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湘西工作 > 2023 > 第九期

民间工艺珍品——水冲石砚

2024-01-13 17:00 作者:吉首市委办 来源:《湘西工作》2023/9
【字体:

水冲石砚是湘西土家族苗族民间手工技艺的佳作,历来被称为最具湘西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珍品,2012年入选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

杨光三制做砚台——整形 向民航/摄

水冲石砚技艺分布在吉首市,以乾州地区为主要原生地,它产生于清乾隆年间,已有200多年历史,有各种不同型制和花纹图案,以多种不同手法和特有方式展现着本民族精湛的手工技艺。1931年曾选送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享誉海外,1987年被画家黄永玉推荐日本展出,为世人所瞩目。

水冲石形成于5亿年前的寒武纪,湘西得天独厚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它石质温润细腻,可与端砚、歙砚媲美,具备做优质砚必须条件之外,还夹有金光闪闪的矿体为端歙所无,加上艺人巧夺天工的构图和精雕细琢的技艺,使之以独特风格在砚林独树一帜,成为我国民族工艺美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美术学会主任张仃先生1997年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第十四届年会上看到杨光三所刻水冲石砚赞不绝口,连声说:“砚中珍品,很有特色,很有特色。

水冲石砚主要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取材的珍稀性。水冲石是一种沉积岩类的岩石,远古时代,湘西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夹带石英砂含铁硫蛋清色粉砂、碳酸盐等不同颜色的物质,经过漫长时间的组合沉积,形成带天然纹理、晶莹矿体交烁其中之水冲石。从清朝、民国以来,乾州仙镇营水冲湾出产的水冲石,石质细腻温润、不涸不燥,发墨快,不损毫,储墨经久不干,发墨洁净,叩之如木,呵气成水,文理天成,具备做优质砚台的共性。由于砚材取于水下,只有秋冬枯水季节才便于开采,更难得的是水冲石表面附有金黄色堆叠结晶体硫铁矿砂,灿若群星,或丛出、或散落,弥足珍贵。雕者常选取这种石材,巧妙布局,作为图案点缀于砚面,天然秀雅,使之增光添彩,为其他名砚望尘莫及。

杨光三制作砚台——打磨 向民航/摄

二、制砚的独创性。制砚是一门细致工艺,要求“精”“雅”“秀”“峭”。“精”指雕刻精致,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磨工细腻;“雅”“秀”是指造型取材上要曲雅秀美,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把砚材美质尽量表露出来;“峭”指设计上要“奇峭清新,出人意料”。制砚技艺的独创性主要在如何充分利用矿石,“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使它有画龙点睛之妙,具体有两种刻法:一是利用砚材自身特点和自然形状,略施刀笔,充分体现矿体和纹理,表现形式达到简朴和自然华美的艺术境界,取得“天人合一”的效果。二是精雕细刻,水冲石砚技艺有十四道工序,工艺流程十分复杂,有线刻、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等技艺,讲究刀法细腻,细条流畅,构图疏朗,意境深远,利用砂体石点缀山川树木、人物典故、花鸟鱼虫、飞禽走兽,达到形神兼备的境地。因此,水冲石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自成一派。

水冲石砚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徒传承,传承谱系:第一代王玮;第二代杨岳斌;第三代杨味蔬、陈仙苑、周全庵、石启贵;第四代杨通义、杨通衡、陈休和;第五代石绍宗、石昌明、滕树龙、滕岚卿、艾兴林;第六代余庆德、杨光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第七代王艳、方光。

水冲石砚是集地矿、文学、绘画、书法、篆刻、雕刻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高度浓缩和体现了湘西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渊源、民族意识和审美情操,成为了解湘西历史文化品牌形象之一,也是提高湘西旅游文化内涵,发展旅游产品的载体。

目前的保护情况:1、建立水冲石砚文化原生态保护区。2、举办水冲石砚重点传承人经验交流讲习班,传承人带徒授艺。3、制作水冲石砚彩印普及性图文资料。4、征收传统实物样本。5、加强水冲石砚的历史渊源研究。6、依托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开展科研、教学、实践三结合的模式,培养水冲石砚研究人才,以保护其发展后劲。

(栏目支持:吉首市委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