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湘西自治州服务业企业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总体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稳定增长,资产规模继续扩大,吸纳就业能力增强,员工薪酬普遍提高,但提质扩量、优化管理、争创品牌等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需迫切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重点服务企业运行情况:
湘西州列入服务业重点调查范围的企业共有41家,主要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7个行业门类。
1.营业收入保持平稳增长,企业成本控制较好。
2012年,全州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8.6%分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最多、实现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也最多所占比重最大。2012年8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全部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64.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营业收入也呈10%以上的增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微增0.1%其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都出现负增长。全州41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11.15亿元,比上年增长5.7%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速2.9个百分点,说明企业成本控制得比较好,有利于效益的提升。
2.资产规模持续扩张。
年末,全州重点服务业企业资产总计41.16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资产总计17.92亿元,占重点企业总资产的43.5%同比增长15.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资产总计10.37亿元,同比增长27.9%。
3.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2012年,全州服务业重点企业吸纳就业人数7943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56人,增长4.8%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共吸纳就业人数3346人,比去年新增就业73人,增长4.4%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吸纳了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
4.员工薪酬稳步提高,财税贡献加大。
2012年,服务业重点企业应付职工薪酬3.67亿元,同比增长6.7%企业上交营业税金及附加5141.4万元,同比增长10.9%应交所得税4912.5万元,同比增长-0.7%上交各税税金及附加共10490.2万元,对财政税收的贡献进一步加大。
5.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管理水平,全州服务业重点行业企业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并初显了成效。2012年末,全州41家重点服务业企业都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了计算机,年末在用计算机共有4759台,平均每户企业116台,近一半的企业有专职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61%的企业建有局域网,88%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了互联网,有83%的企业通过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34%的企业建有自己的网站,绝大部分企业认为其信息化建设既强化了管理,又降低了成本和扩大销售。
6.企业效益继续向好,但行业差别较大。
2012年,全州41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的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1.13亿元和1.7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8%和7.5%营业利润分行业来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速最快,同比增长28.9%但占比不大,实现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最多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2012年实现营业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全部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的130%实现利润总额1.49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全部重点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的85.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分别下降49.1%和17.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7.国有控股企业占主导地位,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增长较快。
2012年,全州41家服务业重点企业按控股情况可分为国有控股18家、集体控股2家、私人控股20家、港澳台商控股1家,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27亿元,占全部服务业重点企业的85.4%同比增长9.5% 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2.9万元,同比增长1967%远高于全部服务业重点企业平均增长水平。
二、服务业企业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个数少,规模小,实力弱。
全州重点服务业企业只有41家,只占全省重点服务业企业总数(1758家)的2.3%分县市来看,有的县市服务业重点企业就更少,最少的甚至只有1家服务业重点企业,企业个数总体偏少,并且企业规模也较小, 全州41家服务业重点企业中,大型企业只有1家,中型企业只有5家,其它全部为小型或微型企业,大中型的服务业企业较少,总体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导致市场综合竞争能力不强。2012年41家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9.05亿元,实现营业利润1.43亿元,户均分别只有4647万元和348.54万元。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服务业重点企业中有一半是私营企业,由于资金、人才、管理等因素的制约,实力偏弱,发展壮大十分艰难。
2.管理水平不高、竞争能力不强。
服务业重点企业中将近一半的企业是私人控股企业,大多数是从个体户发展而来,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企业员工素质都相对较低,加之传统的“作坊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了许多企业疏于成本、营销和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忽略企业的科技投入和市场开拓,做大做强的动力和能力不足。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90% 以上的企业信息化仅应用于内部生产经营活动,其中仅有44%的企业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39%的应用于客户关系管理、26.8%的应用于购销存管理、4.8%的应用于物流配送管理,有的企业只有一台电脑,仅限于财务人员做帐用,通过互联网用于电子商务进行销售的企业只占9.8%进行采购的企业只有4.9%信息化管理水平总体不高,造成企业效益也普遍不高。由于人才的缺乏,企业管理中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组织形式和营销手段,造成服务产品比较单一、服务质量、层次不高和竞争乏力。
3.服务业行业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
2012年全州服务业重点企业虽然总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其内部行业差别还是很大的,营业利润的增长主要依靠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依靠其中的国有控股企业拉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分别占到全部重点服务业企业的64.7%和130%国有控股企业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分别占到全部重点服务业企业的85.4%和79.8%其他行业及私人控股、集体控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不强,有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还出现负增长。分县市来看,全州服务业地域发展水平差异也十分明显。全州41个服务业重点企业中,吉首市有23个,占全州总数的56.1%,而其它7个县只占43.9%,最少的县只有一个服务业重点企业。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吉首市服务业重点企业的营业收入16.54亿元,占全州总数的86.8%实现营业利润1.23亿元,占全州总数的86%其它各县的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
4.服务业私营企业规模小,赢利空间狭窄。
服务业私营企业虽然发展迅速,41家服务业重点企业中私人控股企业20家,占据了将近半壁江山。但私营企业规模偏小,20家私营企业的资产总计、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分别只有6.01亿元、1924人、2.71亿元和3192万元,只占全部服务业重点企业的14.6%、24.2%、14.2%和22.3%由于企业规模小,缺乏规模效益,私营企业赢利空间很狭窄,成本增加、费用增加,它们只有在现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下艰难度日。
5.外资企业少,吸引外商投资能力有待加强。
引进外资,能够带来资金、技术、管理、品牌、人才,最关键的是还能带来渠道,这对以经济落后的湘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全州41家服务业重点企业中,仅有港澳台商控股企业1家,占比2.4%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吸引外资仍然是件很紧迫的事情。政府对于引资政策的制定今后需要提高,政策需要跟上。把政府的力量与企业的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具备真正的竞争力。
6.品牌服务业企业太少。
一个好的品牌可以提升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可以转化为企业直接的经济效益,好的品牌可以帮助企业加速市场扩张、自我保护作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几何效应的积累功能。因此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当前,我州服务业重点企业由于缺乏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服务和科学化管理,造成品牌服务和具有品牌的服务业企业太少,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也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三、培育壮大服务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加强领导,进一步促进服务业企业快速发展。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要在“做精一产,做强二产”的基础上,积极“做大三产”,努力形成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双轮驱动的良好局面。二要加强组织领导。全州要成立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服务业工作网络体系,配足配强服务业工作力量,各县市也要配备专职分管领导和专门机构,专门负责本区域服务业发展工作。三要加强服务业企业统计工作。继续强化企业统计网络建设,细化各项统计指标,加强服务业龙头企业以及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的数据研究与分析,为全州服务业发展科学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
2.提质做强,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业龙头企业。
结合我州服务业的发展特点,重点突出商贸、旅游、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内的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努力培育企业品牌,拓展发展空间,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要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支持服务业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培育服务业知名品牌,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发展。二要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把握好“引进来”与“走出去”,鼓励有实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和提升竞争力。以服务业龙头企业为基础,整合或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引进资金、先进管理理念、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等,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实力。三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理,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大力推行财务管理、营销管理手段和方法创新,推进以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和营销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服务管理水平。
3.扩量做大,进一步培育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
一是围绕重点行业培育好一批具有成长性中小企业。在扶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做好中小企业梯队培育。结合我州个体经济发展特点,研究出台相应登记管理办法,积极引导用工8人以上的个体工商户登记为企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带动作用的中型企业向龙头企业发展,有发展潜力的小型企业向中型企业发展,壮大服务业经济总量。二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设立中小企业协会,为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中小企业间信息交流和合作搭建咨询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秩序维护、行业自律、信息沟通等方面的作用。三要完善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健全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降低银行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增加贷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4.放宽准入,进一步营造服务业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凡允许外资经营的都要允许内资经营;凡允许本地企业经营的都要允许外地企业经营;凡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的服务行业和项目,都要允许其经营;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积极支持服务业企业创新发展。二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环节。要实行市场化运作,避免无序竞争、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要增强服务意识,集中精力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创造有利于服务业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三要加大培育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服务业发展引导政策,加大企业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既要坚持扶强扶优,又要鼓励支持中小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
5.优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要加快管理创新。通过自身管理理念和技法的创新,对生产要素和管理职能做出新的变化与组合,使资源达到最优化的配置,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整体效能和经济效益。在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始终要以出效益与效率作为最根本出发点,以市场和消费为导向,建立长远的战略目标,二是要加快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来转变经营管理模式、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三是加快人力队伍建设。一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服务业人才,通过优惠的政策和有力的措施吸引、留住、用好人才。二要加大人才的培育力度。重点突出社会急需的服务业人才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人才的培育,要结合我州区域经济特色,有计划地在职业技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扩大服务业专业招生规模。三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鼓励各类服务业企业实施干部、员工培训工程和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四要建立健全服务业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鼓励企业与服务咨询机构、科研院校等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本与技术融合,充分发挥社会各种资源优势,实现服务业的产学研联合发展。
6.争创品牌,进一步加快品牌培育和推广步伐。
一是要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强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品牌企业中长期目标的规划和科学布局。二是建立和完善品牌评价体系,鼓励优势企业加快品牌商标的注册步伐,并加大宣传力度,继续扩大企业知名度。三是要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重大历史机遇,将旅游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掘“神秘湘西” 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将其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品牌。
( 湘西自治州统计局 何孝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