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发展六仗”具体部署要求,全面推进经济整体好转。上半年,全州经济总体趋稳,但受产业结构不优和市场需求不足等影响,经济恢复速度有所放缓。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纾困积极推进。全州深入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积极抓好政策落实落地,部分重点企业生产困难得到解决,重点行业开始复工复产。一是重点产业链培育加紧推进。1-5月,全州精制茶加工、医药制造业、通信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生产保持向好,增加值分别增长11%、28.7%、26%,缓解酒行业下行压力。二是矿产行业生产逐步恢复。电解锰行业5月份增加值增长23.2%,累计降幅(-21.1%)较1季度收窄19.8个百分点,21家电解锌企业,产值增长面达66.7%,比1季度提高6个百分点。三是生产要素指标有所回升。1-5月,全州公路货运量增长5.5%;工业企业增值税增长1.4%,较上月增长12.7个百分点。
(二)文旅恢复态势平稳。疫情政策调整促发服务业行业恢复明显,三产业活力快速凝聚。1-5月全州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增长7.7%,较1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一是旅游增长势头强劲。继春节活动之后,五一节假全州旅游再次迎来黄金期,多处景区景点日均接待游客突破万人次,各类研学游、亲子游、家庭游、露营游等持续火热,各县市文艺演出活动层出不穷,有效带动文旅服务业较快增长。1-5月,全州游览景区管理业营业收入增长33.5%,20家涉旅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0.8%,文化娱乐对服务业增长贡献达51.2%。二是现代服务稳步发展。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等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14.6%明显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增速。重点行业中,电信、移动等网络服务供给有所提升,全州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7.9 %,较1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景气度持续向好。从国家发布全国服务业景气指数看,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1.7%保持较快增长,表明服务业经济活力持续提升,发展动能稳步增强。
(三)项目投资承压稳势。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大力推进在库项目建设进度,投资实现稳增长,1-5月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2%,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一是基建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全州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增长25.8%其中电力燃气设施、公路建设、水利工程等项目投入高速增长,成为投资增长主要动力。二是产业项目投入不断增强。工业、农业等产业项目持续推进,工业投资、涉农项目投资分别增长4.1%、25.5%,全州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4.8%。三是大项目推进有力。全州5000万以上项目和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分别增长19.6%、18.2%,比全部投资增速快19.4、18个百分点,分别拉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以上。
(四)居民消费持续增加。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以来,居民接触型聚集型服务消费较快恢复,加之“五一”假期效应带动明显,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较快增长。1-5月全州限额以上单位中,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67.1%、92.1%,其中客房收入增长69.3%。消费意愿有所回升。5月份,全州22个中类消费类别增长面达50%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10个百分点。1-5月通讯器材、文化用品、家电音像器材、化妆品等商品零售额均呈两位数增长,吃、穿、用、行、住等常规型消费需求稳步提升。
二、主要困难
(一)工业回正压力较大。虽然我州工业降幅正逐月收窄,但回升速度相对较慢。今年1-5月,全州工业总产值下降19%,上半年实现正增长较难。从1-5月生产数据来看,全州31个中类行业,22个行业增加值增速下降,其中酒的制造基数影响仍然较大。占全州规上工业产值比重高达28%的5家重点酒企、矿企生产经营仍较困难,产值下降幅度较大。
(二)投资回落速度快。今年以来,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呈逐月回落态势,增速从2月的7.9%降至0.2%,回落7.7个百分点。新增项目储备跟进不够,截止5月底,全州本年新增项目仅91个,比去年少34个,下降27.2%;本年新增项目的计划总投资下降44%,新增项目完成投资下降28.2%。产业投资有所下滑,1-5月全州产业投资下降6.4%。民间投资、房地产投资降幅较大,分别下降17.3%、21.7%,比全国分别低17.2个、14.5个百分点,全州投资稳增长压力较大。
(三)消费恢复任务重。从5月份形势看,一方面受原油价格影响,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波动较大,当月增速为-18.8%,下拉限上零售额增速11.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汽车市场销售仍然面临较大压力,4月车展销售过后,全州汽车消费需求有所减弱,叠加去年5月车展影响,本月汽车增速较上月同比回落27.3个百分点。由于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占限上零售额比重超过80%,全州消费市场要实现较快恢复不容乐观。
(四)重点服务业支撑减弱。从重点行业来看,用于支撑GDP增长的五大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均呈回落态势,与1季度相比回落了0.4个百分点,其中占比较大的文体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回落了15.2个、7.7个百分点。从发展培育来看,我州规上服务业中,今年涉旅企业新增数为0,规模服务业户均营业收入仅1836万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66%,预计营利性服务业对上半年经济增长拉动力将有所下降。
三、上半年经济发展趋势预判
从国家发布的5月份数据来看,一些生产性和需求性指标增速较上月呈回落趋势,经济增长动力仍弱于预期。从省内发展形势来看,全省坚持“开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势”姿态,全力打好“发展六仗”,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部分行业等生产恢复加快,主要指标在中部六省趋好。从我州发展形势来看,当前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恢复态势仍在持续,但增长动力不强,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排位靠后,稳增长压力较大。
目前我州经济发展形势有利有弊。有利因素主要是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人流物流持续畅通,有利于文化旅游持续井喷恢复,为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提供环境保障。不利影响主要是工业生产空缺较大,1季度空缺量需在2季度加大力度填补,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下降幅度过大,虽然逐月改善,上半年仍然难以回正,对经济发展拖累较大。消费信心未完全恢复,大宗商品消费增速持续回落,重点服务业增速放缓,新兴服务业回暖尚待时日,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减弱。
综上,预计全州上半年经济仍处于筑底巩固阶段,未来经济将呈“缓步爬升”态势,增速将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
四、工作建议
(一)盯政策,强化措施贯彻落实。对国家、省出台新制定的经济发展政策要认真研究梳理,及时制定执行办法,充分发挥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引领作用。对已有和正在执行的经济发展政策要加强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的调度,对执行难度大、执行效果不佳的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分析原因、及时进行调整、动态跟踪监测,确保执行到位。
(二)盯重点,强化企业纾困增效。各级各部门结合“走找想促”活动,多调研、多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短板,对短板弱项指标,有针对性的加强工作精度准度力度,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对重点行业重点指标的龙头企业,深入开展帮扶纾困解难,充分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帮助企业解决用电、用工、用地、资金及订单方面出现的问题困难,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生产,鼓励企业冲击生产销售新目标,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督促指导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规范财务基层基础,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
(三)盯实体,强化四上企业培育。要牢固树立“以增量补减量”思想,紧紧围绕“四个千亿产业”目标,狠抓实体企业培育这个着力点,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做实企业入规入统。相关部门及各县市要紧盯全年“四上”企业入规培育目标,持续加大对工业、服务业企业的培育入规引导,不断扩充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借助现有优势及产业链,带动一批企业升规达标,重点加大先进制造业、本地资质建筑业、文化和旅游服务业等行业企业入规培育工作,实现应统尽统,能统则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