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湘西工作 > 2024 > 第十一期

那年毛坝永远红 ——毛坝乡推动建设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综述

2025-01-03 12:26 作者:彭 岚 来源:《湘西工作》2024/11
【字体:

毛坝村集体经济百亩莓茶园

“万坪大捷奠基业”,萧克将军概括了1934年11月16日十万坪大捷的重大意义。这场战役为红二、六军团继续发动湘西攻势,创建发展湘鄂川黔根据地奠定了良好基础。历经风雨沧桑、时光荏苒,位于湘西州永顺县毛坝乡毛坝村的十万坪大捷指挥部旧址更显荣耀,与一街之隔的著名爱国民族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李烛尘先生的故居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红色毛坝的精神谱系和红色文脉,蕴藏着毛坝儿女以“红”发展、因“红”致富的精神密码。

2023年,毛坝村被中组部确定为推动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在毛坝乡党委领导下,于2024年启动项目建设,推动毛坝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成为全乡传承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高地、党群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标杆示范,“那年毛坝永远红”是不忘来时路,也是当下走的路,更是未来的发展之路。

突出红色主线,多项目释放叠加效应

毛坝村坚持以“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为主线,立足红色资源和产业基础,结合群众民生实事需求,试点项目资金重点用于实施集体经济和基础设施项目。

“我们这是革命老区,贺龙到这指挥打过胜仗,村里讲要建红色美丽村庄,鼓励家家户户收集我们当地的红岩头,帮房前屋后整漂亮些”,村民彭秋云和施工队正在修砌庭院的花台。沿着毛坝村主街道向村道延伸,修花台、种树、种花、种菜、种果、种茶,村民们围绕房前屋后、生活环境美化干得热火朝天。

向彬是毛坝发展莓茶产业的带头人,自1985年退伍返乡后,三十多年如一日带领村民发展莓茶产业,建成有机莓茶基地1000多亩,莓茶产品获得中国有机、欧盟有机认证,年产值1200多万元。今年,他不扩大基地、不新建产线,在厂房附近开始建起他的土家莓茶小院:“村里有了茶园,有了加工厂,今年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又配套建了一座全乡的仓储物流园,莓茶产业链条更全了,我也要赶紧转变思路,建个土家特色吊脚楼民宿,往茶旅融合方向发展”。得益于试点项目,毛坝村莓茶产业构建起品种保护、培育、种植、加工、销售、配送、研学、茶旅融合全产业链。

红色美丽村庄项目是革命老区人民的共同福祉,最重要的考量就是如何让全体村民受益。“通过召开院坝会、小组会,我们和群众商量着来,定下了村组道路亮化、安全饮水、学生户间道等一批民生民心工程”,毛坝村党支部书记付家根说。如今,投入建设的240盏路灯照亮了村民红色村庄的红岩石板路,新建的供水系统更润泽了群众的心,通往毛坝中学的各条特色户间道守护着星夜兼程的莘莘学子。今年以来,各级部门累计为毛坝村投入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资金400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810万元,旅游资源产业路资金394万元,整合民建省委机关社会帮扶资金30万元,蒸湘区对口帮扶资金60万,红色文化更显光彩,发展动能更为充沛,初步实现资金融合、项目互补、效应叠加。

毛坝村研学接待中心免费观影服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聚焦红色文化,多业态壮大村域经济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围绕“红色毛坝”文化定位和“绿色莓茶”产业定位,毛坝村用好用活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古莓茶之乡、烛尘故里三张金字招牌,以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加速文化与产业融合,走出一条“以红带绿、以绿衬红”村域经济发展之路。

毛坝村集体经济过来以莓茶加工厂租赁、光伏发电及入股投资分红为主,以资产资金经营型为主导结构,2023年度收入26万元。“毛坝村是周边乡镇最大的村,有3700多人,公益事业要做的很多,集体经济还需壮大”,村书记付家根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等共同商议,决定发展实体产业。红色美丽村庄项目为毛坝村新建1个100亩莓茶园、1个藕鱼虾生态养殖堰塘,与联通公司合作建立数字乡村,增收20多万元,有力的呼应了“县为后盾、乡有平台、村有实体”的集体经济整乡推进发展思路,不仅厚实了家底,也增强了村支两委的信心和干劲,更为村民带来就近劳务岗位和收入。

李烛尘故居和十万坪大捷指挥部旧址是毛坝最核心的“红色名片”,今年5月8日,李烛尘故居成功创建“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始走进来,红色研学与莓茶产业结合发展村域经济的思路明晰起来。

“客人来了毛坝,到故居和指挥部看一看就走了,还是要完善设施,想办法把客人留下来吃吃饭、开开会,最好还要买点莓茶回去……”,干部群众坐在一起,点子越谈越多。

以红色美丽村庄项目为核心,整合彩票资金和对口帮扶资金,毛坝村配套建成研学接待中心、物流园、莓茶展销体验馆,成功打造“红色文化研学+莓茶”综合体。“乡党委带我们走出去引进来,开展头脑风暴和实地调研,推出了三款茶旅融合的红色研学套餐,研学团队在指挥部旧址、烛尘故居接受教育,到莓茶基地体验采茶制茶,最后研学中心开座谈会和用餐,走的时候就把我们的农产品带出去了”。村集体经济平台公司负责人王斌带领团队运营,2024年已接待92批次4000余人,会务、餐饮、研学授课等创收16万元,销售莓茶等“土特产”60多万元。

“以前赶集,周边乡镇都来做生意,买东西还是毛坝人,现在做生意的都是毛坝人,买东西的倒变成了外地人,这两年还看到了外国人,没想到我们毛坝这么偏也有改革也能开放”,村民付大哥笑着说起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以来的新变化。

弘扬红色乡风,多层面促进基层善治

“当兵就要当红军”“老百姓个个是红军,满街放的绊马绳,白匪跑也跑不赢”,在十万坪大捷指挥部旧址,研学团队跟随讲解员唱起过去的歌谣,再现踊跃参军、军民并肩作战的场景。“李烛尘先生组织工商界为抗美援朝捐飞机104架,资金1500亿元,却只给孙子孙媳一家5元钱,舍小家为大家,一生清廉……”走进红色美丽村庄,家家户户房屋上都挂着一块小小的清廉标语,清白传家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为深化拓展红色美丽村庄创建成果,毛坝村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土家族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以“忠孝仁义廉”为核心的红色乡风,教育引导村民爱党爱国、孝敬长辈、仁爱互助、持正守法、清白传家。“马路市场必须要搬,不仅是交通安全隐患,还影响街道卫生环境,出店经营、占道经营哪个都不许搞”,结合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广泛宣扬红色乡风,村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过去不愿搬迁,现在要求搬迁、支持搬迁、主动搬迁,搬出了一条宽敞、整洁的街道。

“既然我当了这个邻长,也还是要做点事,现在村里搞建设是好事,你的地不让、我的棚子不拆,就都搞不好了,大家还是要大气点、想长远点”,类似的施工环境、土地界址纠纷等问题,毛坝村认真推行片长、组长、邻长“三长制”,做到问题有人解、矛盾有人调、服务有人做,实现小事不出村。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这条革命时期留在指挥部旧址的标语,历经近百年时间本色依然,见证着革命老区红色毛坝的发展进步,也激励着烛尘故里儿女在新时代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作者系永顺县毛坝乡党委书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