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赶秋

来源:《湘西工作》2022/1 作者:花垣县委办 2022-06-28 14:51

    苗族赶秋节,又称秋社节、交秋节,既是苗族群众欢庆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赶秋节是湘西州(主要在花垣县、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内容最丰富、保留最完整、气氛最热烈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是一部展现苗族文化艺术的百科全书。经过传承和保护,现在湖南省湘西州、重庆市秀山县、贵州省松桃县、湖北省来凤县等地区形成了约200万人的苗族赶秋节文化圈,被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称为“二十四节气的活化石”。

“赶秋”民俗历史悠久,传说在洪荒时代毒蛇猛兽和鬼魅魍魉常来进犯苗地,征战不断,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苗族先民在激战中把施行妖术的魔头“㹢狎”和“㹢狞”捉住,剥其皮来蒙鼓,削其骨来当槌,击鼓而舞,欢庆胜利。妖魔被灭后,苗族先民开始大力开荒种地,发展生产,金秋到来,稻粟满仓,过上了“人生定位得其所,世间万物都畅生”(苗族古歌)的安稳生活。随后,他们把战胜妖魔和丰收在望的立秋时节当作胜利的标志,每年聚集一次,热烈庆贺,在年复一年的庆祝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最后演变成“赶秋”习俗。

赶秋节,苗语叫做“赶场秋”。意思是说每年立秋这天,苗区逢到哪个地方是墟场(即“赶集”),这个墟场便是当年秋场。每逢赶秋节,苗族群众都会在赶秋场举办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和民族文化娱乐活动,以此庆祝丰收,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和丰收的喜悦,同时也给青年男女提供相识、相恋的机会。赶秋节这天,当地群众都会停下手中的农活,穿上节日的盛装,结伴成群,从四面八方的村寨来到赶秋的集上,欢聚在秋坡上,观看各类文化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有祭祀、拦门、接龙、打八人秋、苗鼓、苗族绝技、绺巾司刀舞、上刀梯、椎牛等内容。随着时光的流逝,苗族一些传统文体活动,如武术、玩龙、舞狮、演出、展览和苗族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等又融入其中,进一步丰富了赶秋节的内容和形式,形成了“喜满秋场、情满秋场”的宏规巨模。

坐秋 石林荣

苗族赶秋节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独特性、完整性、大众性、现实性等艺术特点,具有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凸现民族特色、彰显民族灵魂等重要价值,是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与交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载体。作为苗族赶秋节的主要发源地和聚集地,花垣不断加大赶秋节项目保护传承力度,每逢赶秋时节都要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疫情期间暂时取消),围绕迎秋、祭秋、闹秋和送秋四大主题,展现一幕幕“人满秋场、喜满秋场”的欢乐场面。2014年,“苗族赶秋”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6年,“苗族赶秋”随中国“二十四节气”入列联合国非遗名录,成为我国首次入列联合国非遗名录的苗族代表性节庆活动。

(栏目支持:花垣县委办)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