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会员占比超六成,共创全国第56首村歌,助农销售突破50万元……在近期召开的湘西州新阶联2025年会员大会上,成立不到半年的泸溪县浦市镇新阶联应邀作经验交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浦市镇新阶联成立于2024年12月30日,是湘西州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乡镇新阶联。其紧扣“立足乡土、服务振兴”宗旨,强平台,聚人心、优路径,有效推动新阶层人才聚起来、资源动起来、产业活起来,在赋能高质量发展中释放“新活力”。
摸着石头过河,“第一粒种子”长出新枝叶
作为我州首个乡镇层级的新阶联组织,如何扎根乡村、茁壮成长?建好组织、凝聚人心、打牢基础是破题的关键。
面对乡镇新阶层群体分布散、流动大、资源有限等困难,在浦市镇新阶联成立伊始就同步成立了党支部,由乡镇党委统战委员兼任党支部书记,突出党建引领。组织新阶层人士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题座谈会精神等,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凝聚团结奋进共识。
泸溪县委统战部、县新阶联加强工作联系调度,指导浦市镇新阶联建立完善工作例会、教育培训、财务管理等制度。推进构建“1+2+5”组织架构(即1个核心理事会,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2个专委会,5个村级联络站),实现工作触角向村组的有效延伸。
全面摸排古镇非遗传承人、电商达人等群体,建立“古镇新力量”人才库,精准吸纳优秀人才入会。成立5个月以来,新增会员100余人,有效形成“老中青结合、专兼职互补”的梯队结构。依托浦市古镇游客中心,挂牌成立“实践创新基地”,共享场地、共建活动。
唱响古韵新声,“千年古镇”焕发新光彩
今年端午期间,一艘长10米的“福建舰”航母模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从设计制作到升级打磨,都由我一个人完成,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上亿次。”作为手工“新达人”,浦市镇新阶联会员唐小川驾驶航母模型在今年的泸溪“村舟”活动中完美亮相,为燃情千年龙舟文化、“引爆”家乡文旅产业发展加油助力。
浦市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此,浦市镇新阶联聚焦古镇“文旅融合”发展定位,积极引导支持新阶层人士发挥优势作用,探索非遗传承与产业融合新路径,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创新变现。
非遗传承“青春化”。引导支持会员中的非遗传承人、网络达人、志愿者成立“古镇非遗守护团”,联合中小学开设“非遗小课堂”,举办非遗传承活动3场次,让500余名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新生代”。
文旅融合“IP化”。依托浦市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参与打造马王溪村“非遗工坊”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展“陶瓷艺术、傩面具、辰河高腔和踏虎凿花”等非遗项目研学体验活动,吸引了周边县市中小学师生超万人次参与。
产品开发“电商化”。搭建“浦市非遗优选”直播间,将踏虎凿花文创、苗族银饰等特色产品搬上云端,销售额突破100万元,12名手艺人在“家门口”吃上“文旅饭”。
赋能基层治理,“和美家园”增添新成色
“生活就像春夏秋冬,顺应时节莫等闲;泥巴成陶精烧炼,拼搏创新代代传……”
一段旋律留存乡愁记忆,一首“村歌”唱响奋进村魂。浦市镇新阶层人士周明霞,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投身乡村建设,引入央视乡村振兴观察员孙恒团队创作全国第56首、全省第1首村民共创型村歌《和美马王溪》,助力马王溪村成功入围全国第一批和美村寨试点。
浦市镇新阶联积极发挥优势,在助力基层治理、共建文明乡风、开展公益帮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让新阶层人士与乡村“双向奔赴”、共兴共赢。
开展“新力量助农”行动。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主播·同心筑梦新农村”行动,积极推荐优秀会员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网络人才培训班,培育本土主播23名。组建“古镇新力量·助农服务团”,广泛开展互通信息、助农销售等服务活动,帮助3个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
开展“新智慧惠民”行动。组织法律、医疗等领域的会员开展“同心服务日”活动,累计提供法律咨询80人次、义诊服务300余人次。组织教育领域会员发起“萤火虫计划”,打造公益阅读空间,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开展“新乡风润心”行动。充分发挥网络人士在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气的积极作用,用“土话”“新潮话”宣讲党的政策。参与调解邻里纠纷、移风易俗等事务5起,新阶层成为乡村治理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