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群团改革 更好服务地方发展

来源:《湘西工作》2022/5 作者:州妇联 团州委 2022-09-05 10:56

党的群团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各群团组织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直面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敢于攻坚克难,注重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持续深化群团改革,更好服务湘西发展,要坚持群众导向,解决好代表谁、联系谁、服务谁的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去“四化”、强“三性”;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好队伍不强等历史遗留问题和不适应发展新形势的问题;坚持基层导向,着力面向基层、夯实基础,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政策聚焦】

★《全国妇联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和推动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意见》提出必须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推动各项改革落到基层,使基层真正强起来。一方面要靠妇联组织自身抓住改革机遇、破解薄弱环节,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另一方面要完善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为基层妇联组织和基层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继续推进基层妇联组织形态的重构,拓展“妇女之家”建设领域,建立务实管用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家”的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

★《全国妇联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妇联系统改革方案》提出要“深化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着力拓展引领服务联系妇女的广度和深度”。完善妇女儿童关爱服务机制,促进巾帼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要“深化妇联组织建设破难,着力解决覆盖不到不全、‘最后一公里’不通问题”。以活跃基层组织、建强基层阵地、丰富活动载体为着力点,推动改革向基层延伸,提升妇女群众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建立发挥基层妇联执委作用的长效机制,促进基层妇联执委履职尽责、有为有位。推动完善党建带妇建机制,推动妇联组织嵌入基层治理体系、工作融入基层治理格局、力量加入基层治理队伍,探索基层妇联组织与乡村治理体系、社区网格化管理有效融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要积极推进共青团改革,着力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不断创新组织设置,更多更广地覆盖新兴领域青年和流动青年;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活跃基层团组织,完善青年社会参与的基本组织依托。充分发挥在青年中的模范作用和对青年的凝聚作用。更好联系、服务和引导青年社会组织,促进青年有序社会参与。支持共青团、青联、学联依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更好参与青年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

★《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扩大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要牢牢把握共青团改革正确方向,把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贯穿改革全过程,以健全联系青年、服务大局的组织体系为着力点,以破除“机关化”作风和“行政化”依赖为主要任务,以共青团在县域强化政治功能、形成社会功能为基本目标,通过改革创新团干部选用、团组织设置和运行、团教育管理、领导保障等方面四个方面,明确了11条改革措施推动改革不断向基层延伸。

【他山之石】

河南省:推行“四组一队”的工作模式,将村和社区妇联执委分成发展组、权益组、宣教组、家风组和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吸纳热心妇女工作的女能人、女致富带头人等,每组5—20人不等,由妇联执委担任组长(队长),围绕妇女思想引领、创业就业、权益维护、家庭建设、乡风文明等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基层妇联执委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群众工作群众做的生动局面。

山东省烟台市:大力开展执委“进万家门、结万家亲、办万家事”活动,让更多的妇女群众平时看得到妇联、关键时刻想得到妇联、遇到问题找得到妇联。在推进措施上,顺应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按照“便于服务、便于管理、便于活动”的原则,实行“妇联执委+工作片区”制度,让妇联执委“进网入格”,建立“1+1+N+NN”服务网,即“1名妇联执+1个工作片区+N个网格员+网格内家庭户”,每两个月开展一次片区家庭集中走访活动,走访情况记入家庭档案。

山西省晋城市:作为山西省唯一一个整市推进共青团改革试点工作的地区,探索确立了“一县一品”“三步走”的工作思路。团市委采取了“三上三下”的方式推进改革:三次“请上来”,在初期发动阶段邀请团县委书记和班子成员到市里不少于三次进行工作沟通和安排。三次“走下去”,由团市委书记、副书记、包挂科室分层级赴市辖县同县委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团干部进行深度沟通。把“抢占青年线上线下聚集地,作为改革的着力点之一,以乡镇为试点逐渐铺开,通过一个人影响一群人,在网络上打出团旗,为家乡代言,为乡村振兴助力。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打造“1+3+N”改革体系,从团干部、团组织、团员、党建带团建4个维度实施“青燕”“青林”“青苗”“青炬”4大工程。在改革团的工作力量选用机制方面,壮大区级专职团干部“主筋骨”、找准基层团干部力量“增长极”、牵住任期目标考核“牛鼻子”、用好内在驱动“激励棒”。在改革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方面,升级构建团的组织形态、升级建设社会资源共享平台、升级共青团服务品牌“2.0”工程。在发展团员和教育管理机制方面,建设政治过硬、奋勇争先的团员队伍。在推动完善地方党的领导机制和支持保障方面,“双重管理”严格团干部选用、“三个纳入”完善保障机制、“四有”深化团教协作机制。

【湘西探索】

“执委妈妈”让留守儿童感受爱与温暖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独特的群体,因缺少双亲的直接照顾,普遍存在亲情缺失、抚育不足、监护不全、保护有限等问题。湘西州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80%以上,留守儿童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湘西州妇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湘西时“要关心好下一代,不让贫困群众的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基层妇联组织改革与关爱帮扶留守儿童相结合,从2021年5月起全面铺开“执委妈妈看护队”大行动,让村(社区)妇联执委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助力解决留守儿童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社会交往等问题,在推进基层妇联组织改革破难、推动基层党群互帮互助、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中贡献了巾帼力量。

(一)实行“一加一”结对,构筑关爱儿童“巾帼长城”。坚持党建带妇建,在党支部领导下以村(社区)为单位组建执委妈妈看护队,把看护队工作融入党务、村务中一体推进,通过村妇联执委关爱帮扶留守儿童“1+1”模式,充分发挥基层执委作用。一是明确乡乡办点。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思路,选择符合条件的村作试点,要求每个乡镇打造一个示范点,构建乡、村党组织书记亲自管、妇联主席直接抓的工作格局,组建专门队伍、召开专题会议强力推动,通过微信群、QQ 群、现场推进会等方式加强督导,建成州级试点村(社区)17个、县级试点村(社区)35个。二是实现村村建队。统一制定队旗、誓词、公示牌,规范组建的要求、流程,做到全州上下一盘棋、一把尺。为确保组建覆盖面,州本级将“100%村(社区)组建执委妈妈看护队”纳入州域社会化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考评内容,形成了妇联牵头、部门参与、政法考核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州1789个村(社区)实现建队全覆盖。三是推进户户结对。根据“地域相邻、便于照顾”原则,结合亲缘、情缘、地缘等关系,按照“1+1”模式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同时,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中的特殊户、重点户优先结对。目前,全州参与结对的基层执委20040人、结对家庭20907户、留守儿童28336名。

(二)开展“面对面”帮扶,破解留守儿童“现实困境”。把精准化、常态化上门走访是看护队工作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方式,聚焦破解影响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现实难题,做到真情关心、竭诚服务。一是制作看护门牌公示卡。为确保走访有实效,制定了全州统一的“执委妈妈看护门牌公示卡”,卡上写明结对的执委妈妈和孩子的名字和双方的联系方式。分别悬挂在执委妈妈、结对儿童家门口,亮明执委身份,明确工作内容,让执委名正言顺走进千家万户开展工作。二是开展“六看六问” 走访。制定统一的“六看六问”看护卡,通过如实填写看护卡,建立看护台账,达到真联真管真帮扶。执委妈妈每月上门到结对儿童家中开展走访,即看居住环境如何,问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看是否正常上学,问是否厌学、逃学、辍学;看是否校外租房,问是否与异性监护人分铺分房居住;看是否面临校园欺凌、性侵等不法侵害,问是否知晓求助途径;看身体健康状况,问身体发育、生理期是否正常等情况;看假期生活情况,问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等季节性安全知识掌握情况。2021年以来,先后走访15万余人次,全面掌握留守儿童思想学习生活状况。三是定期排查解难题。坚持“一月一走访、一季一排查”的工作制度,对发现的问题逐一登记、综合研判、分级处理。小问题由村妇联解决,大问题逐级上报,由上级妇联综合研判指导解决。2021年以来,排查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184件次,摸排重点儿童29527人,解决了1320名留守儿童求学、就医、居住等问题。

(三)推进“心贴心”服务,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利用假期、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关心关爱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一是在文体活动中增强个人自信。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量身定做亲子阅读、苗鼓、苗歌、土家摆手舞等活动。吉首市坪朗村“执委妈妈看护队”组织20多个留守儿童学打苗鼓。泸溪县浦市镇太平街社区妇联邀请非遗传承人为留守儿童讲授踏虎凿花、高腔等传统技艺。二是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执委妈妈把防性侵、防欺凌、防溺水等安全知识作为上门走访的重要内容,提升孩子面对危险的应急应变能力。暑期以来,各级妇联组建义务巡河队1642支,共发放防溺水宣传资料1万余份,走访宣传10262次,开展安全教育讲座及观看教育宣传片2676场次。执委妈妈防溺水宣传被《中国妇女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多次推介。三是在点亮“微心愿”活动中加强情感互动。抓住“5.15”国际家庭日、“6.1”儿童节、孩子生日等关键节点,组织开展点亮“微心愿”专项关爱活动,先后走访慰问困难妇女儿童家庭3万户,发放慰问金50多万元,送书包及文具用品1万多套,少儿书箱3万多册,为孩子过生日20多次。

组建执委妈妈看护队,是深化基层妇联组织改革破难行动的有力探索,做到把妇联组织嵌入基层治理体系,把妇女力量加入基层治理队伍,把妇女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大业,有效提升基层妇联执委新活力,实现了留守儿童成长不缺爱、妇联执委成才不缺位的双赢目标。湘西州“执委妈妈看护队”工作经验得到湖南省妇联充分肯定,在2021年全省妇联改革推进会作了专题发言,被评为全省2022年“巾帼暖人心”维权创新十大项目之一。

龙山县在湘西州率先推行全国县域共青团

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

2021年6月以来,龙山县作为湘西州唯一一个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县,紧盯“强三化、去四性”的改革目标,坚持“三高标准”,突出“七项重点”,改革措施精准有效,共青团联系青年、服务大局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机关化”作风和“行政化”依赖进一步破除,政治功能、社会功能进一步强化,为湘西州全面开展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实行“五个纳入”,党建带团建筑牢“压舱石”。县委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县委书记任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改革工作汇报,县委办印发了《龙山县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将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和考核内容;纳入党建工作部署、年度考核和述职内容;纳入对学校的教育评价和教育督导;纳入县委巡察监督内容,列入巡察重点内容。将团建工作经费纳入党建经费整体计划,保障青年工作经费。二是完善“三项制度”,团教协作画好“同心圆”。巩固完善了“每年一次团教协作会议、每学期一次教体系统团队工作会议、团委教体联合开展活动”等团教协作“三项制度”,建好教育团工委,打造中学团校团课教师团、名团干工作室、少先队名师工作室等协作平台,全面加强团教协作。出台并推进《龙山县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龙山县少先队改革实施方案》等改革文件。三是推行团属社团“七五模式”,壮大青年“朋友圈”。团县委主导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创业者协会、大学生联合会、心理咨询师协会、青年书法家协会、边城爱心志愿者协会、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等7个团属青年社团,共有会员1200余名,每年组织2万多名青年开展志愿服务。并在青年社团管理中推行“五个坚持”法则,确保青年社团健康发展,青年社团成为共青团工作的得力帮手,有效提高共青团的大局贡献度。四是推行“专兼挂”制度,用好用活改革“主攻手”。选优配强团县委班子,选聘了91名在校大学生兼任乡镇(街道)团委副书记,在寒暑假开展“八个一”社会实践。完成村(社区)团组织换届,聘任村级团建指导员397名,17个乡镇中学团委书记兼任所在乡镇团委副书记,全面夯实农村基层团组织。五是建好“1+3”微信塔群,联系服务青年“网格化”。“龙山团县委”微信公众号获评2018年全省青媒奖之十佳微信公众号,成为青年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宣传推介工作的新媒体、联系服务青年桥梁纽带。建立三级微信塔群:第一级为团县委管理的团代表、委员、县直单位、乡镇、教体系统等5个微信群,第二级由乡镇、县直单位、学校团组织建立的微信群,约100个;第三级为基层团支部建立的微信群,约1000个三级微信群,实现引领动员方式网络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六是落实“五个严格”,把准全面从严治团“关键点”。严格控制团员编号管理,逐一审核入团编号。严格入团标准,破除唯分数论,坚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年龄、志愿服务、团课学习均为必要条件。严格举行集中入团仪式,增强团员的身份意识和光荣感。严格档案管理,做到纸质档案存档,电子档案入智慧团建系统。严格团员教育,普遍建设中学团校,加强志愿服务、红色教育、团员激励等,不断提升团员的先进性。七是打造四大品牌,跑出改革试点“加速度”。着力打造“金、青、创、红”四大品牌。通过不断拓展希望工程资金募集渠道,实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大学新生助学、希望学校建设、“团团心灵驿站”“希望小屋”等项目,每年资助贫困学生3000多名,发放助学资金100万元以上,打造“金字”品牌。通过组建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书法家协会、青年创业者协会、青年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青年文明号创建等特色活动,打造“青字”品牌。通过举办县级创新创业比赛,扶持青年创业项目,实施“乡村振兴·青创先行”行动,打造“创字”品牌。通过挖掘县内红色资源富矿,制作发放《红军战斗在龙山故事绘》,组建红领巾讲解员队伍常态化开展讲解服务,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里耶秦简博物馆2个省级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打造“红字”品牌。

(执笔人:潘春红、张罩东)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