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精准脱贫专题 > 工作动态

扶贫是雪中送炭的事业

2012-05-30 00:00 来源: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 【字体:
 

当今社会有些人认为扶贫是“扶富不扶贫”、“扶贫热衷于锦上添花”…… 针对这些言论,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在2012年2月21日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扶贫工作只能雪中送炭,不能锦上添花。”笔者想法亦然。扶贫,顾名思义就是要扶持贫困,贫困是最需要帮助的,帮助最需要的便叫雪中送炭,扶贫是题中之义。

扶贫历史证明它是雪中送炭的事业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但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扶贫,是改革开放以后提出并逐步明确的。改革开放初期,湘西扶贫工作从当初的棉布赊销、汽油、钢筋、水泥等物资供应,到耕牛、种猪的无偿扶持,表明党和政府通过扶贫渠道对贫穷的湘西人民的关心和重视。

1986年扶贫机构成立,湘西州扶贫工作主要是以“撒胡椒面”的方式开展,“村村开花,户户冒烟”,有的村寨几乎每家每户都受到过扶助。这种方式带有很大的“救济”性质,但对于当时湘西州普遍贫困的社会状况却是很适用,对于缓解贫困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994年起,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湘西州投入大量的扶贫资金扶持贫困农村解决水、电、路、学校、卫生院等基础设施以及实施扶贫建房,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正式出台,标志着扶贫开发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湘西州扶贫工作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居住分散,环境恶劣的现实,选取了90个边远特困村实施重点扶贫,同时积极实施“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极大地改善贫困农村的落后面貌。

2011年,扶贫工作进入新阶段。湘西州又把腊尔山片区、吕洞山片区、红土壤片区、永龙片区四个贫困片区和中高海拔地区以及100个重点移民村作为重点扶贫地区,把贫困人口作为重点帮扶对象,集中布局,连片开发,整村推进,进一步巩固扩大扶贫成果。

回顾湘西州扶贫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扶贫所做的事皆是急老百姓所急的雪中送炭的事情。

扶贫职能决定它是雪中送炭的事业

贫困作为社会现象,在我国还将存在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有穷人就要扶持,只要贫困还在,扶贫也就相伴而行。为缩小贫富差别,构建和谐社会,党和政府设立专门的扶贫开发机构,财政预算安排专项扶贫资金,组织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工作。

扶贫的基本职能就是替穷人说话、为穷人办事、帮穷人致富。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制订扶贫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二是组织扶贫开发项目的筛选、考察、上报;三是对扶贫项目实施进度进行跟踪与监督;四是开展农村科技培训;五是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从逻辑上说,上述五大扶贫功能均离不开贫困对象,否则,这项工作就没有意义。扶贫工作锁定的就是贫困现象和贫困人口。扶贫好比一根轴承,只有同贫困的齿轮吻合,才能有效运转。扶贫工作到不了贫困户,到不了贫困人口,到不了贫困现象,扶贫就等于找不到战场,丢失了目标,扶贫就失去意义。

替穷人说话、为穷人办事、帮穷人致富,这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价值取向,这一取向决定了扶贫是雪中送炭的事业。而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随着国力的增强,财力的提高,扶贫标准的调整,贫困人口规模逐步扩大,要扶的对象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扶贫任务不是越来越轻,而是越来越重;扶贫工作不应越来越弱,而应越来越强。

扶贫对象要求它是雪中送炭的事业

中央把扶贫对象的范围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明确扶贫对象,“在2300元扶贫标准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为扶贫工作主要对象”。二是明确扶贫工作主战场,共确定了六盘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已经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三是明确继续做好连片特困地区以外重点县和贫困村的扶贫工作。四是明确各省(区、市)可自行确定若干连片特困地区,统筹资源给予重点支持。

湖南省把扶贫对象的范围分也为四个层次:一是全省总体上的扶贫;二是大湘西地区的扶贫;三是少数民族贫困高寒山区的扶贫;四是两个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即武陵山片区和罗霄山片区)。共有48个县,涵盖了国家层面的国扶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以及湖南省层面的省扶县、大湘西地区。

湘西州结合实际把腊尔山、吕洞山、红土壤、永龙四个集中贫困片区和中高海拔地区以及100个重点移民村作为重点扶贫地区,把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人口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不论是国家、省里、州里的扶贫对象,都集中锁定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并要求在新一轮扶贫工作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量身定做”个性化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具有针对性和富有成效。

扶贫内容表明它是雪中送炭的事业

扶贫是指通过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帮助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实现持久稳定脱贫的方式。从目前来看,扶贫项目的设置和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按照“低保解决生存,扶贫促进发展”要求,对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扶贫开发制度,鼓励和帮助其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去年,我州投入“两项制度”专项资金8083万元,直接扶持打卡入户到207600名扶贫对象手中,扶持资金占扶贫资金总量的30%。

整村推进扶贫。按照“一定两年、集中扶持”的要求,安排工作队员和资金对贫困人口多、自然条件差的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去年我州强力整合涉农扶贫资金9300.79万元投入到173个建整扶贫村,村平达53.76万元。

基础设施扶贫。扶持贫困乡村(组)道路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农网改造和扶贫建房,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夯实发展基础。去年我州新修了169条632.3公里的通村公路,新修了149条424公里的机耕道路,新修了51条114.64公里的灌溉渠道,新建了65个集雨节水工程。

产业开发扶贫。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去年,我州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投入7700万元新开发特色产业基地35.08万亩,投入资金1528万元实施椪柑低改品。产业开发扶持资金占扶贫资金总量的34%。

雨露计划扶贫。扶持农村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贫困大学生扶贫助学,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培训、就业。2011年,全州投入800万元完成“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帮扶培训“两后生”学员4773人;投入资金200万元用于我州贫困大学生助学的启动;2012年投入1000万元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扶贫助学。

外资扶贫。外资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形式,是扶贫开发事业的组成部分,外资项目直接投入到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去年我州完成日元、德元等外资项目投资4213.6万元。

社会扶贫。社会扶贫是扶贫开发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去年,国家农业部、中石化在永顺、凤凰等五县投入帮扶资金1024万元,郭氏基金会在保靖县投入资金1940万元,省直机关、省辖六市投入帮扶资金4502万元,着力帮扶我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扶贫培训、捐资助学等重点扶贫工作,进一步改善了我州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湘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上述扶贫项目所做的都是关系到贫困人口切身利益的雪中送炭的事情,都瞄准的是贫困农村和贫困人口,都是以贫困农村和贫困人口为政策扶持的底线,脱离了底线也就违反了政策。

按理讲,为老百姓办事不仅要雪中送炭,也要锦上添花。但就扶贫而言,如果搞锦上添花,就脱离了扶贫的意义。因而,我们指望扶贫为老百姓雪中送炭,我们期望相关部门和社会不仅为老百姓雪中送炭,也为老百姓多做锦上添花的好事、实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归档时间:2019-12-23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