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推进“同心五共” 赋能乡村振兴 ——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同心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来源:《湘西工作》2024/2 作者:龙胜明 2024-03-21 17:24

麻冲乡竹山村辖4个村民小组294户1178人,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近年来,竹山村把同心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全面推进同心共谋、同心共建、同心共治、同心共享、同心共赢“同心五共”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深化同心美丽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2024年竹山村被评为省级同心美丽乡村示范村。

“感党恩、重孝道、传美德”文化活动

一、开展“同心共谋”。坚持以规划先行,同专业团队和村民一起共谋发展。邀请自驾友、OAD设计公司、美聚源、快居美、智成旅游等公司,为竹山村量身制定乡村发展规划,编制了《竹山村发展规划》《竹山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积极对接省有关部门,邀请专家学者在竹山村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共同缔造示范片建设。充分发挥群众智慧,成立竹山村乡贤会,在制定发展规划、推进同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等形式征求群众意见、听取群众声音,增强群众的参与度、认同度。

二、开展“同心共建”。统筹整合中石化、涉农、民族团结等各方资金,开展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力实施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工程以及村寨绿化美化亮化,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改善。依托苗寨村落和山水资源,引进凤凰旅投公司进入竹山,成功打造了竹山乡居、花涧民宿、“爱在竹山”、“竹山有喜”、苗岭无边界泳池、长潭岗平湖游、神龙谷等景点。2023年,竹山村接待游客3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4380万元。依托本村非遗文化传承人,围绕“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打造了织布坊、苗绣坊、编织坊、生活坊等苗族文化体验区,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沉浸式体验苗族银饰锻造、苗族花带编制、苗族刺绣、苗族织布等非遗魅力。依托“土专家”、“田秀才”,利用移民、外资外援等部门资金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共发展猕猴桃500亩。同时,每年组织统一战线各领域有关专家学者开展农业、旅游、就业创业等方面培训,提升村民发展技能。

“我和我的祖国”苗汉双语MV拍摄 

三、开展“同心共治”。统筹村支两委、旅游公司、党员、村民、员工、乡贤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村寨、进景区、进企业活动,全面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和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竹山村村规民约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村规民约”。成立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旅游景区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三支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2次。实行网格化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力量在民间纠纷调解、治安维护协助、社情民意通达等方面作用,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近年来,竹山村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四、开展“同心同享”。创新旅游发展共享机制,让村民在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实现就近就业、收益分红、增加收入,共享发展成果。将60栋闲置住宅和闲置宅基地出租给旅游公司,打造成为银饰坊、生活坊、织布坊、编织坊、农产品销售点、餐馆、乡村文化舞台、非遗文化传承和展示区等,每年为村民创收18万元。竹山村294户农户享受传统村落保护收益分红,每年分红8.82万元。提供保洁员、服务员、销售员、演员、保安等就业岗位,目前竹山村及周边村寨267名村民在景区上班,人均月工资2000元,实现了“打工不出门、致富在家门”。竹山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820元增长到2022年的19800元,增长10倍。2023年竹山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90万元。

五、开展“同心共赢”。竹山村从一个被大山深锁、水库阻隔的贫困村,通过建设同心美丽乡村,发展文化旅游,竹山村成为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10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南省文化和旅游扶贫示范村、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湖南省脱贫攻坚村级样本30例。2020年以来,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十多个国家驻华使节考察团到竹山村考察学习。2023年,全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现场会、“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现场会、湖南省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暨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湘西州旅发大会到竹山召开。村民、村寨、旅游公司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盈利,实现了“山区变景区、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的华丽转变。

(作者系麻冲乡党委书记 )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