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加强传承保护 突出活化利用 谱写新时代文化湘西建设新篇章

来源:《湘西工作》2024/6 作者: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杨彦芳 2024-07-26 16:03

德夯苗寨 周 莎/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近年来,湘西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赓续历史文脉,加快活化利用,谱写新时代文化湘西建设新篇章。全州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517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8个,中国传统村落178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8项,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赶秋,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凤凰古城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一、在高位推动中把牢文保事业“主导权”。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构建了“书记带头抓、班子协调抓、部门具体抓、社会参与抓”的工作机制,在全国首创州级领导巡查文物全覆盖机制,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州委绩效考核范畴,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在全国首创州级领导巡查文物全覆盖机制,筑牢文物安全防线。二是强化法制保障。颁布全国首部非遗保护地方性法规,开创了非遗立法保护先河。在全省率先颁布施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颁布凤凰古城、老司城遗址等10余部地方性法规,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化建设全面加强。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向上争资和本级财政投入力度,2023年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推进武陵山(湘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出台武陵人才计划,打造武陵山区考古研究中心和州县两级非遗保护中心,国家省州三级非遗传承人经费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二、在科学谋划中打好系统保护“组合拳”。一是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文物保护范围控制线,编制龙山里耶遗址等30处国保省保单位和178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实施永顺老司城、花垣药王洞等考古遗址勘探项目20余项,为中华文明提供新证据和新成果。里耶古城遗址考古成果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实施十八洞精准扶贫展陈馆、长征文化公园(湘西段)提质等7个红色重点保护项目,为赓续精神谱系提供了有力支撑。加强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编辑出版《湘西州文物地图集》等100余部珍贵史料。二是实施非遗传承保护工程。推行“四个结合”工作法,推行“四个结合”工作法,推动非遗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群众受益有机结合,全面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2023年我州26个非遗项目和67人分别入选第六批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人公示名单,排名全省前列。三是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突出集群效应,整合资金18.7亿元,实施6个片区94个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利用,实现了“单一式”保护向“集群式”发展转变。工作经验入选住建部第一批可复制经验清单。

苗族赶秋节舞龙、苗族武术表演 石林荣/摄

三、在创新创造中点亮传统文化“生命力”。一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借力十八洞村减贫与发展论坛、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演出、中国摄影双年展等重大活动,植入文化遗产元素,擦亮“文化湘西”品牌。大力开展土家族舍巴日、苗族赶秋节、鼓文化节等节庆和湘西大舞台、非遗少年学、文博进校园等活动,实现了文化遗产品牌化传播。二是让文化遗产“火起来”。与央视共同打造文化专题节目《简牍探中华——里耶秦简》、纪录片《文脉春秋·凤凰》,节目单期全网热搜热榜达37个,新媒体总触达人次超10.6亿。开设湘西文旅、湘西非遗等30个新媒体宣推平台,策划苗绣、编织、茶艺等非遗直播产品,彭南科、山白等一批网红“守艺人”,圈粉千万,单条短视频最高播放量超4亿次。三是让文化遗产“潮起来”。推动“非遗+文艺+时尚”,创编大型民族歌舞剧《边城》《德夯幻境》《凤凰样子》《花开芙蓉》,打造我国首部非遗三维动漫剧《盘瓠传奇》,受到业界认可和市场好评。深山乐队、苗人三蛮、阿米萨组合亮相央视、湖南卫视黄金档栏目,民族风格音乐深受粉丝的热捧。一批苗绣等民族服饰、工艺品亮相纽约、上海、北京时装周和非遗展,推动非遗品牌“出山又出海”。

土家族摆手舞 仲 彦/摄

一是赋能乡村振兴。集中连片打造村寨集群,构建“点状辐射、带状串联、网状协同”的乡村旅游新格局,42家星级乡村旅游区提供就业岗位1100多个,带动300多个村寨50万农民就业,营业收入达14亿元。湘西经验在全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交流会上得到充分肯定,入选中组部第六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教材。二是赋能老区振兴。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唱响新时代红色地标,大力拓展“潇湘红八景”塔卧、茨岩塘红色旅游市场,创建14个十八洞红色国字号品牌,5个茨岩塘红色国字号品牌,推出研学旅行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三是赋能产业振兴。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神秘湘西沉浸式非遗体验游”线路入选全国20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全省唯一。深化“非遗+文创”,评选28种“湘西有礼”文旅商品,培育了山谷居民、七绣坊等一批具有核心文化IP的文创品牌企业,全州销售额达千万元以上的文旅商品加工企业达20余家。发展“文化遗产+夜间消费”新业态,培育文旅产业链规上企业127家,谋划重点文旅项目200余个,累计完成投资300多亿,推出了湘西不夜城、矮寨星空露营基地等一批夜经济项目。推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加快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存储和展示,丰富文化遗产产品供给,开通全国首条凤凰“磁浮+文化+旅游”观光线路。2023年全州接待游客57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4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凤凰县、吉首市、永顺县荣获2023年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