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湘西州2021年1-8月文化强省推进情况

2021-09-29 08:50 来源: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
【字体:

今年以来,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关心指导下,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湘西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强省建设决策部署,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创新思路、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8月开展送戏下乡209场,覆盖95个乡镇街道,完成全年任务的49.8%。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1.进一步完善全州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投入100多万元完成州群众艺术馆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工程和州民族文化馆排练设施设备提质改造工程,州民族文化馆完善和增加了舞蹈排练厅、器乐室、书法室等,场地使用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充分发挥了公共文化设施效能,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开展活动的场地需求;完成县(市)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建设了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图书服务网络平台;加强基层文化设施排查,认真督促落实乡镇文化站效能建设;推动基层公共服务“门前十小”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创建工作,全州1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3个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参与创建。

2.创作优秀文化作品

6月10-11日,举办了“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湘西州文艺创作大赛,创作了《春茶鼓》《走进新天地》《万里长征的朝阳花》《苗岭飞出幸福歌》等优秀作品。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文艺创作活动,完成节目创作18个,其中3个节目已排练完成,即将开展惠民演出。积极参加全省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在“欢乐潇湘·百团百角唱百年”全省文艺院团竞演活动中,州民族歌舞团《苗岭飞出幸福歌》获最佳节目奖、最佳演员奖和组织工作奖三项大奖。在“欢乐潇湘•颂歌向党”湖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合唱比赛中,州民族文化馆魅力之声艺术团表演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祖国永在我心中》获节目比赛二等奖。完成了“故乡的茶”主题歌曲创作工作,共创作歌曲9首并完成录制,完成了参加湖南省艺术节专业小戏《苗山五星红》以及《车过苗山》的剧本撰写、音乐创作等准备工作。积极开展“艺心向党、云游湖南”作品征集活动,全州共征集到《春茶鼓》《玛汝》《追梦新时代》《走进新天地》等71件作品。积极开展“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创作征集活动,全州共征集到《盛世苗家年味浓》《十八洞欢迎您》《湘西印象》等17幅作品参与省级评选。

3.办好群众文化活动

2021年上半年,紧扣建党100周年主题,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组织安排了“湘西为什么这样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湘西州十大群众文化活动。4月21日,在州民族文化馆举行活动启动仪式,同期在州图书馆举行“湘西百年”经典老照片展览;4月30日,在州图书馆举办“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讲湘西红色故事主题比赛;6月20举行了“红旗飘扬 童心向党”全州少儿讲故事比赛活动。6月25日至27日在吉首市团结广场举行了《红色湘西——红二方面军的摇篮》专题摄影图片展;6月29日,举行了“幸福新湘西·舞动新时代”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创广场舞大赛;6月30日,“巧手绣红心,文化咏新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剪纸艺术作品展览在湘西州民族文化馆开展。今年,全州各级文旅部门已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关群众文化活动171场,线上线下参与群众达171.28万余人。认真抓好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开展了清明歌会(吉首)、苗族四月八(吉首、凤凰)、土家山歌会(保靖)、土家族舍巴日(古丈)、六月六苗歌会(凤凰)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积极开展“湖南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项目,1-8月开展送戏下乡209场,覆盖95个乡镇街道。8月初,因湘西州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按照防疫要求,全州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全部闭馆,送戏下乡工作暂停,随着湘西州疫情防控形势好转,8月中下旬,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陆续开放。

(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力

1.文物保护措施有效

编制上报了《老司城遗址生活区北部建筑群遗迹保护计划书》、《老司城遗址监测预警系统提质改造项目计划书》等4个国保项目计划书和《下湾遗址本体保护及环境整治工程》、《湘西地区土司遗存调查与研究》等10个省保项目计划书。科学有效做好苗疆边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目前调查发现各类营盘、碉楼、屯堡700多处,碑刻十余块,搜集与苗疆边墙的相关文献4万多字,奏章60多篇。开展文物安全检查,特别是做好节庆期间及汛期文物安全工作,共检查文保单位58处。

2.非遗传承保护有力

5月18日至20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湘西州成功举行,文化和旅游部为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式授牌。湘西州永顺县老司城传说和花垣县苗绣(湘西苗绣)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推荐钢火烧龙等10个项目申报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竹编技艺、剪纸(踏虎凿花)参加第五届湘赣鄂皖四省非遗联展,土家族、苗族两条非遗旅游线路纳入湖南省非遗旅游精品线路,出版了《湘西州非遗资源公布图集》、《湘西非遗保护工作手册》。完成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共推荐项目10个;推荐十八洞、子腊、承菊织锦3个工坊参加成都非遗节“脱贫攻坚,幸福生活”专题展;完成2019-2020年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考核工作

3.创新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

“5.18”国际博物馆日举办了“湘西自治州文物宣传短视频大赛”,创作了《峥嵘岁月鱼水情 红军精神永流传》、《老司城城墙千年不倒背后的密码》、《百年筸军》等优秀文物宣传作品。开展了“百年革命文物图片联展”暨“百馆百展颂百年”活动,完成苗族民俗微电视《白马之盟》拍摄制作。8月份受疫情期间,湘西州博物馆闭馆不闭展,推出《湘西馆藏》电视系列专题片,并利用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集中推出了一批文物、历史、红色故事精品,为广大群众提供线上参观浏览服务。

(三)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情况
    1.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州文旅广电局领导班子带领相关科室,分为八个督查组赴九县市区指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情况。重点检查了文化旅游场所的环境消杀情况,查看了文化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疫苗接种情况及旅行社是否按照要求取消旅游活动等。共督导检查了17家等级旅游景区、12家网吧、9家星级旅游饭店、7家特色民宿、12家KTV。疫情期间,全州36个等级旅游景区全部关闭,旅行社暂停一切旅游活动,暂停举办聚集性和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所有文博场馆暂停对外开放。关闭KTV、网吧、星级酒店、特色民宿等文化旅游单位共计552家。

2.复工复产及时迅速。8月6日上午,召开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工作暨疫情防控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会议强调,在坚决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要有更宽的眼界,超前谋划,充分做好文旅市场的重启准备。随着湘西州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前提下,8月16日起,州内景区采取“限流、错峰、预约”的游览管理制度,逐渐恢复对外开放。州内各旅游景点纷纷推出免票、半价等门票优惠措施回馈游客,8月27日,州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同意印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复苏发展的若干措施》。州级财政追加1000万元旅游行业纾困解难专项资金,拟从税费优惠、品牌创建、稳岗就业、市场开拓等16方面支持行业复苏发展、高质量发展。截止8月30日,除齐梁洞以外的等级旅游景区全部开放。

三、案例

“村村响”大喇叭,传递防疫最强音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湘西州充分利用“村村响”应急广播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接地气、机动灵活的优势,及时调节“村村响”广播频次和时间,第一时间传达政令、发布权威信息、宣传疫情防护安全知识。各县市成立故障抢修队,对村级广播进行逐一排查,及时抢修损坏的广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泸溪县农村广播“村村响”播控中心

抢修“村村响”设备

湘西州博物馆推“线上观展”

8月2日起,受疫情影响临时闭馆的湘西州博物馆推出“线上观展”活动,利用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集中推出了一批文物、历史、红色故事精品,为群众提供线上参观浏览服务。众多精选文物配以多角度精美图片和详尽解读,方便读者欣赏了解。特别是其中的“全息馆藏”版块,对馆藏文物以三维模型进行展示,让观众可以实现全方位立体式观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