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记者从古丈县经济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该县“十二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县情实际,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用好了机遇,赢得了发展,改变了面貌,实现了跨越。与2010年相比,全县生产总值由10.7亿元上升到22.2亿元,年均增长13.3%;财政总收入由7738万元上升到3.04亿元,年均增长3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9.26亿元上升到28.9亿元,年均增长2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635元上升到17048元,年均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20元上升到5277元,年均增长15%。GDP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高位增长,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预定目标任务,财政总收入提前两年完成预定目标任务。
优势产业建设取得新成效。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茶叶、烟叶、柑橘、蔬菜、畜牧水产为主的特色农业,特色农业标准园建设和品牌创建成效明显,茶叶基地面积达13.7万亩,实现农业人口人均1亩茶目标,“古丈毛尖”荣获2014世界茶业博览会金奖、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等一系列殊荣,古丈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茶叶产值突破4亿元。生态文化旅游业来势喜人,“一园四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四星级酒店开工建设,红石林、坐龙峡、高望界等景区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红石林岩溶地貌成功入选世界级地质遗迹,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新亮点,全县接待游客从2010年的46万人次上升到181万人次,旅游收入由1.8亿元上升到6.5亿元。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成功申报省级工业集中区,引进了中建材集团、东盛集团、侨兴集团、隆平高科等7家上市公司,建成规模企业21家,初步形成以食品、建材、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多点支撑工业格局,工业集聚发展步伐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力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地理困境逐步破解。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6亿元,年均增长25.6%。交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河迁公路建成通车,古沅公路完成提质改造,永吉高速古丈段、张花高速古丈连接线加快推进,罗凤公路即将开工建设,古罗大道正在进行工可评审,张吉怀快速铁路客运专线今年开工建设,古丈即将步入高铁、高速时代。实施通畅工程180公里,乡镇通水泥(沥青)路达100%,行政村通畅率达97%。大力实施古阳河水库、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农村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五年新解决60551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农村电网改造率达到100%,实现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和移动通信。
民生事业建设成果丰硕。扶贫攻坚步伐加快,组建109个工作组进驻全县140个村,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7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3.7%。努力促进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790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637人。不断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新农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乡乡有敬老院。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7所,率先在全省实施山村幼儿园项目,建成山村幼儿园72所,开展了贫困学生扶贫助学,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建成合格村卫生室108个,实现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
新型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突出规划引领,完成了县城总规修改、新城区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规划体系。突出县城扩容提质,县城污水处理、主干道“白改黑”、人行道路改造、德润体育文化中心、“三管”下地等工程全面完成,县城自来水厂改扩建、“五线”整治、茶街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天润茶都、蓝庭国际等一批房地产项目顺利实施,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太阳城新区建设初具规模,古罗大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城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5.6万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9.9%提高到37.2%。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以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石漠化治理、植树造林、城镇绿化美化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1.4万亩,成功申报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龙峡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3.01%,荣获“中国生态魅力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