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编纂《中国扶贫志》的实践思考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贫志》编纂为例

来源:《湘西工作》2022/6 作者:李雄野 2022-09-02 16:35

湘西州与全国其他贫困地区一道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是全国反贫困事业发展的生动缩影。2020年8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正式将湘西州作为中国扶贫志编纂试点单位,率先启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贫志》(以下简称《湘西州扶贫志》)编纂工作,将湘西州扶贫伟业载入史册,客观再现全州各族人民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进足迹和巨大成效,为全国扶贫志的编纂探索创新之路,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一、框架设计与时空定位

框架设计的科学性和逻辑关系。《湘西州扶贫志》基本结构单位是篇、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置有贫困状况与识别、扶贫战略与规划、扶贫历程、扶贫方式、扶贫保障、扶贫工程、扶贫成效、县市扶贫、十八洞精准扶贫、扶贫先进典型等10篇59章182节5000余个目和系列子目。在篇的设置上,按照贫困状况与识别、扶贫战略与规划等的并列关系和因果关系来安排。在篇下章“扶贫历程”中,遵循言以时为序的原则,按照救济解决温饱、八七扶贫攻坚、整村推进与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精准扶贫脱贫的历史时间关系和递进关系来写。涵盖全面,清晰展现推进扶贫事业发展的历程脉络。在扶贫方式的篇下章中,按照中直和央企定点扶贫、省直部门联点扶贫、省辖七市对口帮扶、军队和武警部队挂点扶贫、济南市·湘西州东西部扶贫协作、州(县市)部门驻村扶贫、社会扶贫、以工代赈和扶贫建房的递进和顺序关系来谋篇,符合地方志篇目设置建构逻辑。

时空定位的准确性和断限依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扶贫脱贫事业,把消灭剥削、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始终不变的追求和使命,提出了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不断推进扶贫脱贫工作取得重大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前,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人民的贫困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1984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指出:目前我国还有几千万人口的地区仍未摆脱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出发,把扶贫开发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2013年,习近平在湘西州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扶贫开发的基本方略。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因此,从党的扶贫脱贫事业演进历程可以看出,全国大规模地组织推进扶贫开发应该是对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文件的贯彻落实。《湘西州扶贫志》遵循这一原则依据而确定记述时空定位,上限为1984年,下限为2020年,个别事项记述延至2021年。

二、记述重点与专志特色

突出地域特色。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湘西州脱贫攻坚按下了“快进键”、走上了“快车道”、取得了真成效。十八洞村脱贫攻坚成效享誉中外,凤凰县菖蒲塘村、夯卡村等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脱贫典型。《湘西州扶贫志》记述特殊的地域、特别的关怀、特别的业绩,充分彰显湘西州扶贫工作的历史特点和地域特色。如,在“扶贫方式”篇中,重点突出中直单位、省直单位、省辖7市、东西部扶贫协作、社会扶贫等对口帮扶成效;在“扶贫工程”篇中,重点突出湘西州精准扶贫脱贫“十项工程”的实施;在专门设立的“十八洞精准扶贫”篇中,重点突出十八洞村的脱贫成效和经验;在扶贫先进典型篇中,突出湘西人民激发内生动力脱贫发展的生动范例和先进典型、先进人物、先进做法。

突出扶贫特色。一是贫困地区抓扶贫,体现了湘西州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二是事例和数据详实,体现了实实在在、令人震撼的扶贫成效。三是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升格为篇,彰显了扶贫的典型示范性和可复制性。四是扶贫的人文性。篇目设置湘西扶贫范例和典型人物,“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腊尔山片区脱贫解困模式、菖蒲塘乡村振兴创新等成功经验与扶贫范例,充分展示了湘西州扶贫开发事业以人为本的特点,具备借鉴与传承意义。

突出专志特色。一是事物范围的专。通篇没有任何的旁逸斜出,紧扣精准扶贫这一专志主题来确定选材方向与记述范围。二是扶贫流程的专。建构扶贫事业发展的因果逻辑关系,包括卷首总述、篇前概述和章节前无题小序。三是专用名词的专。确保扶贫规划、方式、工程实施、途径和方法至篇章节目各级标题采用专业术语,确保文字表述准确而规范。四是扶贫内容的专。在选择入志资料的内容上,注重突出扶贫的主体、多元参与、开发式扶贫、社会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精选能深刻反映扶贫脱贫历程、做法、方式、成效、经验、典型、事例等专题性资料,或与扶贫事业发展有因果关系、有广度、有深度、有内涵的特色史料,力求全面展现湘西州扶贫脱贫事业的整体面貌。

突出志书可读性。《湘西州扶贫志》开篇特设“精准扶贫首倡地、行政区划、地势地貌、武陵山片区贫困区域、脱贫重点产业、农村贫困发生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贫困人口变化”等能形成强烈直观印象的变化示意图表;刊载存史价值高、视角冲击力强的42个版面100余幅图片;全书四色彩印,共精心挑选随文插图240幅、各类表格57个;附录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表,用重要数据和图片展现精准扶贫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在正文中,以人为本记述历史,以大量第一手资料丰富内容,大事记按照时间顺序和资料要素言简意赅。鲜明的湘西地方特色,使志书生活气息浓郁,史料更加鲜活,真实感更强烈,拉近志书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专题志书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三、汇聚合力的编撰过程

凝铸编纂合力。2019年11月,湘西州召开专题会议,决定编纂出版《湘西州扶贫志》等重点史志图书,向建党100周年献礼。2020年3月,成立编委会和编辑部,由省政府分管地方志工作的领导担任编委会主任,省地方志编纂院院长、州委书记和州人民政府州长,州委副书记和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州精准脱贫“十项工程”牵头单位、州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确保编纂工作有领导抓、有专人做。

整合多元力量。2019年11月,州委党史研究室(州地方志编纂室)组建扶贫志编纂工作班子,并承办“第四届全国名镇论坛暨第四批中国名镇志丛书出版座谈会”,综合了很多具体的指导意见。2020年以来,州、县市区供稿单位的组稿编纂人员克服疫情影响,秉承“实事求是、不拘一格、追求完美、甘于奉献”的方志人精神,广泛收集资料,整理编写初稿,及时补充资料,反复打磨。为高质量编纂《湘西州扶贫志》,先后调配史志专家库成员16人,组织并强化培训供稿单位撰稿人员,上门指导编修,主动释疑解惑,作了大量艰辛而有益的工作。

坚持精编严审。坚持五级编审,第一,印发给州、县市业务骨干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补充、修改,形成初步送审稿。第二,召开退休老同志座谈会,征求修改意见,形成内部评审稿。第三,召开各县市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编纂室)主任、业务骨干和州精准脱贫“十项工程”牵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评审会,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形成上报送审稿。第四,报送州委、州政府和统计、保密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审定把关,形成正式评审会送审稿。第五,根据中指办、省院领导和专家评审意见,打磨精修后形成终审稿86万字。

湘西州以首倡之地的政治担当和精准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高质量地编纂《湘西州扶贫志》。中指办、省地方志编纂院及湘西州的有关领导和专家诚反复审读《湘西州扶贫志》送审稿、认真撰写评审意见,为《湘西州扶贫志》打造全国样板书提供了坚实的质量保障,更好地记录伟大的中国扶贫事业进程作出了智力支持和重要贡献。

(作者系州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