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图片信息

产业兴 乡村旺——我州农业特色产业建设掠影

2021-09-15 08:34 作者:记者 周楚怡 来源:团结报 【字体:

  寒露送微凉,秋色动山岗。行走在湘西大地,田畴金穗飘香,茶园葱茏苍翠,柑橘挂满枝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秋天不仅给大自然换上了五颜六色的盛装,更是给人们带来了丰硕的果实和希望。

  保靖县黄金村茶园。

  永顺县松柏镇猕猴桃基地。 特约记者 孟春绒 摄

  泸溪县武溪镇上堡村千亩椪柑种植基地。

  龙山县召市镇大兴村500亩烟叶基地。

  产业扶贫——

  可持续脱贫的根本之策

  到“十三五”期末,我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对贫困基本消除,8个县市全部摘帽,11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229元增加到10046元。湘西州成为全国精准脱贫的聚焦点,花垣十八洞村、凤凰菖蒲塘村成为全国精准脱贫样板,彰显了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担当。

  我州坚持把抓实产业扶贫作为可持续脱贫的根本之策,把产业建设作为“造血”扶贫核心举措,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全州三分之二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脱贫。

  柑橘产业是我州规模开发最早、种植面积最大、脱贫致富人数最多的农业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州柑橘面积为96.39万亩,总产量约55万吨,总产值约12亿元。普通椪柑种植面积在逐渐减少,园丰脐橙、纽荷尔脐橙、春香杂柑等新优品种进一步发展,今年我州在龙山、保靖、永顺、泸溪等柑橘主产区开展柑橘技术培训15期,培训人员2546人次,发放柑橘种植相关技术资料5000余份,全州完成柑橘品改8.31万亩,标准化品改扩面工作持续推进。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近年来,州委、州政府紧扣“千亿湘茶”发展战略,努力实现湘西茶叶100万亩面积、100亿元产值“双百”目标,全州茶叶产业发展迅速,基地建设、产品加工环节逐步完善,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精深加工和茶旅融合方面发展潜力巨大。产业效益全面显现。截至2021年6月下旬,全州茶园面积89万亩,居全省第一,其中可采茶叶面积40.7万亩,预计今年全年茶叶产量1.5万吨,综合产值超60亿元。全州涉茶人员超过50万人,近20万人通过发展茶业脱贫致富。基地建设初见规模。茶叶基地遍及全州96个乡镇、898个村,全州茶叶种植万亩乡镇16个、5000亩以上乡镇40个、上千亩村229个。建成万亩标准示范园5个,千亩标准示范园20个,推广快速育苗和覆膜栽培快速成园技术3万亩以上,绿色有机茶园面积13万亩,部分茶园通过欧标检测,基地建设质量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全州现有各类茶叶经营主体85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州级龙头企业27家,规模以上茶企12家;拥有合作社721家,家庭农场36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13家,州级示范社3家。牛角山、英妹子、古阳河、新田农业、林茵茶叶、鼎盛黄金茶、五龙等规模茶叶企业不断壮大,全州茶叶年加工能力超过3万吨。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全州茶园绿色有机认证面积13万亩,“两品一标”数56个,拥有“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湘西黄金茶”“永顺莓茶”“古丈红茶”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及“湘西香伴”、“十八洞黄金茶”、“凤凰雪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古丈、保靖、吉首等3 县市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茶叶百强县”;2017年,古丈(茶叶)、保靖(茶叶)进入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名单。2018年3月,湘西州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黄金茶之乡”称号。2020年,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靖县(茶叶)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1年,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保护名录。

  湘西州是全省三大优质烤烟区之一,具有“清香淡雅、香气细腻、配伍性强”的湘西山地烟叶特色,烟叶产业是富民强州的传统产业,通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品牌影响力,有稳定的市场。 2021年,我州烟叶工作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高质量发展现代烟草的工作目标,按照省烟草局“1134”烟叶工作思路,全州落实7个县90个乡镇697个村3994户烟农,移栽总面积200823亩,完成州任务20万亩的100.41%,完成省任务14万亩的143.45%。抓好烟叶工作,对巩固我州脱贫攻坚成果、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利益。

  湘西油茶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是湖南省油茶重点产区之一。近年来,我州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将其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产业之一大力扶持,全州现有油茶保存面积112万亩,2020年全州挂果面积73.48万亩,全州茶籽总产量21569吨,可产茶油5352吨。

  产业建设——

  统筹布局与因地制宜相结合

  在发展扶贫产业上,我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的重要指示,注重统筹布局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做好产业增收文章,培育壮大茶叶、油茶、柑橘、猕猴桃、中药材(杜仲、百合)、烟叶、蔬菜和特色养殖(黑猪、黄牛)等8大特色产业,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3.18亿元,通过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发展8大特色优势产业搞好产业扶贫,11.8万户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当家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户有1个以上增收项目,真正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有质量。

  花垣县十八洞村积极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的精准扶贫模式,针对十八洞村人多地少问题,按照“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产业”的思路,成立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公司,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在县农业园区流转1000亩土地建设精品猕猴桃基地,2019年十八洞村建档立卡户人均分红1600元,开创产业扶贫“四跟四走”好路子。2017年,全村实现了稳定脱贫,该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等殊荣。

  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实行“党总支部领导+村委会+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运行模式,围绕茶叶、乡村旅游、生态养殖、苗族餐饮四大特色产业,发起成立牛角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等7家村企,2016年底实现整村脱贫,2017年、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1368元、13618元,并带动周边7个贫困村发展,牛角山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茗村”百佳榜。

  泸溪县浦市镇马王溪村抓党建促脱贫,通过党支部示范引领、党员创业带动、产业党小组精准发力等措施,推动全村经济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后荣获省州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等称号,并被誉为“湘西第一村”。

  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通过发展茶叶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种植基地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产品系列化的农村新型产业化之路,隘口村由原来典型的贫困村变成了现在远近闻名的“茶叶村”“富裕村”。

  凤凰县新场镇大坡村通过选定高山刺葡萄作为全村脱贫的主要产业,探索推广“葡萄架上挂鲜果,葡萄园内养家禽”的立体种养模式,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成效。凤凰县新场镇大坡村由原来的贫困村、后进村一跃成为现在的小康村、文明村,2015年该村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2016年成为该县率先脱贫的贫困村之一,同时被评为“湖南美丽乡村示范村”,大坡村的党建引领、创业精神、脱贫成效得到了省州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赏。

  永顺县芙蓉镇响塘村坚持“科技+产业”的扶贫模式,全面推进响塘村“百亩猕猴桃生态示范园”“百亩白皮柚综合配套产业示范园”“特色高效食用菌蔬菜产业示范园”“绿色优质水稻示范园”“健康养殖产业示范园”五园建设,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宜居环境等得到质的提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成效显著,成为全省“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

  龙山县里耶镇比耳村积极构建“为村+支部+电商+党员+合作社+农户”的党建服务产业格局,通过“互联网+”建设,利用“湘西为村”及农村电商平台推广销售比耳脐橙,已形成规模和效应,成为“不离土不离乡,就在家门口奔小康”的典型,比耳村成功转型为远近闻名的湘西“比耳为村”。

  产业融合——

  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9月9日,永顺县在芙蓉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举办了一场别致的猕猴桃线上开园节,全县40余家合作社、供应商与中国果品流通协会、阿里巴巴、京东7鲜、一亩田、本来生活等200余家全国采购平台线上参会,通过观看直播“云游”永顺猕猴桃基地的方式,了解猕猴桃生产、分拣、包装、发车等供应细节,共签订意向采购订单金额近亿元。活动现场还开通了“永顺县农产品官方旗舰店”,利用一亩田线上平台,打造产业大数据中心,让果农足不出户,了解到全国市场,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永顺县是我州猕猴桃种植大县,目前猕猴桃种植面积11.2万亩,总产量12万吨。目前,该县从事猕猴桃种植和营销的专业合作社50余家,覆盖23个乡镇220个村,猕猴桃冷链仓储17000余吨,从事猕猴桃相关产业人员达到15万人,创造产业价值3.1亿元。在推进猕猴桃产业建设过程中,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2020年4月“永顺猕猴桃”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同年11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永顺11万亩猕猴桃基地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生产基地,猕猴桃品质稳步提升。

  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我州提出“努力把湘西州打造成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集,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又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潮头。乡村要振兴,必须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特别是要促进农村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

  就我州而言,要更加注重培育发展可持续增收的当家产业,突出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适度规模化, 按照州委《关于制定湘西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对接省“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部署,大力发展精细农业,着力打造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点实施“851”工程,培育壮大茶叶、植物油、烟叶、柑橘、猕猴桃、中药材、蔬菜和特色养殖8大产业,高标准建设产业基地500万亩,为远期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打好基础;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园区,加快发展一批田园综合体;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抓好茶叶、油茶、油菜等生产加工技术研发,探索发展智慧农业;强化质量兴农,推进农业全程全面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构建茶叶、植物油等产业生产标准化体系,突出绿色、生态、有机、富硒特色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品牌;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融合。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州农业农村局提供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