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强州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新型工业发展综述

来源:《湘西工作》特刊 作者:州委政研室、州工信局、州产业及园区办 2022-11-01 15:07

党的十八大以来,湘西州始终把新型工业作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大力实施制造强州战略,突出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工业在调整中优化、在转型中升级、在创新中发展。到2021年末,全州工业总产值突破65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工业占GDP比重24.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9%。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焕发蓬勃生机

以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

积极引导工业企业通过改建、扩建等方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现有设施、工艺及生产技术,2017-2021年全州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23.35亿元,向上争取资金1.87亿元,支持工业企业进行技改扩能、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推动数字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关闭或淘汰“散乱污”等企业230家,无效、落后产能基本清除,煤炭、烟花等行业整体退出,矿业整治成效明显,“一矿独大”工业发展格局实现根本性转变。星际动力、兆科、华美兴泰等一批锂电池企业建成投产,英妹子茶叶、鼎盛黄金茶、沃康油业等一批茶叶茶油企业快速成长,白酒、锂电池、茶油茶叶、电子信息等新产业已占规模工业产值35%左右,成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坚持“外引内培”两手抓,大力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积极开展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行动,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重点项目库”“退规企业风险库”,加快“小升规”步伐,加快新建项目投产“入规”,累计培育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50余户,2021年末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38家,在入规退规动态平衡基础上实现净增。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遴选一批优质企业,加强政策宣传、申报服务,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小巨人”、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目前,全州共有省级“小巨人”企业35家,省级新材料企业28家,其中,金昊科技申报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已通过省级审核。

加强工业招商引资,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深耕广州、深圳等地市,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从“手拉手”到“屏对屏”,坚持“引龙头、带配套”和“抓配套、引龙头”,积极承接和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了雪花啤酒、洁宝日化、方彦半导体、安捷朗光电、泰和美新能源等300多家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为工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园区已成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

湘西州工业园区建设始于2003年,十年来,州委、州政府出台了《湘西州工业提速“四百工程”专项行动计划》《关于推进创新创业园区建设加快实施“73”计划的意见》《关于推动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全州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大、步伐加快。目前,全州获批省级产业园区由2012年的6个增加到9个,实现县市全覆盖。园区规划面积由2012年的36.56平方公里扩大到53.14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达到35.91平方公里。到2022年上半年,累计建成标准厂房面积329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了86倍。

持续推动重点产业、优势企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2021年入驻园区企业1984家,其中工业企业536家、规上企业224家,园区以占全州0.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20%的生产总值、55%的规模工业增加值、75%的工业税收收入、53%的实际利用外资,在全省园区排位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

吉首经开区

大力推进优势产业链群建设,工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

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引领下,全力深化工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向“链式”“集群”发展,把优势产业链建设作为贯彻“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武陵山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的重要抓手,促进工业发展由资源主导向产业链主导转换,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意见》,建立了州委州政府领导联系产业链链长制,全州优势产业链建设全面铺开、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我州独立设置园区和产业链办公室,整合要素资源,编制产业链发展规划,分链配套政策,统筹推进酒业、绿色矿业及新材料、绿色食品、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生物科技、建材与装配式建筑、文旅产业、商贸物流、数字经济10条优势产业链建设。州委、州政府高位推进;州直各部门根据职能推动搭建创新、开放等各类平台,培育链上企业,建设“五好”园区,汇聚了强大合力;各县市(区)纷纷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了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1-6月,全州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2个、1.6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一。10条优势产业链“四上企业”实现产值179.1亿元,同比增长13.4%;应纳税额17.58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酒业、生物医药和生物科技、新能源产业链分别增长63.0%、48.2%、21%,成为工业稳增长的“压舱石”。特别是酒业产业链,作为全州首链,从去年以来成倍高速增长,实现产能、产量、产值“三量”齐升,对全州规模工业增速贡献率接近60%。

(栏目支持:州委政研室、州工信局、州产业及园区办)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