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高质量发展战略下建成湘西州 生态文化旅游千亿产业策略研究

来源:《湘西工作》2023/1 作者:杨彦芳 2023-05-06 10:02

湘西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高质量发展战略和“三高四新”战略使命,按照省委省政府确立全省打造万亿文旅产业要求,提出了“率先把旅游业建成千亿产业”“打造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湘西州要建成千亿产业,必须做到增量突破、存量提质、总量保障的“三量飞跃”。

一、充分利用红色地标、商品链条、山水资源、村寨集群、立体交通五大资源禀赋,形成叠加效应,实现旅游增量突破

要建成千亿产业,游客人数和旅游消费飞跃性增长是根本。当前湘西州在以下五大资源禀赋上具有增量效应,有待充分发掘,全面彰显,有效放大。一是利用红色地标资源,全面彰显十八洞村新时代红色旅游效应。做高标准,以红色地标遵义、延安那样的标杆高度,把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打造成世界减贫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贡献展示与示范基地;做大空间,带动“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及周边片区多个村寨的乡村振兴;做实平台,打造党建、团建基地,大力发展红色会展和研学旅游;做精线路,对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塔卧、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茨岩塘,形成长征文化公园(湖南段)跨区域红色旅游大线路,联动发展。二是强化特色旅游商品资源,打造旅游商品产业链条体系,激发旅游消费。重点打造酒旅、茶旅融合百亿产业链。打造和完善馥郁香型酒产业链,建设酒鬼酒文化生态旅游园、水田河馥郁香型酒文化小镇、酒文化村、酒文化风情街和酒文化夜市,力争酒旅产业链增加100亿元收入。打造和完善黄金茶、古丈毛尖、莓茶与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要素融合12条产业链,力争茶旅产业链增加50亿收入。支持八县市构建馥郁香型酒、茶叶、姜粮、香醋、银饰、民族服饰、手工艺品、腊肉、豆腐、百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品等旅游商品产业链体系,力争这一产业链体系增加100亿元收入。全力开展在线销售,开发湘西特色餐饮和风味小吃,构建湘西美食系列,创建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区,发展夜间经济,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购特街区、餐饮美食街区、风味小吃街区、音乐酒吧街区,力增50亿新消费。全州旅游商品产业链和消费总收入达300亿元,贡献千亿产业三分之一。三是盘活山地水域资源,打造文体旅融合新体验产品。龙山八面山旅游引爆市场作出了很好示范。大力发展山地徒步和户外体育旅游,因山制宣,突出主峰意识,将八县市第一峰龙山大灵山、永顺羊峰山、古丈高望界、保靖白云山、花垣梳子山、凤凰八公山、泸溪巴斗山、吉首莲台山打造成避暑胜地、帐篷和房车营地、亲子旅游、研学和户外体旅融合基地;将方石岩山、八面山、吕洞山打造成“绿色湘西地标,湖南户外胜地”三张名片。开发沅水、酉水、武水文化体验旅游,做好“水”文章,打造水上旅游走廊。四是布局六大村寨集群资源,创建文旅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区。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湘西地区创建文旅助力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的机遇,红色引领,文脉为魂,山水塑形,景城带村,打造以矮寨·十八洞·德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的“高山峡谷村寨集群”,打造以凤凰古城为核心“神秘苗乡村寨集群”,打造以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为核心的“土司遗产村寨群”,打造以里耶古城为核心的“土家探源村寨集群”,打造以浦市镇为核心“沅水民俗村寨集群”,打造以芙蓉镇为核心的“酉水画廊村寨集群”。集中连片保护民族村寨,打造庄园,改造民宿,修建道路,绿化环境,亮化夜景,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五是用好立体交通资源,有效放大高铁和机场带来的游客增量效应。据相关研究,高铁开通能带来14%增量游客和23%增量旅游收入。受疫情影响,高铁游客增量没有充分释放,应做好张吉怀高铁、湘西边城机场增量游客市场对接与服务准备。与张家界、怀化合作共同打造高铁旅游共同体,扩大中西部结合地带高铁路网进入湘西的客源份额。规划建设好湘西机场航线的客源系统和服务系统,发展航空旅游新业态。适时开通高铁、航空的湘西国际国内旅游专班,搞好高铁站线和空港站线的旅游营销。

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杨彦芳在吉首市三联企业现场调研重点项目


二、大力实施空间优化、新基建赋能、文旅融合、品牌提升、质量标准五大提质工程,形成综合效应,促进产业存量提质

要实现千亿产业,必须调整现有空间结构,对现有旅游产品和服务进行提质升级、高端优化、推陈出新。一是实施空间优化工程,构建旅游空间新格局。形成以凤凰为龙头、吉首为集散中心,以芙蓉镇、里耶古镇、边城茶峒、浦市古镇为重要支点,串联6大村落集群,保护开发300个左右特色村寨,优化提质“精准扶贫·首倡之地”红色之旅、“土家探源”“神秘苗乡”等精品线路,形成全州1小时旅游经济圈。二是实施新基建工程,赋能景区管理、业态创新、安全保障。支持全州等级景区利用5G打造VR/AR旅游新场景、短视频营销,将门票定制、网络支付、景区导航、解说系统与全州智慧城市、全国旅游在线系统有机对接,创造高效、合理、便捷的湘西智慧旅游大空间。打造智慧旅游电网,助推景区配电自动化、景区精准负荷控制、景区分配式电源。开展城际高铁路网旅游营销,开通旅游客运专线、专机,运营好凤凰磁悬浮列车,适时增建旅游磁悬浮列车和新能源充电桩项目,挖掘“自驾+充电桩+网约车”潜力。支持景区进行人工智能管理,启动景区预约和智慧检票系统,彻底改变门口检票长队等候囧境,实现人流车流智能化疏流、限流和快进慢游。建设数字安全防护和监控大数据中心,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实施文旅融合工程,提质升级旅游产品。将湘西特色优势文化全面融入旅游系统。发展旅游演艺产业,推出一批沉浸式、原生态的旅游演艺产品。将湘西州32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28项、省级101项、州级392项)全部有机、高效、高质进入旅游景区、街区、夜市、民宿、宾馆、交通线、餐饮环境、互动体验区,产生文化旅游价值。以湘西世界地质公园为载体,大力推进湘西地质文化研学、探险、徒步户外旅游。大力支持州内外高校建立“里耶秦简研究院”“土司文化研究院”,像研究敦煌遗书那样研究里耶秦简和土司文化,深度开展秦简和土司研学旅游。大力开展民族节庆文化体育旅游活动,将土家族、苗族优秀文化元素通过节庆旅游,彰显出来、传播出来、传承下去。开展沈从文湘行散记、黄永玉艺术设计等名人文化专题旅游。四是实施品牌提升工程,持续丰富创新扩大“神秘湘西”品牌内涵和吸引力。强化创建世界级品牌、国家级品牌的力度,强力推动凤凰古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成功,持续推动湘西边墙(南方长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力支持龙山八面山、永顺芙蓉镇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度假区。整合品牌,突出和聚焦湘西古城古镇古村旅游、红色旅游、非物质文化旅游品牌营销。全面启动全媒体、融媒体线上线下营销“神秘湘西”文化旅游品牌,制定方案,落实经费,瞄准客源地,精准营销,持续营销,久久为功。五是实施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工程,以“服务触点”理念打造旅游全过程高质量服务标准体系。制定执行湘西州旅游高质量服务标准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游客来离湘西旅游全过程接触点为依据,加快制定、发布和执行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乘坐大交通、到达、定票购票取票检票、乘坐景区交通、景区游览、住宿餐饮商业消费、游客离开、旅游完成后游客分享等全过程服务触点标准,精细到每个细微环节,对标执行,定期检查考核,做到全过程高品质旅游服务。

十八洞雪景 石林荣/摄


三、不断激活微旅纾困、办会兴旅、创新营销、投融资支撑、人才强旅五大发展动能,形成驱动效应,强化千亿总量保障

要实现千亿产业总量目标,完善组织、政策、土地、投融资、人才保障体系是关键。当前迫切需要解决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微旅纾困,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旅游复苏力。全面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力,建立快进快出、易进易出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探索执行游客“落地检测、入城扫码、全城通行”的绿色接待制度。深入开展“湘西人游湘西”活动,全面打造周边游、微度假、数字文旅、智慧旅游的微旅游业态,促进旅游业复苏和发展。二是办会兴旅,保障文旅兴州的强大推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办一次会、兴一座城”要求,积极申报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一地申报,县市联动,全州参与,合力办会。州本级和八县市每年举办一届旅游发展大会,推进市州市县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整体环境优化提速、产业融合发展提速、经济社会发展提速。三是创新营销,保障对客源市场的持续吸引力。立足“一带一部”区位优势,从创新营销区域和营销推广平台入手,深挖长江经济带市场潜力,对标导入东部沿海地区客源,加快推进西南部地区客源互送,深化南部沿海地区合作,形成客源增长极。建立神秘湘西品牌logo、形象识别系统、VI体系及营销标准。完善湘西州海内外新媒体、旅游官网生态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标准。构建互联网为载体,线上旅游OTA(在线旅行社)和线下旅游企业融合互动,B2B电商合作平台、B2C产业营销平台、OTA电商合作模式。建设Facebook、Twitter等国际社交平台推介湘西州旅游。四是招商赋能,保障投融资对旅游发展的坚实支撑力。深化旅游投融资改革,探索特许经营、合资、租赁、托管等多种形式的开发管理模式。完善旅游项目投资优惠政策,提升用地指标审批办理效能,化解文旅项目用地难点痛点,着力推动项目开发建设进度。积极引进世界500强旅游企业或中国旅游集团20强企业在湘西州设立分公司,整合资源组建“湘西文旅集团”。探索应用上市、私募债、公募债以及中期票据等多种形式为湘西州旅游项目投融资。五是人才强旅,保障建成千亿产业的高效执行力。围绕文旅千亿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人才队伍。重点培养一批文化传承人、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加强农村农户旅游从业技能培训。把培养旅游专业大学生纳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湘西州乡村旅游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引入专业旅游景区职业经理人、高星级酒店管理职业经理人、星级厨师、导游,提升湘西州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对接湖南省和国家文旅人才的创业扶持政策,扶持旅游创业者,支持乡村创客、旅游电商、智慧旅游、旅游合作社发展。出台各类优惠政策,柔性引进人才,鼓励县市、文旅企业与专家智库、高校等专业团队深度合作。大力推进新基建、智慧旅游、在线电商与网络营销新技术人才培训。

(作者系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