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务联播 > 部门动态

写在州农科院成立六十周年之际

2019-12-03 08:41 作者: 来源:团结报 【字体:

  栉风沐雨六十载 砥砺前行续华章

  ——写在州农科院成立六十周年之际
  六十年砥砺,六十年风雨。州农科院几代人躬耕树蕙,铸就辉煌。从最初的4栋平房,由12名本科毕业生和3名中专毕业生组成的科技干部队伍、69名工人,稻田412.57亩、山林500亩,发展到如今的150名干部职工,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5人,硕士研究生1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3人,省劳动模范1人;科研用地1000余亩,其中建设用地33亩,科研用地140余亩,山林及耕地840亩;有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11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7个。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原州农科所)成立于1959年,是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现全院内设机构15个,其中研究所10个,包括水稻、旱粮油料、茶叶、蔬菜、园艺、猕猴桃、特产种养、土肥植保、生物中心和科技开发中心等。成立以来,州农科院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农业科研为“三农”的服务方针,从我州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出发积极开展了各项农业科学研究,广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筛选、试验、示范和推广研究工作,大力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共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和奖励60多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24项,这些成果应用于生产后,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潜心研究 基础科研结硕果
  60年来,州农科院秉承“科研立院、人才兴院、管理强院”的发展理念,开展水稻、玉米、西瓜、油菜、水果等新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每年承担国家、湖南省水稻、玉米、油菜、西瓜、蔬菜等农作物区试、预试、生产试验、病害鉴定等课题10多项,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我州及武陵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州农科院结合我州农业生产实际确定科研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从1959年成立至上世纪80年代,该院克服科研人才缺乏,科研基地不足,生产、办公条件简陋等诸多困难,根据自身研究能力,积极开展针对性强、适应性广、社会经济效益好的试验研究项目,鉴定了一批水稻、玉米、红薯、油菜等粮油新品种及以梨、柑橘为主的水果优良品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指导我州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并成功审定水稻、玉米、西瓜等新品种20个。其中“湘州”系列常规稻品种,尤其是湘州4号、湘州5号、湘州6号品种,成为我州及周边地区的主推水稻品种,极大地提高了当年全州粮食产量,湘州5号品种还成为农业部指定的长江中下游推广品种。湘州5号、湘州6号的选育均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列为建国三十五周年全国农业科技成果展参展品种。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该院立足优势产业,紧跟时代脚步,着力开展了超级稻选育、抗稻瘟病性研究和玉米新组合选育与推广。先后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科研成果,选育出适宜武陵山区推广的抗病优质稳产玉米新品种州玉1号、州玉2号,其中州玉2号的选育获州科技进步三等奖。选育并登记地方特色蔬菜品种州凤1号、州油苔1号,填补了我州蔬菜选育领域的空白。新选育出湘州113A、好24A、阳S等优质不育系,II优217,金优217、金优108、金优468、II优1681、中优901、湘州优H104、尚优518等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其中4个获国家新品种保护权,金优217的选育与推广获2011年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着力推广 成果转化助农惠农
  州农科院以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式,扎实推进成果转化工作,着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上世纪80年代,针对我州农作物病虫种类多、危害重的现状,该院对5000多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稻瘟病抗性鉴定,筛选并推广了一批丰产性好、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1980年,在我州首次进行了稻瘟病生理小种研究,该成果应用到生产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0年至1985年,为全州节省稻瘟病防治费1279万元,该成果获1986年湘西自治州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院实施了高效冬季农业、蔬菜IPP技术体系引进与示范、湘西州优质抗病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与推广、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示范推广、蔬菜集约化育苗等项目。在我州8县市广泛开展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每年建立水稻、玉米推广示范片10多个,示范面积3000多亩。水稻杂交品种金优217推广至湖北、贵州、陕西、广西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孟加拉、赞比亚等国。2015年以来,分别在8县市建立了千亩高山蔬菜示范片、千亩优质稻示范片、千亩优质玉米示范片,万亩油菜示范片。新选育的优良品种已累计推广2000多万亩,实现社会经济效益近8亿元。
  近年来,州农科院推行“农科院+”模式,加强与企业、合作社、大户的合作,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新路子。与酒鬼酒公司合作,开展了酿酒高粱引种示范,着力推动酒鬼酒酿酒高粱实现本土化,并通过高粱种植带动百姓致富;与吉凤公司合作进行茶叶穴盘苗和营养钵苗繁育与推广,并进行覆膜栽培技术推广,推广面积5万亩以上。
  用心服务 扎根一线助推产业发展
  州农科院组织发动农技人员深入农村办点,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推广科研成果。1964年,在吉首白果坪推广良种,改进育秧技术,加强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使该地区稻谷大幅增产,与上年比较,总产增长62.3%,平均亩产提高61.8%。1971年至1978年,在永顺县松柏推广土壤改良技术,改革耕作制度,扩大杂交稻面积,使稻谷亩产提高100至150公斤。
  近年来,该院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产业技术服务。每年派出10多名技术干部任省州科技特派员,在全州贫困村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组织省、州特色产业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等科技服务队,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每年开展水稻、玉米、茶叶、蔬菜、果树栽培等技术培训和现场咨询服务30余次,培训2000人次。
  特别是2016年以来,州农科院参与湖南省科技助力工程,牵头组建12个专家组共30余人,先后在19个深度贫困村实施科技助力工程,同驻村扶贫工作队一道,围绕贫困村产业发展,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服务、农业科普、结对帮扶等工作,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共结对帮扶90余户建档立卡户,带动脱贫人口2000余人,创建特色“种、养、加”等产业示范基地30余个,示范面积3000亩,培育基层专业合作社32个,实现2个村整体脱贫,提升了贫困村产业化水平,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2018年,州农科院科技助力1个专家组和1名专家分别获国家科协表彰的优秀专家团队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悠悠六十载春秋,一个甲子的轮回,六十年风雨同舟,六十年岁月沧桑,六十年奋斗不息,六十年灿烂辉煌,几代湘西农科人共同奋斗,农科院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艰苦创业,不断发展,用一路风雨艰辛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历史画卷。展望未来,湘西农科人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探索、甘于寂寞、乐于奉献,践行“研究一个课题、产生一项成果、开拓一片市场、致富一方百姓”的理念,运用农业科学技术为湘西州农业农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