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红色资源丰富。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湘西剿匪发生地、精准扶贫首倡地。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红色印记。这些红色资源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用好湘西州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把过去、现在、未来贯通起来,是湘西州的一道必答题。近年来,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五名工程,推动红色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用好红色资源、搞好红色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

十八洞党校全貌
从2020年获批湖南省首批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以来,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深度挖掘湘西州,特别是新时代红色地标——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的丰富红色资源,讲好十八洞故事,开展开放办学,特色教学,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截至2024年9月29日,已举办、承办了各级各类对外培训班370期,培训党员干部30541人。特别是自2023年11月十八洞党校正式对外运营以来,已举办承办各级各类培训班257期,培训党员干部17972人次。2023年11月3日,成功举办“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30多个国家大使、200余名中外嘉宾走进十八洞党校,全球近6.7亿人次关注活动盛况。十八洞党校已成为以“十八洞之窗”展示“湖南之为”“中国之治”的标志性窗口,红色教育成果显著。
一、大力实施“名校”工程
党校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花垣县委通过名校建设,推动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全面发展。
(一)擦亮红色名片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并写进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十八洞村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成为“首倡之地,新时代红色地标”。花垣县委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积极落实建党校、办党校的主体责任,着力擦亮十八洞红色地标名片,通过“名片”效应,推进名校建设和发展。
(二)整合各种资源
建好干部学院,是各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途径。花垣县作为精准扶贫首倡之地,积极发挥首倡之为,整合十八洞红色资源、花垣县委党校获批湖南省首批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资源,2023年,在十八洞村建成了十八洞党校、十八洞乡村振兴学院。十八洞乡村振兴学院与花垣县委党校一体办学,致力将十八洞党校打造成为砥砺初心使命的重要红色学府,新时代红色教育的示范窗口,服务全省、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红色教育高地。
(三)加强校园建设
通过十八洞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先后投入1.8亿元,于2013年10月建成十八洞党校。十八洞党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现有容纳300人的报告厅1个、会议室3个、培训室8个;设有客房162间(套 ),可同时接待300多人住宿;设有餐厅含宴会厅1个、包房7间,可同时接待300多人用餐;还配有全彩电子显示屏、交互式教学一体机、立体环绕音频会议系统等现代化设备。可举办各类国际国内会议、学术交流、论坛、研讨活动。年均可接待干部培训5万人次,青少年研学20万人次。

发展中国家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经营管理研修班学员在十八洞村苗绣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现场教学点开展现场教学
二、大力实施“名师”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资源。”“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名师”工程。
(一)锻造本校名师。针对党校教师人数不足,又不可能增加编制的情况,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提出全员皆师,要求全校人人能上讲台。为此,强化教师分类培养,突出青年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培育,实行名师带徒、集体备课、课前试讲、竞课上岗、一课一评,内跟班外挂职、走出去请进来,大比武、擂台赛等措施,让教师们在刀上磨、事上练,提升实战能力,着力培育高素质自有师资队伍。通过努力,花垣县委党校名师不断涌现,比如,2022年湘西州党校系统有5名教师荣获湖南省“三百工程”优秀教师,其中2名教师就是花垣县委党校的教师。
(二)选聘优秀兼职教师。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兼职教师的选聘上,不光有党政领导、专家学者,还有大量基层干部、先进典型,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有经验的人谈经验、会方法的人教方法,大批“土专家”、“田秀才”成了花垣县委党校特聘教师,登上了党校讲台。比如,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支部书记施金通、凤凰县菖蒲塘村的支部书记周祖辉等,都是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课堂上的常客。
(三)共享系统名师。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在“名师”打造上,积极加强与各级党校、高校、职校的协作,共育共享师资,建设高水平师资库。2024年3月7日,州委党校十八洞分校揭牌仪式在十八洞党校(十八洞乡村振兴学院)举行;5月24日,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十八洞党校培训基地、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湘西州司法局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在十八洞党校举行;8月25日,“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党员培训基地”“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党员培训基地”授牌仪式在十八洞党校举行。
三、大力实施“名课”工程
为提供优质课程供给,满足培训对象“精准化、多样化、有效化”培训需求,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坚持课程为王,积极打造名课,完善课程体系。
(一)开发特色课程。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本土特色精品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建了多个本土特色课程集体备课组,集中攻关,打磨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理念的实践伟力——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成功实践》《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奋勇争先建设现代化新苗寨——十八洞村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从“锰三角”变“绿三角”——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花垣的生动实践(案例式)》《一个民族也不能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十八洞的生动实践(案例式)》等特色精品课程。其中《奋勇争先建设现代化新苗寨——十八洞村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在全州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讲好湘西故事,谱写时代篇章”教师课程开发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二)征集优质课程。为提高干部教育培训供给能力,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广发英雄帖,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优质课程,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库。通过这些举措,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课程库内容越来越丰富,逐步形成了1+3+N的课程体系(1,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贯穿党校教学布局始终;3,即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训3大教育;N,即无数个本土特色课程)。
四、大力实施“名库”工程
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高度重视案例库建设,突出针对性、差异性和实效性,产生精品案例。通过案例名库建设,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一)精心设计案例
突出生动鲜活,组织教师将花垣在生动实践中产生的典型案例,比如花垣县“党建引领、互助五兴”改革举措、“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花垣经验”、“网格化数字治理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案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案例、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案例等,结合实际编写成本土特色教材,开发案例教学精品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引导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力求精品效应
开发的案例课程《贫困苗寨焕新颜——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十八洞村精准脱贫的成功实践》被评为“省级精品党课”、案例课程《我们需要互助五兴—花垣县推行“党建引领 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入选中共湖南省委湘干教精品课程,案例《用“十八般武艺”讲好十八洞故事》在2022年获首批湖南省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三十佳。案例教学在全州党校系统有一定影响力,2023年代表湘西自治州党校系统中的县级党校参加全省党校系统案例式教学比赛并获得好成绩。
五、大力实施“名线”工程
围绕“红色铸魂、绿色打底、古色增韵、金色见质”主题,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积极打造“红色、绿色、古色、金色”多条精品教学路线,让现场教学可看、可听、可议、可鉴,成为红色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打造“红色”党建精品线。以十八洞新时代红色地标为核心,结合永顺塔卧、龙山茨岩塘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等特色红色资源,串联边城茶峒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现场教学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矮寨大桥等红色现场教学点,形成具有湘西特色的党建精品线路。
(二)打造绿色“生态”精品线。近年来,花垣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推动“锰三角”向“绿三角”转变。花垣县被列为湖南省矿业转型绿色发展改革试点县、湖南省“水美湘村”示范县、全国绿色矿业发展创建示范区,成功摘掉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重点县“帽子”。2024年4月,全国“猛三角”污染整治工作交流会在十八洞党校成功举办。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围绕花垣县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矿业转型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积极打造绿色生态精品线,展示湘西的青山绿水、诗和远方。
(三)打造“古色”传统文化精品线。花垣县民族文化厚重,“苗族赶秋”被列为联合国非遗名录,拥有苗族服饰、苗族鼓舞、苗族古歌、苗医药、苗绣等6项国家级和蚩尤传说、苗年、苗族歌谣等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为了加强民族文化的交流,推进民族团结,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积极打造“古色”传统文化精品线。目前已成功打造出十八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十八洞村苗绣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乡镇——边城镇、国立茶师旧址、板栗村非遗课堂、排碧村蜡染技艺体验馆、湘西地质公园博物馆等多个现场教学点和教学路线。
(四)打造“金色”产业精品线。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花垣县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谋划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农业、新文旅“四新”产业。围绕花垣县这“四新”产业发展,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积极打造“金色”产业精品线,讲好花垣县见“新”见“质”,新质生产力精准发力的故事。已打造出花垣产业开发区、湖南德农牧业集团有限公司、花垣羽丰鸽业有限责任公司、花垣五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多个现场教学点和教学路线。
同时,配合现场教学点、教学路线打造,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还开发出了《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精准坪上话感恩》《牢记嘱托当先锋 首倡之地党旗红》《饮水思源感党恩》、《云端上的大桥──一跨惊天地匠心永传承》《穿针引线,绣出致富路》《美丽边城 红色印记》等系列优质现场教学课程,培训了优秀带班人员及讲解员,编写了《十八洞脱贫故事汇》《微党课讲稿汇编》等教辅资料。
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通过大力实施“五名”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得到来自国内外学员的高度赞誉,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今后的工作中,花垣县委党校(十八洞党校)将进一步拓展深化“五名”工程,推动红色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花垣县委党校分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