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湘西州经济总体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良好态势,第三产业持续加快,贡献提高,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31.6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53.8%,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但第三产业中支柱企业少、行业间差距大等问题依然存在,随着我州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我州第三产业将迎来最佳的发展时期。
一、全州三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一)三产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分年度来看,2012-2014年,第三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1.3%,高于GDP年均6.1%的增速。今年上半年,全州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分行业看,受内外需求不旺、生产领域持续低迷、经济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呈下降态势;金融、营利性服务业等行业则保持较快增长。
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增速(单位:亿元、%)

(二)其他服务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从上半年行业对GDP的贡献来看,其他服务业的贡献率高达46.6%,较去年同期增长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长1.3个百分点。
在互联网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州相关行业发展形势积极向好,营利性服务业贡献率18.8%,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其中全州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1.5万元,增速高达177.5%,增速居行业之首。
随着我州“全力抓好扶贫开发、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三项重要工作逐步深入开展,民生改善稳步推进,财政支出力度不断加强,非营利性服务业贡献率27.8%,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州民生支出累计完成61.4亿元,同比增长22.4%,增速较去年提高7个百分点,民生支出比重为71%,较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教育累计支出17.1亿元, 同比增长35.4%;社会保障和就业累计支出15.4亿元,同比增长30.7%;医疗卫生累计支出10.7元,同比增长8.3%;节能环保累计支出3.4亿元,同比下降16%;城乡社区事务累计支出2.4亿元,同比增长18.6 %;农林水事务累计支出12.8亿元,同比增长8.4 %;交通运输累计支出2.2亿元,同比增长31.3%;住房保障累计支出4.5亿元,同比增长103.1%。
(三)金融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受股市向好影响,资本市场服务业快速增长,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66.3%。从整体贷款情况来看,6月我州各项贷款稳步投放,人民币贷款增长较快。6月末,全州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80.6亿元,比年初增加58.6亿元,同比增长16.8%;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55.2亿元,比年初增加34.9亿元,同比增长24%。
从存款来看,各项存款增速放缓。住户存款余额511.9亿元,比年初增加44.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存款余额93.6亿元,比年初增加6亿元。
从贷款来看,贷款增速较快,投向稳定,对微型企业贷款支持力度较大。住户贷款余额165.4亿元,比年初增加1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89.7亿元,比年初增加18.9亿元。
(四)消费对稳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呈现
在新常态新形势下,我州商贸企业积极拓宽渠道,不断更新经营理念,在困境中求转变。上半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6亿元,同比增长9.4%,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全州批发业实现零售额6.5亿元,同比增长12.5%;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7.6亿元,同比增长8.5%。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9.1亿元,贡献率为5.9%,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州加大了限上企业培育力度,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的同时,为商贸流通发展注入新动力,全州主要贸易企业运行平稳,日用生活必需品均保持了稳步增长,其中粮油食品类(粮油、肉禽蛋、水产品、蔬菜、干鲜果品)、衣着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日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4% 、35.6%和24.8%。
二、存在的问题
(一)限上服务企业培育力度有待加强。数量少、规模小是我州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困境。2014年全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7.7%,全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69家,只占全州限额以上企业的25.4%此外,我州服务业企业涉及的行业少,部分行业甚至还是零企业,难以全面反映我州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随着我州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服务企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但由于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服务企业的成长壮大十分艰难。
(二)行业发展不平衡,差距有待缩小。从行业所占比重来看,第三产业中,非营利性服务业占比最高,占比为36.6%金融业占比最小,仅为4.7%差距较去年同期扩大0.3个百分点。从行业增速来看,金融业增速稳居行业之首,增速高达28.4%由于受工业生产低迷影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速仅为2.4%与金融业增速相差高达26个百分点,行业增速差距较去年同期扩大15.4个百分点,行业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政策建议
(一)做好企业服务保障,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与重点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需求调研,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创新针对企业的服务保障模式,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重点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重点企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关键作用。
(二)积极鼓励企业开展互联网+促进行业转型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抓住国家发展 “互联网+”战略的机遇,鼓励企业加强与电商平台之间的合作,积极为企业搭建电商项目平台,鼓励企业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大力推动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一是加大电商企业扶持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对企业吸纳高端人才给予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要营造快捷、低成本的物流系统,并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引导、鼓励传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促进其转型发展,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三)增强对旅游企业的支持,推动形成旅游经济新动力。生态旅游业已成为我州最具发展基础、产业优势和竞争潜力的支柱产业,新的市场需求也随着而来,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开发,自驾游、乡村游的配套设施建设等,都为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府相关部门一是要增强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府推广等方式支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具备一定经验的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差异化发展,避免无序竞争,发展多层次市场。二是要加大对企业的规范管理,建立失信名单,净化旅游市场。三是要出台旅游企业政策扶持的细则,支持企业打造精品、高端旅游产品,营造“全民旅游”的氛围,使旅游成为富民富州的经济新动力。
四、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州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推进,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新的精品旅游路线逐渐形成,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高端住宿、旅游特色餐饮、自驾营地等还大有潜力可挖。而金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带薪休假等政策的相继出台,无疑为我州第三产业的发展添了一阵东风,第三产发展前景广阔,发展趋势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