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湘西时政

“搬”来美好新生活—— 吉首市易地扶贫搬迁纪实

2018-05-31 00:00 作者:刘琪洲 来源:团结报 【字体:
  
  5月23日,吉首市丹青镇大坪村集中安置点,众人围坐一圈,村组长张德家给大家讲述了一个故事。原来,现在的大坪村由原狗咬村和原大坪村合并而成,而“狗咬"这个村名有一番来历。
  张德家说,很久以前,这里的人们本是分散住在山下,可每每到了夜间,家家户户的狗全都会跑出家门,聚到山上睡觉。先人们认为狗去山上是因为山上的风水佳,于是山下的住户纷纷迁到山上,组成了村庄,得名“狗咬村”。
  “张大哥,这山上可不是真的好,这些年的地质灾害没少让村民们受损失。”市搬迁办干部张黎明说道。“是咧,我们这儿全是红土,每逢下大雨,山上就可能滑坡,严重时还会威胁安全,让人提心吊胆。”张德家回应道。这时,一旁75岁的张昌胜接起了话头,“现在好日子总算到来了,过去山下迁山上常年受灾,如今迎政策山上迁山下,大家第一回住上了城里人的好房子!”老人的话得到村民们齐声赞同。
  我们步行来到山上,目之所及,原狗咬村的老木房群已十分陈旧,在中心处有一地质灾害警示碑,上面写着防灾预案,虽沾上了灰尘,有些模糊不清,却让人心惊。向山下望去,只见安置点上徽派风格的新房鳞次栉比,白墙灰瓦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山下、山上形成强烈对比。
  当前,大坪村集中安置点已安置易地搬迁户42户133人,全部来自原来的狗咬村。张昌胜家里有五口人,分配到两层楼100多平方米的一套房。搬入新居后,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夫妇俩每日在家以编竹笼、养鸡打发时光、赚些小钱,老年生活安逸幸福。
  
  农村人进城不难,在城里拥有一套房子却很不容易。在吉首市水畔铭城小区,太平镇夯古村贫困户张言清梦想成真。
  “我是去年腊月廿二搬进来的,当时非常高兴,一次邀请了二十多个亲戚朋友来家里庆祝。”谈到自己的城里房子,张言清很是激动。张言清的家,装修简单,地面却一尘不染。在客厅,一台崭新的小米宽屏电视机引人注目,这是在广州打工的大女儿年前送给他和妻子的乔迁礼物。
  过去,张言清一家一直靠租房度日,他自己在吉首市木材公司上班,妻子也在市里打着零工,小女儿在读幼师,经济负担很重。他说,在城里拥有一套房子一直是他和家人的追求,国家对困难群众的关怀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他现在很满足、很感恩。
  夯古村村支书石林秀介绍说:“我们村子里白蚁为患,严重影响到村民的住房安全,不利于产业发展,属于典型的生存环境恶劣地区。易地搬迁,进城安置,解决了村里的燃眉之急。”石林秀反映,政府采购平价商品房不仅给村民们解决了住房问题,也满足了他们的进城愿望,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贫困户在城里的就业、就医、就学问题也都得到统筹安排。目前,90%的夯古村搬迁户都已入住,他们会全程跟踪,努力让每一个村民都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这位能说会道、精明能干的女干部,在村里深受爱戴,是夯古村民们的“及时雨”。有一次,小区里面突然停了电,大家第一时间没有想到找物业公司,而是拨通了石林秀的电话。虽然远离了村庄,来到了城市,夯古村民与村干部之间深厚的情感羁绊并未改变。
  
  吉首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注重实际、重在落实。州委常委、吉首市委书记刘珍瑜介绍,他们深入一线调研,确立了因地制宜、自愿就近、有利生产的原则,实施科学搬迁、民主搬迁、和谐搬迁,引导搬迁对象向交通条件好、经济状况优、发展潜力大、就业机会多、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转移。
  2016年到2017年期间,该市累计实施易地搬迁1942户7790人,解决了近8000困难群众的居住问题,啃下了“硬骨头”。“开展工作的时候,我们每天三台车要跑遍全市七个安置点,从早晨8点到晚上8点,全面督查搬迁情况,全力解决搬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市移民局局长陈生伸的话展现了扶贫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决心。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吉首市为进一步减轻搬迁群众负担,按照“人均2000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控制易地扶贫搬迁农户自筹资金额度。搬迁区域配套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政府统一解决。所有安置房全部进行简单装修,改善搬迁户入住条件。
  当前,吉首市已成立易地搬迁后续管理办公室,将围绕“就业、就医、就学”问题户户排查、户户把关,全面保障脱贫摘帽后搬迁群众的生存和生活状况。
  “搬”来美好生活,“迁”出光明未来。通过易地搬迁,该市困难群众改变了不利的生存环境,走上了新的幸福的发展之路。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