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幸福和谐湘西,必须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各项改革,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基层政权全面巩固、基层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为更好学习外地经验做法,创新推进我州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我们认真梳理了一批可资借鉴的改革典型案例,供大家学习参考。
湖南省长沙县:“党建+‘五零’村(社区)建设”
引领基层治理
近年来,长沙县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建+”模式为引领,将基层党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2019年,在全县启动实施以“建设零违章、环境零污染、安全零事故、治安零发案、村(居)民零上访”为主要内容的“党建+‘五零’村(社区)建设”,把党的领导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群众参与的主体作用充分融入到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有效解决了一系列基层治理难题和群众实际困难,有力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念引领,让“五零”建设成为思想共识
坚持系统的思维统筹谋划。推进“五零”建设,党建引领是“火车头”,党员干部是“先遣队”,人民群众是“主力军”,必须用系统的思维统筹谋划。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把党建工作融入“五零”建设的各方面、各环节、各要素,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切实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最大限度凝聚起“五零”建设的共识和力量。把党建工作作为“催化剂”,引导基层党组织将村(社区)党建工作与城市管理、综治、环境卫生、文明创建等领域网格全面整合,构建系统化的“一张网”治理格局,推动形成党建与各项工作有机融合的新模式。通过打造50个“五零”示范村(社区)、500个“五零”示范组、5条“五零”示范街区、50个“五零”示范小区、5000户“五零”示范户,示范带动全县“五零”建设,形成了党建引领、统筹推进的新机制。
坚持开放的视野统筹推进。“党建+‘五零’村(社区)建设”关乎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坚持用开放的视野,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强化问题导向和构建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集中解决违章建筑、环境污染、安全隐患、治安防控、矛盾调解等一系列群众最关心、最想解决的问题,实现“建设零违章、环境零污染、安全零事故、治安零发案、村(居)民零上访”目标,为人民群众构建文明、和谐、友爱、幸福的宜居家园。坚持长效常态,一边推进“五零”建设,一边总结工作经验,一边探索建设标杆,初步构建了“党建+‘五零’村(社区)建设”的常态化运行机制。
坚持融合的方式统筹落实。“党建+‘五零’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坚持用融合的方式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突出建设、环境、安全、治安、信访等五大板块联动治理,通过条块打通、干群打通、线上线下打通,部门与部门、部门与镇街、镇街与村社区,统筹协调联动,做到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深入开展“发出一份倡议书、开展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进行一次公开承诺、组织一次‘大家谈’和宣传一批典型案例”的“五个一”活动,将“五零”建设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注重激发村(社区)党组织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注重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五零”建设融入党组织领导下的法治、德治和村民自治中,融入到经济、文化、民生等各领域工作中,汇聚起全民参与“五零”建设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模式引领,让“五零”建设成为行动自觉
构建支部建设“五化”模式,建强“主心骨”。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等支部“五化”建设为着力点助推“五零”建设。创新推行“分类定标、分类设置、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四分法开展党支部“五化”建设,定标准,分9类制定党支部“五化”建设评分细则;优设置,新设立基层党总支192个,成立10个生态环保党支部、30个流动党支部、19个青年人才党支部等多类型功能型党支部;抓指导,按照“一支多员”或“多支一员”原则,选派党建指导员926名进驻基层党组织,建立党员领导干部“五化”党支部联系点276个;严管理,出台《从严从实加强村级骨干队伍建设的意见》,先后在县级层面培训村党组织书记、“两委”成员、党小组长、后备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党员骨干1000多人次,切实筑牢了“五零”建设的组织基础。
构建村级组织“1+5”模式,锻造“生力军”。建立村级党组织为领导核心,自治组织、监督组织为主体,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为补充的“1+5”村级治理组织体系,采取“一会两述三评”方式,在18个镇(街道)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让村级各类组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功能互补,深度参与“五零”建设,确保村党组织大事全知晓、小事早化解、急事逐级报,改变了以往单独作战的局面,形成了“五零”建设村党组织牵头抓总和各类组织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今年18个镇(街道)在试点村级各类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过程中,村级其他组织都向村党组织报告了参与“五零”建设的情况。
构建民主议事“一核五会”模式,增强“润滑剂”。建立以党支部为核心,民情恳谈会、党群议事会、事务协调会、重大事项听证会、部门工作评议会为主要内容的“一核五会”治理新机制,合理调动党小组长、村(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以及镇街和县直单位资源,注重自下而上搜集民意和自上而下协商解决,拓宽群众通过民主协商方式参与“五零”建设等村级治理的渠道,即时回应群众对“五零”建设的意见与诉求,推动党员群众形成“五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良好意识。榔梨街道高峰社区组织党员、社区干部等60余人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意见建议422条,形成“五零”建设任务清单,逐一明确落实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让每一个问题都有人跟踪、有人解决。
(三)加强机制引领,让“五零”建设成为常态长效
健全责任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顾问、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党建+‘五零’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5个专项组,分别由拆控违办、两治办、城管局、应急管理局、公安局、信访局等牵头部门负责建设零违章、环境零污染、安全零事故、治安零发案、村(居)民零上访等5个专项建设,每个专项建设还明确了1-2名牵头县领导及若干责任单位,并将之纳入县对镇街、县直单位绩效考核和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范围,构建了“县级层面抓整体布局、职能部门抓条线推动、镇街抓统筹建设、村(社区)抓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
健全推进机制。将“五零”建设作为县委中心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健全县、镇街、村(社区)三级推动机制。县委作为“一线指挥部”,镇(街道)作为“龙头”,村(社区)作为“战斗堡垒”,三级联动保证工作落地见效。县级层面,建立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明确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在镇(街道)、村(社区)层面,相应建立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抓推进落实。县城管局通过每月调度、每季点评、社区联点、清单交办等措施,先后累计交办处理8批338个“疑难杂症”,重点解决“脏乱差堵违”等突出问题,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健全评价机制。从拆违控违、环境治理、安全责任、治安、信访等5个方面,制定了“五零”建设评价标准。坚持“一年一评”,每年年底由镇(街道)按照村(社区)总数20%左右的比例,研究提出年度“党建+‘五零’村(社区)建设”先进村(社区)名单,经各牵头单位审核,报领导小组审定。对认定为年度“党建+‘五零’村(社区)建设”工作先进村(社区)的,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连续三年获得通报表扬的“五零”村(社区)给予特别奖励。对建设工作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追责。
长沙县探索的“党建+‘五零’村(社区)建设”基层治理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与反响。一是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按照“重心再下移,加强村一级”思路,各单位通过党建O2O、网格化等手段,将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治理第一线,通过“五零村(社区)”建设,广大党员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带头拆除自家的违章建筑、参与城乡绿化美化亮化、排查报告安全隐患、开展群防群治行动、抵制非法上访和越级上访,为“五零”村(社区)建设尽心出力,提升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有效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二是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数。通过“五零”村(社区)建设,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安全生产、环境治理、城市管理等问题,违章建筑少了、人居环境美了,安全风险可控了,治安状况好了,村(居)民不愿越级上访和非法上访了,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三是提升了基层党建实效。通过“五零村(社区)”建设,将党员设岗定责与“五零”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党建引领贯穿“五零”建设全过程,激发党员责任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工作与“五零”建设的良性互动,党建成效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向往的强大动力。
湖南汝城县:“一约四会”解民忧 小事也有“大治理”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不讲社会公德谁来管?村民有了纠纷怎么解决?白天要忙农活,怎样做到村里大事一起商量?在长征路上“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通过创新村规民约、屋场会、互助会、理事会、履约评议会“一约四会”的治理形式,形成了有事大家商、困难大家帮、村庄大家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结出了密切党群关系、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新丰硕成果。
“村规民约”规范言行。村规民约,源自群众,植根生活,看得见、容易懂、行得通。在汝城县土桥镇黄家村中心广场,红花绿树旁的宣传栏上的村规民约引人注目,规范建房、畜禽圈养、卫生评比、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等十条规定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介绍,该村通过入户走访、收集民意、反复修正,形成的村规民约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全票通过。汝城县充分挖掘“古祠堂之乡”文化底蕴,全县226个村(社区)依托祖训族规、家教家风,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征求意见,并由法律专业人员进行合法性审核,依法制定了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用以规范、约束村(居)民言行,用“小村规”实现“大治理”。
“屋场会”议大事。村里有了矛盾怎么办?大事小情怎么决定?汝城县坚持有事大家商量着办,采用“屋场会”的形式,问计策、话变化、访民情、化纷争、解民忧。村民们汇聚祠堂、屋场,乡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与群众一道共商大事,化解纷争。大家“当面锣、对面鼓”谈体会,梳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商议解决问题的金点子,共同推动问题化解,促进乡村振兴。“屋场会”接地气、重程序、讲实效,让群众真正敞开心扉,会议搬出会议室,在村民小组、大屋场、空坪地开,形式不拘一格。村民白天要忙农活,会议就安排在晚上开,群众可以随时参会、离会,发言不限时长。组织者把“屋场会”主题、内容、摸排及收集困难问题数、解决困难问题数记录在内,便于梳理、督办,确保社情民情有深入了解、收集问题有解答回应。
“互助会”议好事。各行政村组建成立“互助会”,会长一般由村里有威信、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担任,积极吸纳本村知名人士、经济能人、致富带头人、党员组长等爱心人士自愿加入。 “遇到了难事儿不用愁,互助会发动会员进行精准帮扶,包括捐款、捐物、捐工等。”郴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刘小兵介绍,“每次捐款不留节余,全部交给困难群众,并及时公开活动台账,做到阳光透明。”刘小兵说。除了坚持“户帮户+亲帮亲”互助理念外,互助会还建立了“志愿者+辅警+N”服务组织、健全了“网格化+居民联防邻里守望”机制。
“理事会”议难事。推举德高望重的村民、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群众组成理事会,瞄准村庄建设、产业发展、便民服务等领域,集思广益,共商共计,在管理村务大事难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红白理事会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红白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的问题有效地进行了约束,有力提升了群众自治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教育引导全体村民形成了移风易俗、文明理事的新风尚。村里出现了“三多三少”,即村民知法守法、依法反映诉求的多了,寻衅滋事、无理上访的少了;参加文体活动、邻里团结和睦、家庭和谐稳定的多了,赌钱、酗酒滋事、打架斗殴闹矛盾纠纷的少了;勤俭节约、识大体、顾大局、维护集体利益的多了,铺张浪费、摆谱显阔、斤斤计较、只顾个人私利的少了。
“履约评议会”建立“红黑榜”。各村成立履约评议会,对村民履行村规民约情况进行评定,一张“红黑榜”带动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性,小小的积分激起了大大的能量。 土桥镇龙潭桥村务公开栏上,一张“红黑榜”引人注目。红榜对村民规范建房、讲究卫生、尊老爱幼等文明行为进行表彰,黑榜对乱搭滥建、不讲卫生、不务正业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形成了做好人、讲文明、树新风的浓厚氛围。党员带头,人人参与,抓好基层治理“KPI”。记者发现,汝城县实行“党建+积分制”管理,采取“每人每年60分基础分+正能量分”的方式,根据不同群体的要求和任务,针对性确定量化指标,对各类积极向上的行为和表现进行量化积分。健全完善乡镇党委、村(社区)党支部、党员三级责任体系,坚持党的领导贯穿积分制管理始终,充分发挥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乡村治理人人尽力、人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