飘扬在绿水傍的鲜红旗帜,为群众引领前进的方向;还有土家族苗族如火般的热情和党群干群间的鱼水深情。闪亮的明灯、鲜红的旗帜、浓厚的鱼水深情是我州持之以恒,常抓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真实写照。五年来,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州始终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坚持严实为先、服务至上,不断深化创新,全州基层党建工作稳步推进,基层组织更加夯实,党建引领精准脱贫取得显著成效。
  明责任 重保障
  基础更牢、旗更红
  “以前基层党建怎么抓、抓什么不清楚,现在有承诺、有责任、有考核,抓什么清清楚楚、怎么抓明明白白。”吉首市河溪镇党委书记杨昌松说。
  全州推行以“党建责任制、公开承诺制、考核评价制和行动目标卡”为主要内容的“三制一卡”基层党建工作法,明确了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形成了“书记抓书记,一级抓一级,一直抓到村”的党建工作格局。通过党组书记年终述职评议,量化考核,基层党建“不愿抓、不真抓”责任不实的问题、“抓不好,抓不实”方法路径的问题、“抓好抓差一个样”权重不重问题等得到有效解决。全州6520个基层党组织,13万多名党员“晒”出承诺50余万条;438个“较差”党组织晋位升级率达98%以上,1428个“一般”党组织晋位升级率达20%以上。
  通过乡镇党委换届,全面建立乡镇党建工作站,配齐配强乡镇专职副书记、组织委员和组织干事,做到基层党建工作专人专抓。创新开展“百强示范引领”工程,切实做到“一点一特色、一点一品牌”,涌现出了十八洞村、马王溪村等省、州基层党建示范点,基层党建工作展现出了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生动画面。2015年湘西州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责任述职评议工作取得全省第6的好成绩。
  “公章随身带,办公靠膝盖,有事请到我家地里来”。过去,由于没有固定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或者办公条件简陋、只盖章不服务、村干部待遇较低,积极性不高,工作难以开展,群众办事很不方便。为彻底解决基层“无场所办事”“无平台服务”“无专职干部服务”等问题,我州克服财政薄弱困难,下大力气,按照“村务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电商服务”“五位一体”标准,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质升级基层服务阵地。五年来,共投入资金9110余万元,新建和改建65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了基层服务阵地“高规格”“全覆盖”。
  “我们村村部新修了,远教设备也有了,五星红旗在村部前面也高高飘扬了,整个精气神一下子就提上来了”。保靖县迁陵镇咱科村党支部书记刘维生感慨地说。
  进一步提升村干部待遇保障水平,村支书、主任、秘书年均报酬分别从5000元、4500元和3500元,提高到1.5万元、1.35万元和1.05万元,农村基层干部“甩开膀子”安心干事成为常态。一些素质高、能力强、想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被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表,57名优秀村(社区)主干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大大增强了基层干部投身精准脱贫一线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为切实敲碎村集体经济“空壳”,我州探索创新出农副产品销售门面为主体的“购建门面型”集体经济新模式。2011年,又通过支部牵头成立“红色公司”,发展以资源、土地、资金等形式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的“红色股份型”村级集体经济模式,获评“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全州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869个,占全州行政村总数的44.5%,村级集体经济管理难、增值难、可持续增收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重教育 提素质
  队伍更强、更有力

  基层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党员素质十分重要。为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整体质量,湘西州大力实施“源头工程”和“基层工程”,严把党员素质关,党员队伍更强、更有力。
  严格推行“两推荐、四公示、两预审、两票决、四追究”为主要内容的“二四二二四”工作法,发展党员质量不断提升,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2012-2015年,全州党员队伍注入了13169名“新鲜血液”,一批年富力强、能力出众、党员认同、群众认可的先锋模范进入了党员队伍,党员队伍能力素质、战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我们在阿里巴巴注册百合销售旗舰店,百合干片年销售额达230多万元,没想到互联网作用这么大。”龙山县石牌镇红桥村党员张勇谈到百合销售很是得意。
  我州大力推行“互联网+党员教育”,把党员教育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按照“有人员、有设备、有技术、有经费、有学用活动”的“五有”目标,大力推进远程教育体系建设,投入资金1350万元,累计建成站点2153个,通网1749个,通网率达81.2%,实现乡镇、村站点全覆盖。在充分运用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学习培训外,我州还积极开展运用手机移动终端覆盖面广的优势,开发出“党员e信通”、党建微信公众号、党建手机报等一批“移动式”学习平台,让党员群众能随时随地进行“点菜式”学习,享受“专业化”服务,开展“快捷式”商务活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建强基层组织这个“火车头”,我州把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作为建强基层组织的有力抓手,坚持因村、因问题设岗选人,精准选派,针对性的增强基层党组织力量。“第一书记”下到基层,“实打实”抓实党建、“手把手”发展产业、“心贴心”服务群众,实现对驻村扶贫村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村全覆盖,提升了基层队伍干事创业活力,1200个驻村扶贫村完成了扶贫规划,一大批扶贫项目落地,两轮40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普遍晋位升级,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同时,通过采取“免试入学、学费全免、学籍8年、专业自选、创业帮扶、重点培养”等优惠政策,招录“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学员1638名,1446个行政村有了农民大学生,培养村组干部750人、产业带头人535人。这一基层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了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群众发展产业的主心骨、带头人,有效激发了农村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严作风 优服务
  作用更实、情更深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全州6520个基层党组织、13万多名党员经历了一场场深刻的思想“大洗礼”、一次次作风“大体检”,补足了精神之“钙”,剔除了不正之“风”,“官味”少了,“地气”足了。
  “你工作没有魄力”,“你没有责任心,村民几次找你办事,你嫌难办,就推给乡政府”。吉首市坪朗村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真刀真枪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辣味足、气氛热烈。这样的场面在全州各级党组织中比比皆是。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深入查找“四风”、“不严不实”、“五个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等,找准“靶位”、画出“真像”。全州共列出问题清单5457份,征求意见建议46091条,查摆突出问题33945个,征求意见评议满意率达99.6%。
  立行立改才是党内教育成果的最好体现。州委常委带头走百企、进千村、入万户、征问题、谋发展,“面对面”听民意,“心贴心”解民难,率先转“四风”,脚底沾染了“泥土味”。各级机关党员干部以州委常委为榜样,结合“一进二访三联”“万名干部下基层”等活动,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建筑工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农家庭院等基层一线,问计于民,制定问题整改“时间表”和“任务图”,除“四风”、“不严不实”之“垢”。
  全州所有乡镇(街道)全面建立便民服务中心,职能部门权力能放则放,下放基层,实现群众办事“不上二楼”。全面推行村干部坐班制和民事代办制,极大方便群众办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不少群众反映,在平时生活接触和办事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党员干部身上的“四风”“不严不实”之风不见了,“为民务实清廉”之风浓了,门好进了、话好听了、事好办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看得见,摸得着,群众感受更直观,党群之前的距离拉近了,“鱼水情”更深了。
  “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自习近平总书记在花垣县十八洞村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脱贫”理念后,十八洞的党员干部积极探索脱贫新模式,带头干,带头闯,探索出了享誉全国可复制的“十八洞扶贫模式”,央视《新闻联播》连续5集报道《治国理政新实践“十八洞村”扶贫故事》,剖析十八洞扶贫发展路径。
  五年来,全州13万余名党员把党内教育的实践课堂放在脱贫攻坚战场,自觉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敢于冲锋陷阵、攻坚拔寨、主动作为,积极与28967户困难户“结对子”,投入精准扶贫资金30.6亿元,帮助解决困难问题11184个,减少贫困人口24.48万人,农村贫困率下降至20%。
  省委书记徐守盛在我州调研时指出:“湘西州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和优势品种发展产业,加快脱贫,看到乡亲们通过各种路子富起来,我们心里很高兴。”
  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州深入开展,13万余名党员干部在“学”中获取力量、坚定意志,在“做”中一马当先、展现本色。在州委决胜精准脱贫的“冲锋号”下,一股“红”流正在以只争朝夕的闯劲、坚持不懈的韧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干劲冲向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胜利高地!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