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级分类路径实现黄金茶产业 高质量发展探析

来源:《湘西工作》2022/5 作者:州纪委监委年轻干部基层调研组 2022-09-05 10:20

黄金茶是湘西古老的地方珍稀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和品质特色,先后选育出保靖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黄金茶168号等优良品种。近年来,州委州政府把黄金茶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培育,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基地扩面提速。据统计,2016年全州黄金茶种植面积约28万亩,截至2021年底,黄金茶种植面积达到91.1万亩,5年时间增加近3倍。目前,可采摘的面积约40万亩,未来5年内,幼龄黄金茶园将新增可采摘面积50余万亩,产量将成倍增长,市场供求关系会发生本质变化。

如何应对我州黄金茶产业的巨变,实现增量保价、增量保质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调研组针对这一问题,联合州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先后到吉首市、保靖县、花垣县走访县市茶叶办干部、茶农、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企业,通过个人访谈、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电话采访等方式,了解黄金茶种植、品种选育、茶园管护、绿色防控、加工销售、品牌创建等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分级分类的现实需要

保靖黄金茶被海内茶叶专家誉为“中国最好的绿茶”。但是从目前黄金茶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来看,并没有达到“最好的绿茶”效益。在调研中发现,黄金茶的种植、培管、加工、销售等环节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品质参差不齐。优质黄金茶一般生长在海拔高度8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里,酸性沙性土壤最为合适。近年来,我州黄金茶从保靖县扩面到吉首、古丈等6县市及州外,全州各种植区域温度、降水、光照等条件差异明显,甚至同一茶叶基地条件差异明显。比如,花垣县民乐镇片区一3000亩茶园基地,随地势分为高海拔区和低海拔区,高海拔达到1100米,低海拔在600米以下,因温度、光照、土壤结构差异,同一基地茶叶品质不尽一致。黄金茶品质若持续难辨,销售市场必定混乱,将大大降低黄金茶产业效益。

(二)生产效能不足。目前,黄金茶从种植、培管、采摘、制作等各个环节机械化使用率较低,还处于严重依赖人工的阶段,存在春茶采摘“用工荒”现象,大大降低了茶叶生产质量和效率。同时,茶叶专业人才的稀缺导致当地茶农素质不高,存在着“茶园管理落后、种植技术落后、采摘不规范”等问题。虽然在茶叶制作中,机械化得到普遍推广和使用,但大部分加工企业还处于小茶厂生产经营方式,不同茶企业的加工技术水平高低不一,制作出的茶品质难以得到保障,导致市场竞争力弱,企业效益难以发挥。

(三)市场主导不强。就目前茶叶市场来看,我州茶农和茶企业市场适应性很弱,抗风险能力并不强,容易被小圈子交易市场牵着走,利益获取占比少。比如,保靖县茶叶面积13.5万余亩,可采面积只有9.5万亩,成立的茶叶企业就有74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94家,内部竞争激烈且分散,茶叶产业链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环节向龙头企业聚集、种植生产环节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聚集严重不足,甚至部分茶企业,在把控不了市场的情况下,存在价质不符的恶性竞争。

(四)品牌标识不一。根据调研情况,各县市在品牌宣传和营销方面仍停留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初期阶段,从全州层面品牌建设缺乏统筹协调意识。注册有“保靖黄金茶”“湘西黄金茶”“十八洞黄金茶”“乌龙山黄金茶”等众多品牌,标准不统一,包装五花八门,各自为战,无序竞争,内耗严重,极大影响区域公共品牌的形象和辨识度,难以博得全国市场的一致认同。

二、分级分类的实现途径

茶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无论从满足消费者需要还是从茶叶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茶叶品质方面的把控尤为重要。目前,针对湘西州黄金茶种植情况来看,在遵从国家规定的标准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区域茶叶的分类分级标准体系,确保从原料、品种、产地以及品牌(包装)等各个环节统一标准,提高黄金茶对市场的适应性。

(一)品种分类。黄金茶是群体品种,单株间叶片质地、叶色浓绿、内含成分等有差异。根据已选出的1号、2号、168号三个单株内含物的情况表明,黄金茶各单株之间内含物的差异十分明显,从这也可以看出黄金茶可进行多茶类分类分级,也可根据各单株内含物成分的不同及消费者喜好、市场等,在品种间进行分类。比如,对消费者喜好的品种定级可以高于一般的品种;内含物成分高的品种定级可高于内含物成分相对低的品种。通过这种方式分级分类,实现黄金茶的优质优价。

(二)产地分类。根据我州黄金茶种植区域的情况,综合考虑土壤、海拔、气候等因素,可在全州范围内科学划定宜茶区域,宜茶区域的茶叶定级可以高于其它区域的茶叶,特别是可设定古茶园产业及核心产区,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品质。比如,保靖县目前建立了“一城、三核、四带”的产业布局,打造了黄金、国茶、夯吉、茶岭、茶婆峰等一批集中度较高的标准化茶园作为核心产区。同时,建立黄金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二维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实现对茶叶产地的追溯追踪,强化品控。

(三)原料分类。建设绿色生态茶园,开展高品质茶园检测监管和认证授牌,支持有机茶园创建和茶园单轨建设,推动全域茶园基地培管科学化、标准化和机械化建设,特别是加强新增幼龄茶园培管,要求使用专用农家肥和有机肥,严禁使用化学农药。比如,保靖县政府出台规定加强茶园培管,要求使用专用农家肥和有机肥,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对新植茶园按200斤/亩发放肥料,对培管不到位的追回奖补资金,并纳入备案管理“黑名单”。

(四)工艺分类。由于茶叶加工条件和技术的不同使得茶叶在色、香、味、形上风格迥异。黄金茶的采摘期将近有5个月,从明前茶到夏秋茶,都可以用不同的加工技术进行利用,既可以提高鲜叶的利用率。比如,除了在绿茶的基础上进行银针、毛尖、炒青的工艺,在叶片厚、叶质较硬的单株中,可试制乌龙茶的工艺外,黄金茶的夏秋茶也可以进行红茶和黑茶的制作,增加不同茶类花色品种,既能提升产值,又能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五)品牌分类。整体而言,对黄金茶的种质特征、历史特点、风韵故事、辐射传承、文化体验缺乏特色性的错位挖掘和应用,品牌营销建设支撑缺位,在面对国内外名茶时体验差距、错位特色不明显的情况下,以质取胜建立茶品牌,健全茶叶品牌体系,加强黄金茶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品牌竞争力,是我州目前茶产业建设面临最重要且不可回避的议题。做到规范包装设计,未经授权一律不得使用统一茶叶包装,制定加工、包装、经营等质量标准,为茶产业监管提供依据,防止次等茶叶流入市场影响黄金茶口碑。

三、分级分类的保障路径

(一)品牌上加强统筹布局管理提升。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让黄金茶有力度地突破地域的局限,进入全国消费者的视线内,利用最有效率和湘西特色的品牌建设手段塑造出黄金茶质优品高的品牌形象,是当前发展黄金茶产业的必然选择,更是带动全州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从州级层面加强统筹,积极引导县市统一思想,下决心解决茶叶品牌多且杂、各自为战的问题,统一区域公共品牌标准和使用规则,利用区域品牌这一共享资源,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可以促使企业间不断深化分工,加强合作和创新,产生区域品牌的搭乘、辐射和协同效应,使区域内企业获得协同效应并形成共同进化机制。同时,运用建立区域品牌质量认证体系这一区域品牌的基本保护手段,加强品牌的维护和监管,提升品牌市场形象和自身价值。

(二)品种上强化保护选育保持优异。对目前建立的德让拱、格者麦、龙须坳、库鲁、夯纳乌、团田、冷寨河等7大古茶园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建立品种园,在茶园显目位置立碑保护,使品种资源能永续利用。加强株系选育,通过选育不断更新优质品种,提高市场占有率;利用黄金茶早、中、迟熟性,分别在有性群体中选出相对优质的早、中、迟熟单株;通过育苗、定植,选出优质的早、中、迟熟搭配株系,延长黄金茶生产供应时期,保证黄金茶大面积栽培的纯度和产品的质量。

(三)品质上推进有机生态茶园建设保障。结合我州的资源优势,树立黄金茶品牌,就要基于自然生态,不失去原有品质。针对消费思维倾向于绿色,有机产品的高端消费,要狠抓有机茶、无公害茶园和绿色食品黄金茶建设;整合茶业生产资金项目等政策,有选择性地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可用政策倾斜的方式鼓励支持茶企、茶农建设高标准有机茶园,进一步树立茶企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和茶农,有效引导走生态、有机、健康的发展之路。

(四)品控上强化完善茶叶监管标准体系。由于我州黄金茶种类、质量及产地的差异性,茶叶质量缺乏统一规范,无标准可依的茶叶产品就意味无生产、加工规范和质量指标。鼓励茶业企业在参照执行国家标准、农业部行业标准、原商业部行业标准以及食品、卫生、质检等相关通用标准的基础上,修订发布黄金茶系列标准汇编,逐步建立县级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站、龙头企业茶叶检测室、专业村茶叶速测点的茶叶质量安全监测网络体系,并制定相关产品企业标准和技术规程,从茶园管理、原料供给、茶叶加工、包装直至贮运,实现茶叶生产的全程标准化、可控化。

(执笔人:周华斌、彭延辉、刘洋、田薇、张超兰)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