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湘西时政

“征文”里的山乡巨变

2022-11-30 08:20 作者:石秋云 来源:团结报 【字体:

  从踩进深泥里难以拨出雨鞋的泥巴路到宽广平坦的水泥路,从十年前全村只有2名大学生到目前累计43名大学生……花垣县花垣镇紫霞村的山乡巨变,无疑都写在了这场征文里面。

  去年底今年初,省税务局驻紫霞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村支两委共同举办了以“我心中的紫霞村”为主题的首届征文比赛,吸引了村里大中小学生的踊跃参加,在收到的17篇共1.5万余字征文中,学子们话家乡变化,书时代发展,成了新时代山乡巨变的生动注脚。

  11月19日,记者来到紫霞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九个竖立在村里产业基地的大字标语令人肃然起敬。紫霞村的历史变迁,正深刻地阐释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家乡从过去的老旧木房到现在的青砖瓦房,变化太大了。为了家乡的建设,村里的干部常常出现在家家户户,甚至在村庄的每个地方。”村里的大学生石翠在其征文《家乡的变化》中深刻地回顾了家乡的变迁,虽然只有放假才回家,但她对常常入户来访的帮扶干部记忆犹新,充满感恩。

  “我们现在喝水有饮水机,有自来水。煮饭用电饭煲,不像以前需要烧柴。从前的泥巴路也早已换成了水泥路,路边还安上了路灯。家里修了浴室、水冲厕所、水沟,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身边的变化,读初二的紫霞村学子石宇看在了眼里,他在征文《紫霞在路上》中这样描写。他接着写道:“我的父亲告诉我,紫霞以前可没有这么好。父亲说在他们那个年代,几乎每个孩子的衣服上都有补丁,甚至有的孩子鞋都没有,光着脚丫去上课。”石宇父亲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农村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但贫困发生率依然居高难下,即使到了石宇他们这一代,贫困仍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烙下深刻的印记。

  “小时候,我眼里的家乡很差,路都是坑坑洼洼的,下雨时我家院子里都涨水了,我家院子是一大片泥土,下雨时不太好走,穿雨鞋也会被那些泥土粘住难以拨出。” 吴先丽同学回忆起昔日的居住难、出行难,记忆犹新。

  “在冬天,我们都是很久才洗一次澡,因为没有条件,只能缩在透风的厕所里洗……”生活条件的艰苦,让去年考进大连海事大学的石玉霞依然记忆深刻。

  坐落在美丽的紫霞水库畔的紫霞村是一个苗族聚居村,也是一个典型的库区移民村,全村187户800余人。昔日的紫霞村和我州许多村子一样,囿于自然、交通、观念等因素的限制,村民祖祖辈辈无法摆脱贫困。2013年以来,在花垣县移民局(县库区移民事务中心)、县市场监管局等单位的帮扶下,紫霞村大力发展黄桃、猕猴桃、烤烟等产业。目前,紫霞村种植黄桃150亩、猕猴桃500多亩、吊瓜200亩、翠玉梨300多亩、烤烟360多亩,产业“空心村”变成了“样板村”。

  2022年初,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乡村振兴工作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与村支两委一起,采取与龙头企业合作的形式,又建成高标准罗汉果种植项目350亩,打造乡村振兴产业。2022年,村集体经济预计到达42万元。

  发展上去了,环境优越了,精神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村里连年开展“六一”儿童节、重阳节关爱老人、春节联欢等活动。除了征文活动外,还有演讲、绘画、苗歌等文艺比赛活动。“十年前,村里只有2名大学生,现在累计有43名大学生,村里每年对考取高中、大中专及以上的学生进行奖励。下一步,我们还要成立助学奖励基金会,未来的紫霞,还得靠这些娃啊。”紫霞村党支部书记石兴成满怀信心地说。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