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湘西时政

微创新解决大问题 优环境促进大发展

2019-01-30 09:04 作者:州委改革办 来源:团结报 【字体:

  州委政策研究室(州委改革办)

  2018年,湘西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着力补齐制度效率短板,扎实开展重点改革第三方评估,不断巩固提升改革成果,及时组织策划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湘西发展之路大型系列报道,全面完成31大项107小项改革任务,广大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特别是紧扣阻碍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和民生领域改革盲点痛点,探索实施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强的“微创新改革”举措,推动各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

  聚焦中心大局抓改革,优化供给促提质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州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转方式持续加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型产业不断壮大,新旧动能稳步转化。特别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在形成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受益的体制机制新优势,全州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产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全面对接省委、省政府产业项目建设“五个100”,大力实施“1112”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即建设100个州重点产业项目,培育10大重点产业,以10个工业园区为重点,到2020年实现产业总产值2000亿元以上,形成了加快产业发展、培育壮大实体经济的鲜明导向,促进了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持续向好,预计财政收入、居民收入、服务业、存贷款、消费、民间投资、工业投资等增速居全省前列。特别是生态文化旅游业持续“井喷”发展,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4%、25%,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80%以上,“两茶两果一药一烟”规模农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创新型产业增长18.4%,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5.5%。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让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出台了《关于支持10大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从财税、国土、金融、电力、品牌建设、产业招商、人才、行政审批、营商环境等9个方面明确了50条优惠政策。特别是在财税方面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除上级统一设立涉企收费外,取消现行涉企收费项目;州财政投入不少于1.5亿元资金扶持重点产业发展;对实体经济主体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过2000万元的10大重点产业企业给予5万至100万元不等的奖励;对新获批国家级驰名商标、国家级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补;对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根据其上年度研发投入增量,按照20%的比例给予奖补,最高奖补200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科技研发平台分别给予50万元和30万元奖补。2018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22%,新增“四上企业”121家,增长55%,其中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5家、限上商贸企业27家、房地产企业31家、建筑业企业12家。

  推进“放管服”改革让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开展“三清单”清理,州政府部门权力清单精简了44%,县市精简了近40%。大力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改革,启动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为产业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建设环境,出台《湘西自治州“优化大环境”行动方案》,在全州实施审批提质增效、惠企降成本、法治护航发展、政企守信践诺、服务大提升、作风整治等六项行动,明确57条具体措施,优化审批、成本、市场、信用、服务、作风等六大环境,启动实施第三方机构对各部门营商环境进行评价,深入开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建立“项目警官制”,为项目建设提供一对一、常态化服务,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立足改善民生抓改革,细微之处添福祉

  回望2018年的民生答卷,是一道道群众关心的难题,是一个个用心用情的答案。我州统筹推进便民利民惠民改革,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以上,抓紧义务教育标准化教学点和农村幼儿园建设,解决超大班额问题,组建了湘西现代职教集团,全州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提质升级乡镇卫生院,深化药品耗材采购改革,抓实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农村师范生、农技特岗生和医学生公费定向培养,群众关心、烦心、忧心的事得到了化解,实实在在享受了改革发展的红利。

  加入药品耗材限价采购“三明联盟”让老百姓不再“看病贵”。据统计,实施药品联合限价采购后,我州药品联合限价采购目录的价格与原来采购价格相比,药品降价的有2062种,占87.37%;降幅10%以上的有774个,占32.8%;降价50%以上的有143个,占6.14%;所有品规中降价幅度最大的为肝素钠封管注射液,原价为19.55元,现价为0.185元,降幅为99.05%;医院常用药注射用奥美拉唑,原价为32元,现价为0.5元,降幅为98.44%。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药品虚高价格,大处方、大检查现象大幅减少,药品目录由3800多个减少到2400个品规,药价平均降幅达33.7%,二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平均降幅为16.5%,参保对象个人自付比例平均下降5个百分点,全州减少患者用药支出3.8亿元。此外,州纪委驻州卫计委纪检组还牵头制定辅助性用药、抗菌素、营养性药品的监控目录,每季度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处方点评,对无指征用药的医生进行约谈、通报批评,对销售金额排名前30位的药品采取限制性使用和再次谈判降价销售处理的措施。

  “山村幼儿园计划”让留守儿童笑得更灿烂。古丈县实施的“山村幼儿园计划”项目,采取“定向到村、公开招募”方式招募志愿者解决农村师资“短板”问题,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资助、社会参与”办园模式解决资金问题。项目实施6年来,全县山村幼儿园由2012年之前的0所发展到如今的60所,适龄幼儿10人以上村寨已实现全覆盖,每年就近接受免费学前教育的农村幼儿达700人以上,累计5000余名农村儿童就近享受到免费的、有质量的早期教育,全县学前幼儿入园率由2012年的44.1%上升到88.2%,居全州第一,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2018年7月,“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荣获世界教育创新项目奖,成为我国首个获该奖项目。

  农技特岗生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针对湘西州基层农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服务弱化”和“找不到、招不来、留不住”等问题,我州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县市配编+高校培养+服务基层”模式,实施量身定制人才和湘西本土化就业,全力推进公费农技特岗生定向培养,明确从2018年秋季开始每年由湘西职院定向招录培养300名农技特岗生。为确保农技人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突出抓好培养管理,按照“立足优势、对接战略、服务发展”要求,选择学院最优专业承担农技特岗生培养任务;按照“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专兼结合”要求,选优配强农技特岗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按照“严管就是厚爱、厚爱不是溺爱”要求,加强农技特岗生教育管理;按照“抓职业技能强项、补学历水平短板”要求,提出了整班推进“专升本”工作,建立了集宣传动员、课程辅导和报考指导于一体的学历提升服务体系。推行农技特岗生培养,实现了职业教育与精准脱贫、乡村振兴三者相互支撑、有机衔接,成为除了少数农村定向师范生外,20年来湘西州解决基层农技人才匮乏问题的又一重大创新举措。

  发挥资源优势抓改革,持续发展增潜力

  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资源是湘西发展的最大优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是湘西发展的最大门路。我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力推进矿山环境整治,着力解决环境问题,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美丽湘西名片越擦越亮。大力实施文化强州战略,健全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的公共文化体系,开展了土家族舍巴日、苗族“赶秋节”、“四月八”跳花节、“欢乐潇湘·乐在湘西”大型文艺汇演等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取得了“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

  林业碳汇交易让资源变资金。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林业碳汇试点,龙山县积极探索林业碳汇的开发模式、经营方式、运行规则和技术路线,为湖南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奠定了科学基础。2017年11月30日,在“亚太低碳技术高峰论坛”上,中部林业产权服务(湖南)有限责任公司把与龙山县合作开发的7.6万亩碳汇林预计20年计入期内产生的177.6万吨碳汇量,按期货交易方式预售给湖南松本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约定碳汇交售价格40元/吨,预计销售总收入7105.2万元。按每亩500元左右计价标准测算,如果可利用林地全部进入碳汇交易,全州每年预计将获得上百亿元碳汇经营收入,开发林业碳汇将成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创新非遗活态传承机制让非遗真正活起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州,我州拥有十大类共计3200余项非遗资源,其中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6项、省级84项。但由于传承人队伍年龄偏大、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不高、传承机制不够健全以及年轻人外出务工脱离原有文化生态环境等因素,传承活力下降,人才青黄不接,千年文化瑰宝面临消亡。2018年3月,我州印发《关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机制的通知》,全面进行传承人抢救性保护,特别是大幅提高了传承人补助标准,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度补助分别由原来的2万元、0.5万元、0.3万元增加到4.8万元、2.4万元、1.2万元。同时,建立代表性传承人带徒授艺以奖代补制度,支持生产性保护,对高龄传承人采取“文化志愿者+传承人”的一对一服务,对传承人带徒授艺、进景区传承展示、设立大师工作室和交流研培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目前,传承人传承积极性高涨,传承活力再现,各级传承人利用传习所、文化广场或者网站、微信等平台积极开展传承活动,更多年轻人被传统文化所吸引,为非遗保护带来新的血液与理念。

  突出党建引领抓改革,固本强基促和谐

  我州注重激发基层创造力,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抓好城乡同建同治、网格服务管理,探索实施“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农村“五兴”互助、“湘西e路通”、“湘西为村”、“全员联创”组织工作新机制、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等系列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线上线下服务群众、接受监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湘西为民微信群”打通了“互联网+监督+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平台,是州委组织部与州纪委监委为助力精准扶贫脱贫、监督干部履职作为、源头防范信访问题的一项创新举措,已成为全州村级党务、村务、财务等管理的主要平台。目前,在全州1817个行政村建立了1856个村级微信群,入群人数45万多人,辐射农村人口150多万人,实现了哪里有群众,党的声音就传递到哪里,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以扶贫政策落实和惠农资金安全使用为监督重点,把党员发展、低保评定等29项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及其决议结果在微信群里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建立发现、收集、研判、分流、处置、回访的链条式处理流程,及时发现、收集群众的诉求问题,并实行限时办理。去年来,“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共宣传解读涉农惠农政策2.3万余次,公示公开村级事项3.5万余条,办理各类服务群众事项1.4万件,限时办结率达95.6%。

  “五兴”互助增强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花垣县十八洞村,以“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的“五兴”互助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新模式正影响着村里的每一人、每一天。通过探索实践“五兴”互助,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显著增强,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作用发挥明显,村级治理规范有序,十八洞村贫困发生率由56.8%下降到1.37%,群众对村支“两委”的满意度由68%上升到98%。近30名大龄青年成功脱单,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大会上,农村“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获得省委书记杜家毫高度赞赏,目前已在全州推广。

  “湘西e路通”让村民办事不出村。“讲一下基本情况,本本就送上门了,方便!”“现在,证件办理、出生登记、临时救助等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家门口’办好”。这是花垣县实施“湘西e路通”工程,让群众乐享便捷服务的一个缩影。花垣县在全省率先推行“湘西e路通”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工程,通过打造以“党务服务”和“政务服务”为核心,集精准扶贫、村务服务、生活服务、商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双核四级”网络系统和手机APP客户端,实现党组织管理、农产品销售等网上电子化痕迹管理服务,并打通了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将网上办事服务事项下沉到乡镇、村一级,真正实现群众动嘴、干部动手、数据跑路、事项办结。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少峰在花垣县调研时指出,要全面推广“湘西e路通”信息化便民服务工程。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随着系列着眼体制机制创新的系统化改革,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同时,从牵动全局的微改革微创新落子,打通堵点,激发活力,湘西州已形成了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发展动能不断壮大、美丽开放幸福形象不断提升的昂扬奋进发展态势。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实现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改革发展任务更为艰巨繁重的一年。全州上下定当踏着新时代的铿锵鼓点,激荡“奋然为之”的精气神,加强战略研判,既谋划战略性改革,也推动战役性改革,一步一个脚印把改革落准落细落实,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造福群众。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