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导”的功夫 打造湘西特色的“富春山居图”

来源:《湘西工作》2022/6 作者:陈忠耀 2022-09-05 10:01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5月23日,中办国办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乡村建设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对积极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全州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政治责任,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打赢了一场史无前例、感天动地的脱贫攻坚大决战,书写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湘西精彩篇章,形成了“百村示范、千村推进、万户最美”的美丽乡村创建良好格局,既改变了城乡落后面貌,让土家苗寨换了新颜,又转变了群众陈旧观念,使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12个、示范村67个,州级最美村105个、精品村293个、示范村600个,十八洞村、菖蒲塘村、德夯村、竹山村、马王溪村、龙鼻嘴村、陇木峒村、洞坎村、捞车村等一大批美丽乡村成为“网红打卡地”。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实用性村庄规划缺失,引领性、约束性不强;建设同质化,风貌不协调,缺乏特色;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不健全,存在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主要靠行政推动,村民主体和市场作用发挥不够等。如何站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防止“建设性破坏”,关键要在“导”字上下足功夫,让乡村的颜值、品质、气质、价值兼具齐升,打造具有湘西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一、彰显特色主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乡村独有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禀赋,走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之路,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是生态塑形。绿色生态是湘西州最大的优势。树立绿色低碳理念,推行绿色建设,保护乡村自然生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留住田园风光、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让村村寨寨都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成为人人心驰神往的“诗意栖息地”,让乡村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二是文化铸魂。民族文化是湘西州最大的魅力。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在保护中推进开发利用。实施“一村一史馆”工程,建设村史馆、档案室,挖掘、整理、展示乡村史料,留住历史记忆。同时在乡村建设中既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三是旅游赋能。发展旅游是湘西州最大的门路。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好农旅融合文章,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依托“一龙头一中心四板块六集群”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实施景村联动,推动乡村建设景区化,让村寨变景点、田园变乐园、产品变商品、民房变民宿,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以美丽乡村的一域之光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全局添彩。

陈家坡梅花园(永顺县洞坎村)

二、突出规划先导。坚持规划先行,顺应乡村发展规律,有序推进,从容建设,久久为功搞建设,防止超越发展阶段搞大拆大建。一是精心设计。在乡村规划中注重美学设计,立足山区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三特”融合,聚焦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和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功能,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防止“千村一面”和“贪大求洋”,并适当“留白”,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打造最具乡愁记忆的土家族苗族原乡群落。二是科学编制。明确村庄分类,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合理划分县域村庄类型。对于看不准的村庄,可暂不做分类。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全覆盖,对于地理空间相邻、地形风貌相近、产业结构相似的村庄,尽可能合并编制规划。坚持开门编规划,深入开展驻村调研、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村庄历史脉络、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确保规划村民看得懂、记得住、用得好。三是严格执行。树立“规划即法”的理念,严格执行落实,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发挥村庄规划指导约束作用,把规划落实纳入村规民约,确保各项建设依规有序开展。支持优秀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下乡服务,提供驻村技术指导,保证建设中规划设计不偏向、不走样。

三、注重典型引导。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一是办点示范引领。统筹开展乡村建设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组织实施最美集镇、最美村寨、最美农家、最美河库、最美生态公路“五美”创建,通过点线面有机结合,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合片成面的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格局。“点”上抓好最美集镇和最美村寨建设,立标打样,抓两头带中间;“线”上沿着高铁、高速、国省道和沅水、酉水流域做好沿线乡镇、村寨的规划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二是建立标准规范。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标、省标,细化县乡级美丽乡村建设操作指南,编印乡村基础设施和运行维护工程手册和技术规范口袋书,贯彻落实《湘西州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推行农村住房建设示范图集,加强村庄风貌和民居特色的引导和管控。三是加强宣传推介。深入宣传乡村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总结推广乡村建设好经验好做法,发布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适时召开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组织考察观摩、交流学习,推动真抓实干、比学赶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四、坚持分类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求好不求快,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分区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向户延伸。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数字乡村发展工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防止重建轻管、重建轻用。二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发挥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支撑作用,推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残疾人关爱服务机制,逐步构建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开展“四治三种一创”活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统筹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注重微改造,全面清理整治“五子一线一墓”乱象,实现户户干净整洁、村村美观靓丽。

永顺老司城盘山公路

五、加强组织领导。乡村建设行动要在党的领导下构建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推进机制,坚持为农民而建,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把农民组织动员起来,不搞大包大揽。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坚持“四级书记”一起抓,完善州委常委联县市、州县市级领导包乡镇联点、后盾单位包村、工作队员驻村、干部结对联户工作机制,设立由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专项小组或工作专班,建立专项推进机制,行业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项目谋划、实施、管护等环节。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省辖四市和省直单位对口帮扶工作,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参与,凝聚起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落地实施。二是创新要素保障。强化“人、地、钱”等要素保障,精准对接中央、省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把政策的含金量变成资金项目投入的实物量,转化为乡村建设的新动能。将乡村建设作为地方政府支出的重点领域,合理安排资金投入和发行专项债券,创新金融服务,按规定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推进乡村建设,保障重点工程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实施乡村建设人才培育工程,加强乡村工匠培养和管理,依托吉首大学、湘西职院等院校开展乡村工匠定向培养,加大土家族、苗族特色文化和传统建筑艺术的保护传承力度,防止乡村建设工匠的断层。三是实施评估考核。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作为乡村振兴督查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充分发挥督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构建强有力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推进及考核奖惩机制,采取过程化管理、常态化巡查、差别化奖惩,落实项目库和清单管理,实施乡村建设评价,确保乡村建设质量和实效。

(作者系州委副秘书长、州美丽湘西办主任)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