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湖南东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矿业”)的电解生产车间,三条现代化生产线正高效有序运转,工人们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对设备运行进行精准操控。技术总监石朝军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大屏上实时跳动的能耗数据。
“低铵节能电解技术的应用,将每吨产品的直流电耗从5600度降至5200度左右。这不仅实现了显著的降本增效,更关键的是从源头上削减了污染排放——溶液中硫酸铵浓度从80g/L大幅降至50g/L,车间无组织氨气浓度也从60ppm骤降至15ppm,为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石朝军介绍道。
2021年,湘渝黔三省市联动打响“锰三角”污染综合整治攻坚战。东方矿业顺势将2021至2024年定位为“战略转型攻坚期”,在克服重重困难后,累计投入超4800万元,对水、气、渣排放治理设施进行了全方位、高标准的升级改造,实现了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更开创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全新模式。与此同时,公司斥资引进顶尖电解锰生产设备,全面更新生产线核心部件,不仅让生产效率实现跃升,能耗与排放指标也得到大幅优化,朝着清洁生产目标大步迈进。
历经三年的蛰伏蓄力,东方矿业迎来了绿色新生。2024年7月,两条焕然一新的生产线率先复产;今年6月,第三条生产线顺利启动,产能利用率迅速提升至60%。今年1至6月,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24亿元,纳税超600万元,有力带动4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公司负责人刘汉勇满怀信心地表示:“今年9月,第四条生产线将投入运行,届时我们的绿色产能将得到全面释放,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绿色动能。”
东方矿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在于科技创新。公司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与中南大学、吉首大学、中冶长天、湖南新万润等科研院所及机构结成紧密的创新联合体,聚焦电解锰生产工艺的革命性升级,加速推进锰渣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这一行业攻关进程;牵头联合州内同行及科研团队,成功揭榜省级“电解锰氨气污染高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重大科研项目,并致力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业评定标准。当前,东方矿业已系统掌握包括二氧化锰高效节能还原技术、低铵节能电解锰工艺技术、锰渣水洗液有价成分高效回收技术、电解锰无铬无磷钝化技术等在内的八大关键核心技术体系,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科创之花已然结出产业硕果。依托核心技术建成的废水锰、镁金属回收示范线已投产运行,东方矿业成功产出工业级碳酸锰、氧化镁等高附加值副产品。这不仅为公司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标志着其在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上取得重大突破。
东方矿业积极发挥产业链主导企业作用:向上游,通过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筑牢绿色原料根基;向下游,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加速布局高附加值下游产品链,持续提升电解锰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市场竞争力。
“当前,我们正积极融入新能源材料国家战略布局,全速推进年产2万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项目建设。向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拓展,是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刘汉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