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精准脱贫专题 > 工作动态

百合连片开发 助推经济发展

2011-05-05 00:00 来源: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 【字体:
 

——龙山县百合连片开发项目惠及千家万户

 

     龙山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湖南省西北边陲,是一个拥有57.5万人3131平方公里的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农业大县,也是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农村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烤烟、百合、柑桔、中药材、蔬菜、畜牧水产等六大上亿元的农业支柱产业。尤其是百合产业,更具发展潜力。龙山百合,品种独特,药食两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城郊地带十多个乡镇,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2009年,龙山县利用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连片开发项目对百合产业进行重点扶持,百合种植规模明显扩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产品品质明显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2010年,龙山县百合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总产量6万吨,产值5亿元。龙山县百合种植规模跃居全国首位。

     一、2009年百合连片开发项目成效斐然

     龙山是2009年被列为国家“县为单位、整村推进、整合资金、连片开发”的试点县,连片开发试点项目专门支持百合产业发展。项目覆盖了石牌、桶车、白羊、茅坪、洗洛、兴隆街、召市、茨岩塘、湾塘等9个乡镇49个村,直接受益农户达17224户67735人。此项目上级投入了1000万元财扶资金,解决了龙山县百合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了提高百合连片开发项目成效,龙山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以提升产业质量为目标,以有效整合资源为手段,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百合连片开发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1、提高了百合种植质量。根据百合生长的不同阶段,龙山县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新技术,不断淘汰落后的生产观念和种植方式。同时,通过采取百合疫病防治、水稻百合连作、高山良种选育等有效技术手段,对解决百合品种老化、减轻百合疫病发生率、提高百合单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推行百合—水稻连作,既不减少当年百合产量,又可以增加晚稻收入,还可以大大减轻第二年百合发病概率。在2010年百合遭受长雨季和洪涝灾害的情况下,百合单产达到1100公斤,比2009年增长125公斤,全县总产量近6万吨,比上年增长26%。

    2、带动了农民增收。2010年,龙山县人民政府利用上海世博会商机,带领相关部门赴上海洽谈百合销售事宜,并邀请上海江桥市场负责人亲临我县考察百合基地。上海方面与龙山县签订了紧密型基地对接协议书。龙山鲜百合成为上海江桥市场同类产品的首选。2010年8月至10月短短三个月的销售期内,龙山鲜百合单价从7元/公斤涨到18元/公斤,除农户自留了25%左右的种子之外,所有鲜百合销售一空。据统计,2010年全县鲜百合平均销售价格达到10.2元/公斤,全县百合实现销售收入40851万元,其中连片开发项目区实现销售收入30218万元,亩平纯收入5258元,带动农民增收21303万元,人均增收3038元。不断壮大的百合产业成为龙山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带动了100多个贫困山村脱贫,全县已有5万多百合种植户走上了致富路。百合名副其实地成为龙山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产业。白羊乡玉竹村7组村民易延安2009年底种植百合15亩,2010年产百合18750公斤,预留了25亩种子6250公斤,实际销售12500公斤,销售收入近11万元,除去生产成本,获纯利7万余元。很多农民新盖了高楼,有几个种植大户还购买了小轿车。

    3、调动了农民种植百合积极性。龙山百合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连锁效应。全县近一半村自发地种植百合,将边角地、荒山纷纷变成了“黄金地”。2009年百合市场虽然疲软,但通过连片开发项目的扶持,更加激发了农民广泛种植百合的积极性。2009年底全县稳定种植百合4.85万亩,比上年增长0.5万亩,新区开发面积0.4万亩。由于百合种植农户大幅受益,彰显了发展百合产业的广阔前景,全县农民种植百合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县百合种植面积超过5.5万亩,在百合种植老区规模得到巩固的同时,进一步向高海拔的茅坪、召市、桂塘、贾坝等新区扩展。如火如荼的百合产业,还吸引、安置了大批闲散劳动力就业,使全县农村社会更趋稳定和谐,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4、改善了百合生产条件。龙山县在实施连片开发项目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高度统一思想,加强对支农、涉农部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集中投入、各自管理、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资金,统筹安排到百合产业发展中。共计整合财政、发改、交通、国土、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资金2811.87万元,对扩大连片开发试点项目成效起到了重要作用。共计完成土地整理2500余亩,整合国土部门资金1490万元;新修渠道61.55千米,整修河堤28处,整合水利部门资金349.57万元;新修田间道路75.85千米,整合农业、林业部门资金332.8万元;整修村组公路125.5公里,整合财政、发改部门资金182万元;硬化村级公路23.2公里,整合交通部门资金457.5万元。百合项目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便了农资和百合产品的运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5、提升了百合产业化发展水平。龙山县在百合连片开发扶持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加大对流通和加工环节的扶持,积极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和“协会+基地+农户”等生产组织形式,进一步完善各个生产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增强了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关联度。龙山县新世纪公司等龙头加工企业在项目扶持下,建成了百合干片、百合饮料、百合多糖等生产线,年加工鲜百合能力可达3万吨以上,直接消化了50%的鲜百合,创产值3亿元,加工增值8000万元,财政增税1960万元。

     二、实施百合连片开发项目的必要性

    龙山县百合产业的连片开发,已经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必须继续实施百合连片开发项目。

    1、这是切实巩固百合产业项目成果的需要。尽管龙山县2009年连片开发项目成效明显,但毕竟投入有限,覆盖面较窄,龙山百合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局部地区生产条件仍然落后。尤其是2009年连片开发项目区以外的百合种植区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相当脆弱,严重影响了百合产业效益的提升。项目区外的百合种植户看到连片开发项目的明显成效和给农户带来的实惠,多次要求享受连片开发扶持政策。二是百合品种老化,疫病发生率较高。龙山百合由于多年重复种植,品种日益老化,品质有所降低,疫病发生率较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将会严重阻碍整个百合产业发展。要使龙山百合产业健康发展,必须集中推行高山良种繁育和百合水稻连作,有效改善局部落后的交通和农田水利设施。这些工作涉及面广,投入量大,依靠农民自身能力根本无法完成,必须要依靠政府引导和连片开发项目来支撑。

    2、这是顺利推进龙山县“十二五”第一轮整村推进扶贫进程的需要。龙山县列入“十二五”第一轮整体推进扶贫村共30个村,其中国定贫困村20个、省定贫困村10个。按照上级扶贫部门对整体推进村扶贫的总体部署,第一轮整体推进国扶村总投入要达到3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要达到100万元。上级扶贫部门给龙山县安排的2011年用于国扶村整村推进扶贫的第一批资金为430万元,平均每村仅21.5万元,加上“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项目的扶持资金后资金总量仍不足30万元,离上级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2011年,龙山县计划将百合连片开发项目与整体推进村扶贫有机结合,资金安排重点向本轮整村推进扶贫村倾斜,将70%以上的资金用于整体推进村百合产业连片开发,既能让连片开发项目发挥明显效益,又能确保整村推进扶贫有较大的扶持资金投入。

    3、这是有效探索龙山县高寒山区产业发展路子的需要。龙山县地处武陵山腹地,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纬度较高,平均海拔600多米,近1/3的行政村位于海拔800米以上地区,常年云雾弥漫,光照不足,气温偏低,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尤其是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产业品种杂乱、分布零散,布局不集中,结构不合理,特色不明显。高海拔地区产业落后的状况,严重影响着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延缓了龙山县总体脱贫进程。因此,高海拔地区的产业扶贫,是新时期龙山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期,龙山县组织对高海拔地区贫困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重点调研了茅坪、召市、贾坝等乡镇,这一带地区海拔都高于600米,有多数村的海拔高度在1000米左右,传统农作物所占的比重很大,百合产业有很大发展空间;以上3个乡镇共分布了本轮整体推进国扶村8个、省扶村7个,在这几个乡镇实施百合连片开发项目,将会达到十分理想的效果。

     三、做强百合支柱产业

     通过多年的实践,百合产业是推动龙山经济发展的重大支柱产业。龙山县决定大力实施百合连片开发项目,推动龙山经济快速发展。

    1、突出特色,选准产业。根据龙山县中高海拔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习惯和市场等因素,龙山县计划2011年连片开发项目主要扶持百合产业。具体扶持面积12000亩,其中新增5000亩,使全县百合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在全国继续独占鳌头。

    2、合理布局,连片开发。龙山县2011年百合连片开发项目区以茅坪乡、召市镇、贾坝乡三个乡镇为中心,适当向周围海拔600米左右的行政村辐射,项目覆盖30个行政村,其中本轮整体推进扶贫村15个。直接受益农户5520余户19340余人。在资金分配上,重点向扶贫村倾斜,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识别出的贫困户倾斜。

    3、因地制宜,分类扶持。龙山的百合连片开发项目主要扶持基地建设、基础设施、科技推广3个环节,比例为4:4:2。同时针对生产条件差异和农民需求不同,各村在扶持上各有侧重。基地建设扶持采用物化投入的形式,给农户发放良种、肥料、农药等农资;基础设施扶持主要包括新修基地产业路、集雨池、排灌渠道等;科技推广扶持主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百合种植技术培训和百合品种改良。

    4、整合资金,加大投入。2011年,龙山县百合连片开发项目计划资金总投入2000万元(不包括农民生产投入自筹部分),其中申请连片开发项目资金5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500万元,整合资金主要包括交通部门资金750万元,水利部门资金30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50万元,财政部门资金100万元,农业部门资金200万元。整合资金主要解决项目区内制约百合发展的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困难。

    5、健全机制,强化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指挥、调度、协调的领导机制。调整了龙山县百合连片开发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县扶贫开发办主任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农办、财政局、扶贫办、百合办、发改局、交通局、科技局、水利局、农业局、审计局等单位负责人和项目区相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对各渠道的项目资金进行统一调度,统筹安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百合连片开发项目的日常工作。并设立了百合连片开发项目规划组、技术攻关组、资金监管组和宣传推介组,分别负责百合连片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技术攻关指导、资金使用监管、对外宣传推介等工作。二是建立部门分工明确、协作紧密的工作机制。龙山县把百合连片开发项目作为所有涉农部门的共同责任,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全面推动。制定出台了《龙山县扶贫资源整合实施意见》,将百合连片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考核的主要内容,健全了工作机制。三是建立职责明确、纪律严明的项目管理机制。包括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质量安全问责、项目验收及考评等措施。龙山明确了县、乡、村三级和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完善了扶贫考核办法,实行“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工作任务量化到人,工作过程监督到人,工作成效考评到人”的考评机制,确保百合连片开发工作事事有人抓、人人有事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四是建立透明公开、群众参与的项目监督机制。龙山县建立了百合连片开发项目公开透明的社会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项目的实施情况,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了解和支持。同时,健全了管控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把项目审批、资金投入、实施质量监督、效益评估等,置于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实施阳光操作、程序制约,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还积极探索完善了项目问效机制,通过对百合连片开发项目实施情况的分析评估,跟踪问效,确保其发挥出最大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归档时间:2019-12-23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