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求是之路

来源:《湘西工作》2022/11 作者:张良敦 2023-04-26 17:10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十八洞村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发扬求是精神,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路子,实现了由偏远落后山村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完美嬗变。为全国12.8万个贫困村树立了标杆,为人类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十八洞村走出的这条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求是之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

一、十八洞求是之路根植于脱贫攻坚实践沃土,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一)十八洞求是之路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

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在确定任何重大政策的时候,必须以经得起客观检验的事实作为政策基础和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后,十八洞村始终坚持走求是之路,探索推行“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实事求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等突出问题。仅用四年时间,全村实现整体脱贫,彻底消除了千年贫困,从此成为湘西州的标杆、全国的旗帜、人类的典范。十八洞村的巨变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由此可见,十八洞求是之路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生动实践。

(二)十八洞求是之路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入24个贫困村考察调研,把大量心血用在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上。在十八洞村考察时指出:“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如春雨甘露,滋润着十八洞村民的心田,激励着湘西人民奋勇前进。湘西州以十八洞村为试点,按照“居住相邻、关系融洽、双向选择”原则和“亲帮亲、户帮户、守望相助”要求,以1名党员或能人联系5户群众,组建互助小组,探索推行“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即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这一创新举措很快在全省推广。十八洞求是之路上,每一个党建引领、干群协力的故事,都饱含着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都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十八洞求是之路推动了中国特色减贫理论创新

思想来源于实践,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2015—2016年,精准扶贫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扶贫战略。在这个战略的指引下,一场史无前例的精准脱贫攻坚战在全国打响,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贫困户建档立卡等一系列工作全面铺开,全国扶贫路径由“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十八洞村走在了全国前列,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攻坚求是之路,推动了中国特色减贫理论创新。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单位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将“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证明,中国特色反贫困,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激发群众的内生力量并形成全社会的合力,以精准扶贫为方略,求真务实,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

十八洞村 石林荣/摄

二、十八洞求是之路紧扣脱贫攻坚实践需求,破解了脱贫攻坚重大问题和困难

(一)十八洞求是之路凝聚了湘西脱贫攻坚艰难探索

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198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拉开了大规模的扶贫大幕。湘西州先后被列为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湖南省“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主战场、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地、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为湘西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但由于湘西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加上过来的扶贫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农村发展参差不齐,贫困现象依然存在。直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考察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后,十八洞村立足实际、解放思想、科学规划,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特色企业和乡村旅游业。8年过去,十八洞村贫困发生率从56.8%降为0,村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至2020年的18369元,村集体收入达200万元。在十八洞求是之路的指引下,全州65.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4229元增至2020年11242元。湘西州的脱贫攻坚,在经历近40年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后,被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终于一去不复返。

(二)十八洞求是之路折射了湘西脱贫攻坚的问题和困难

奋斗是曲折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清醒认识把握脱贫攻坚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脱贫攻坚初始,十八洞村十分茫然、没有目标、缺乏信心,不知脱贫从哪儿下手,甚至认为脱贫就是给大家发钱。在最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为十八洞村点燃了希望之火,开阔了视野、树立了信心。随着政策精准落地、项目精准实施、收入不断增加,人民勤劳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得到激发,精气神有了根本转变,实现了预期目标。但十八洞村的求是之路,也折射出湘西州脱贫攻坚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扶贫瞄准有偏离,对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欠账较多,返贫风险大;二是脱贫计划与实际结合欠紧密,有些政策措施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三是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整合效应不强;四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自身“造血”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和困难,为国家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实事求是的现实依据。

(三)十八洞求是之路打通了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

“行百里者半九十”。2019年,湘西州1.57万人未脱贫、6015 户边缘户和10.1万持证残疾人没有稳定收入。在脱贫攻坚战最艰难时刻,湘西坚定走十八洞求是之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把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与湘西实际紧密结合,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连续7年出台1号文件推进脱贫攻坚,统筹谋划脱贫产业,着力做好兴产业、增就业、置家业“三业”增收文章,让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当家产业,每个贫困户有1个以上增收项目,每个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有稳定的工资性收入。2020年,全州8县市1110个贫困村如期实现退出贫困序列,贫困人口如期实现稳定脱贫。全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打通了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

三、十八洞求是之路创造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典范,为脱贫攻坚提供切实可行实践方案

(一)十八洞求是之路经过了脱贫攻坚实践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13年以来,湘西州坚持求是之路,创造性地实施发展生产、乡村旅游、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发展、医疗救助帮扶、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保障等精准脱贫“十项工程”,扶贫政策和资金高度“精准滴灌”,扶贫模式由“输血”转向“造血”。十八洞村探索形成“五个结合”脱贫经验。即在扶贫对象识别上,不搞暗箱操作,注重公开公平与群众满意相结合;在内生动力激发上,不搞空洞说教,注重典型引路与正向激励相结合;在发展扶贫产业上,不搞大包大揽,注重统筹布局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搞大拆大建,注重留住乡愁与彰显美丽相结合;在攻坚力量统筹上,不搞孤军奋战,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相结合。2017年6月23日,在全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湘西州及十八洞的脱贫攻坚实践经验,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二)十八洞求是之路创造了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

中国脱贫攻坚世纪之战,将十八洞村锤炼成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上的鲜红旗帜,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胜利,是十八洞村求是之路的无限升华。十八洞村结合村情,充分运用国家扶贫政策,精准实施基础设施、农业产业、旅游产业、环境整治等工程建设。通过发展产业、保护生态、振兴教育等,提升村庄内在品质和村民文明素质。全村形成了以猕猴桃、茶叶、药材等为主的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苗绣、山泉水等产业,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建立村级发展基金,对孤、老、残、弱等弱势群体给予帮扶,实现共同富裕。十八洞村创造了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这个样本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在民族贫困地区的成功实践,是湘西州的脱贫攻坚成效和经验,先后5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首倡之地庄严记入史册。

(三)十八洞求是之路提供了全人类反贫困的中国方案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当今世界仍有约7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湘西州始终脚踏实地走求是之路,牢牢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指引。稳步推进十八洞村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国际减贫交流基地和人类减贫史上重要地标。对于国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在制度构建、政策体系、策略实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18年6月,时任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沃拉吉特意来到十八洞村,实地探寻“精准扶贫”中国经验。同年12月,第7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消除农村贫困,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决议,将“精准扶贫”理念和实践写入其中。2020年10—11月,第六届“中国—东盟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联合参访团和农业农村部组织的14位驻华外交官员,先后赴十八洞村考察交流脱贫攻坚经验。十八洞精准扶贫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也是人类减贫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指出的,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展望前路,湘西州将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继续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责任,进一步走好“十八洞求是之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和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

(作者系州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