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锐出战 多措并举 绘就乡村振兴同心圆

来源:《湘西工作》2022/1 作者:花垣县委办 2022-06-30 14:52

花垣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州决策部署,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帮扶机制,率先建立全国首个县级乡村发展基金会,创新探索驻村名誉书记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各级干部和社会各界联动帮扶的乡村振兴工作新格局,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最大同心圆。

一、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完善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县级领导联乡包村帮户、全体干部联村包片帮户”制度,实现了联乡、联村、联户全覆盖。一是县领导带头结对帮扶监测户。全县53名县级领导联系12个乡镇53个村,原则按每人结对3户的标准,联系结对乡镇最偏远的村和最困难的监测户。截至目前,全县35个乡村振兴重点村、27个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5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村(社区)均实现县级领导联系全覆盖。二是科级干部重点帮扶五类户。健全科级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全县科级干部实行联村包片帮户,重点结对驻点村的大病重病户、重残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稳定脱贫户等5类人群,原则按每人不超过5户标准进行安排。同时,后盾单位明确1名班子成员分管驻村工作,成立相应工作专班,加强与乡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联络对接,深入驻点村全面掌握工作队工作状态,支持推进驻点村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三是一般干部全面结对帮扶脱贫户。健全一般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全县5000余名党员干部全面结对已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户、稳定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实现全县所有农户结对联系全覆盖。同时,按照县里统一安排,结对帮扶干部每月走访联系户1次以上,围绕“六看六查”排查问题,确保所有帮扶户均做到“一户一策、一户一案”。

二、探索创新乡村发展基金帮扶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成立全国第一家县级乡村发展基金——花垣县十八洞乡村发展基金会,构建多层次、复合式、立体化保障机制。一是建好乡村发展基金。坚持把创建基金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制定了《花垣县十八洞乡村发展基金会筹备成立工作方案》《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乡村发展基金会章程》,从基金会性质、资金用途、组织机构、成立条件、工作分工、时间安排、鼓励引导、筹资安排等方面进行谋划部署,组建了资料收集、政策咨询、捐资抵税、筹资联络四个工作组,聚焦产业振兴、兜底保障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工作,撬动社会资本及金融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破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资金缺乏的瓶颈,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二是壮大乡村发展基金。发挥十八洞品牌优势,完善捐资抵税等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花垣乡村振兴,补齐补强全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弱项,全面推进产业提质升级,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筑牢返贫致贫防线。2021年11月3日,在习近平总书记来花垣县考察8周年之际,花垣县十八洞乡村发展基金会在十八洞村成立,吸引80多家企事业单位出席基金会成立活动,当天捐款捐物共计5465.85万元,切实拓宽了社会公益力量参与推进乡村振兴渠道。三是用好乡村发展基金。基金会围绕“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商”目标,重点在产业振兴、生活宜居和人的发展三大领域下功夫,确保基金用好、用活、用出效率。在产业振兴方向,实施示范带动、人才培养双轮驱动策略;在生态宜居方向,通过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美丽乡村等项目推动乡村宜居建设,通过中小灾害救援、减防灾等项目提升乡村应对灾害的能力,促进乡村生活环境更加安全、更加便利、更加美丽;在人的发展方向,开展助学等教育项目、卫生健康项目、特殊人群关爱项目,推动公益行业发展和支持社会组织有效参与乡村振兴,实施公益伙伴支持项目,为打造乡村振兴“花垣模式”搭建平台和积蓄力量。

三、率先推行驻村名誉书记帮扶机制。择优选派12名从正科级实职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同志担任驻村名誉书记,下沉12个乡镇12个重点村,充分发挥其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当好基层党建“联络员”。驻村名誉书记入村后迅速转变角色,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班子战斗力不足等问题,及时吸纳新鲜“血液”充实队伍力量,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如彭剑勇同志为解决麻栗场镇各鱼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严重问题,积极与村支部酝酿将村辅警纳入村主干管理,并确定2名青年村民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建立周五工作例会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龙卫星同志为建强吉卫镇夜郎坪村党组织后备队伍,积极与村“两委”商议,从外出务工的中青年村民中培养一批有文化、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能人,作为村级班子后备力量,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二是当好产业发展“指导员”。驻村名誉书记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和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动驻点村发展特色种养业,推动产业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之路,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如吴远辉同志立足石栏镇子腊村地域资源优势,依托“子腊贡米”品牌,积极推动该村创建“湘西州农业种植示范基地”,采取订单收购模式建设1193亩子腊贡米种植基地,年产贡米4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400余万元。石兴高同志为改变民乐镇潮水村缺乏支柱产业现状,积极发动村民发展养殖业,亲自协商技术服务和种苗供应事宜,动员全村50%的农户参与十八洞土鸡养殖,带领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三是当好环境整治“督查员”。驻村名誉书记坚持当好人居环境整治“排头兵”,深入农户家中开展政策宣传和思想动员,带头推进全村“两违”排查整改、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如石维建同志与龙潭镇青龙村“两委”确定“一拆、两清、三种、四创”工作思路,采取“村民自建、乡贤帮建、企业援建”模式,动员村民让地1.2亩、让路880多米、投工3000多个,拆除“空心房”“两违”建筑及危旧建筑27户(处)、残垣断壁1100余平方米,建设村道3公里,硬化入户道路10公里,农户自建花坛53处,编制竹篱笆、紫薇篱笆2400多米,栽种金弹子等花果树木1.1万余株,全村旱厕全面清零,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四是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驻村名誉书记聚焦基层治理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丰富工作经验优势,带头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邻里矛盾纠纷,着力提升农村“三治”水平。如彭剑勇同志针对麻栗场镇各鱼村组与组、寨与寨之间相距较远,民间红白喜事“互不来往”、自然寨之间“不团结、相互拆台”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坚持深入农户家中走访座谈,打通村民之间矛盾顾虑。在得知该村启动一处投资10万元的山塘维修项目因未及时与村民黄某某沟通,引起黄某某的强烈不满并阻工后,彭剑勇同志连续2天登门谈心沟通、耐心劝说,最终黄某某以“一分钱也不要赔”的友好态度支持工程建设。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