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湘西时政

交通变迁跑出发展加速度——新时代我州交通发展纪实

2019-10-10 08:45 作者:赵 欢 来源:团结报 【字体:
  岁月如歌,慷慨激昂;历史如画,绚烂多彩……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菜篮子琳琅满目,米袋子日渐丰盈。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今非昔比、日新月异。其中交通领域的巨大变迁,无论是从靠双脚走出大山到汽车开到家门口,还是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嬗变,都映照出百姓满满的幸福感。
  湘西自古行路难,因地处武陵山脉腹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外界把这里称之为“中国的盲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以来,全州交通建设方兴未艾,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前赴后继,用心血、汗水和智慧,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奋进之路,奏出了大气磅礴的豪迈乐章。截至2018年底,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3028公里,是建州时通车里程488公里的26倍,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乡乡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道路硬化,融入了长沙、重庆、贵阳、桂林“4小时经济圈”,形成了以州府吉首为中心的湘西“2小时经济圈”,加之张吉怀高铁、湘西机场开工建设,湘西州即将步入航空、高铁时代——交通,使湘西不再遥远。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湘西交通运输事业天翻地覆、沧桑巨变的70年,是湘西交通从基础薄弱走向繁荣辉煌的70年。“贫穷落后”曾经是外界对湘西的第一印象,70年的交通变迁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也改变了外界对湘西的看法。
  高速路高歌猛进,开辟“康庄大道”
  汽车在永吉高速上疾驰着,坐在车上看着两旁的树木快速地向后退,离家越来越近了,周芳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由于父亲经常咳嗽,多方治疗效果不佳。9月20日早上,周芳陪着父亲从永顺县城坐车到吉首州医院检查。检查后没有什么大碍,下午便坐车赶回县城。车上,老人感慨地说:“多亏了这高速公路,不然今天下午是不可能就赶回去的。有了高速公路真是方便不少。”于是,老人回忆起以前乘车的艰辛。
  永顺县城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出城的道路是崎岖的羊肠小道,十分难走。有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村庄。以前,要去州府吉首市,晴天车在飞舞的沙尘中穿梭,雨天车在坑坑洼洼的泥泞中缓行。路况差不说,悬崖峭壁,山高路陡,行车十分危险,有时遇到起雾或是堵车要走一天以上才能到。当时出车的班次有限,每天只有早上和中午两班,不像现在20分钟一次滚动发班,拥挤可想而知。
  随着改革开放,逢山钻洞、遇水搭桥,一条条高速公路在湘西大地上延伸,我州的交通条件得到大大的改善。2008年12月,我州第一条高速公路——常吉高速建成通车,我州融入了全省4小时经济圈。此后,我州的高速公路以每年50多公里的速度增加,经过10多年的发展,吉茶、吉怀、张花、凤大、龙永、永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全州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81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并形成了以吉首为中心的湘西“两小时经济圈”。如今,几条笔直平坦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高速公路的一头是城市、一头是农村,缩短了城乡的距离,使得信息不再闭塞,出行不再不便。
  我州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今天已发展到县县通高速公路,而且还有两条高速铁路穿越我州境内,湘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此步入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公路通县连乡,产业“一路飘香”
  国道省道是我州客货流量最大的通道,经过不断的加大投入升级改造,质量、安全、舒适度有了很大提高,从而带动了沿线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
  在龙山县,沿石牌镇至洗洛镇的二级公路,向北是百合生产大镇石牌镇。该镇有名的百合种植大户黄光武,去年,他家种植百合有8公顷多,还开设了百合加工厂,一年收益超过300万元。黄光武有7公顷多的百合种植在湖北省宣恩县的乡村里,距离石牌洞最远的车程也只是2个多小时。“要是公路不通,我们百合的种植区域不会那么广,我们的百合产业就不会发展这么快。”他说。据了解,2018年,石牌洞社区种植百合200多公顷,种植区域涵盖了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还面向华东市场,在浙江、安徽等地租赁土地种百合,全村百合产业产值超过3500万元,光百合一项,全社区人均收入达2万多元。
  黄光武介绍:“百合种植对土壤有一定要求,土地不能连续种植百合,我们这里地少,只能向周边地区发展。”他们在外所选的百合种植区域,都是距离石牌洞3小时车程之内。种植百合时,百合种要从石牌洞运出去;百合成熟了,从地里挖出来还要运回石牌洞进行初加工或是进行保鲜处理。“不论是运出去的百合种,还是运回来的百合产品,路途都不能超过3小时,否则会影响到百合的品质。所以说,交通是直接关系我们百合产业发展的因素。”
  近年来,我州全力快速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充分发挥普通国省道通县连乡达区、兼具机动性和通达性的比较优势,助力贫困地区人员、资源、资金流动,产业活了,村民致富路宽了。
  国道省道惠城乡,全域旅游“方兴未艾”
  沿着猛洞河旅游公路从永顺县城出发,一路途经扶志乡经过牛路河抵达芙蓉镇,公路两侧风景优美、雾气腾飞、犹如仙境。在湘西,这样的旅游公路越来越多。
  传统公路仅能满足百姓出行需求,而如今的旅游公路将沿途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串联起来,把出行变成了一种旅游体验。
  近年来,我州创新“公路+旅游”模式,在公路建设中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普通公路的功能得到提升,旅游业发展一片红火。
  改革开放之前,芙蓉镇完全依赖水路交通。1991年,芙蓉镇至罗依溪的公路建成通车,酉水“天堑”成通途,从芙蓉镇驱车可直达古丈、吉首。2003年,张罗二级公路建成通车,芙蓉镇大桥横跨南北,带火了旅游产业。这条公路北接张家界,南抵吉首、凤凰,让芙蓉镇成为黄金旅游通道上的“明珠”。
  的确,便利的交通给芙蓉镇的经济带来了“引爆式”发展。去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芙蓉镇接待游客量超5万人次,门票收入超200万元,比永吉高速全线贯通前的2017年同期增长70.36%。优越的交通区位,也使得芙蓉镇不断“长大”,镇区规划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超过2万人。镇区内的永顺猛洞河工业园区,吸引了北京资源集团、明瑞医药、湘西老爹农业、本草制药等企业落户。
  国省干线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畅通了运输通道,贫困地区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传统的农业逐步发展为商品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州围绕服务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推进“交通+旅游+扶贫”深度融合发展。瞄准把湘西州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这一总目标总愿景,持续打造“交通+旅游+扶贫”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产品,大力建设以枢纽为门户、以路网为纽带、以驿站为节点、以物流为基础的“驿通湘西”新模式,全面启动了1000公里旅游公路、1000公里旅游慢行体系建设,并配合打造1000公里生态旅游景观走廊,积极构建全州1小时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城镇交通路网与主要景区、乡村游景点实现有效连接,景区、景点实现串联成链,初步构建了“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格局。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省道的发展。现在村村通公路,公路连到家。高速公路就像人的大动脉,而其他公路就像人的血管。以高速路为骨架建成的公路网,让人惊叹,至今,我州通村公路全覆盖,公交系统更是四通八达。正是这些变化,使得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了。现在,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有力地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扶贫致富乡村路,打通天堑“换活法”
  要致富,先修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精准扶贫就是要解决这一首要问题,道路的发展与脱贫致富息息相关。
  群山环绕的小溪镇长官居委会,海拔在200米至1200米之间。“前面是施溶溪,后面是陡峭的大山,祖祖辈辈就靠水路进进出出。”村民84岁的谢爷爷回忆说。
  大山的自然环境为长官的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但也阻碍了柑橘走出去的路子。因为进出不便,多年来村民们尝尽了被困深山的苦头,他们养的牲口卖价要比邻村低,建同样的房子要比邻村多花4倍的价钱。“柑橘背出去卖,商贩子压价,没卖出去还得背回来。”柑橘种植大户杨勇说。
  修路,架桥,是长官人祖祖辈辈共同的梦想。近年来,在各部门的支持下,枝柳铁路和省道229贯穿全境,投入使用,打通了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出山路。随之而来的是,长官的柑橘也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国际大市场。“路没修好时,老百姓种植的柑橘,2角钱一斤都很难卖出去。”说起以前的生活,杨勇直摇头。“现在的柑橘两块多一斤,远销广东、广西等地,还出口到了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杨勇说。
  脱贫的路子千万条,但每一条都离不开交通条件的改善。近年来,我州采取有力措施补齐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这块短板,推进“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建设,就是常说的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是充分发挥交通扶贫攻坚基础支撑作用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州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农村公路建设得到了稳步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交通运输保障。
  农村公路的华丽转身,构建了“畅、安、舒、美、洁”的农村交通新格局,全州农村公路面貌焕然一新,服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有效促进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了城镇交通运输建设发展的成果。在建好、管好、护好农村公路的同时,持续推进农村客运发展,积极运营好农村公路,确保到今年年底,全州适宜通客车的建制村100%通客车,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行有所乘”。
  围绕改善农村交通环境,切实打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正式实施,我州成为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农村公路建设也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进入快车道。1995年到2006年,全州新修、改造通村公路6540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由53.6%飚升到96.4%,同时,州境国省道主干线及部分重要网络公路全部油路化。“十一五”“十二五”期,全州累计投资75.4亿元,建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9294公里,实现了“县县通二级路、乡乡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道路硬化”的目标。进入“十三五”以来,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2016年、2017年,全州改造农村公路987公里,建设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1005公里,改造危桥209座。特别是2018年以来,大力实施25户/100人以上的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2018年至2019年2年间,全州将完成1584个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总里程2228公里,全力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回望70年来,高速、高铁、飞机,奠定了我州交通的地位,如今,我们有底气、有能力、有决心,谱写交通新乐章;让交通发展继续跑出加速度,让全州各族人民,共享交通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