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研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粮食生产和保障,基本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影响,我州粮食安全仍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粮食产量不足;二是粮食储量不足;三是种粮劲头不足;四是资金投入不足;五是科技赋能不足。
建议:
第一稳定种粮面积,在“种好粮”上下功夫。稳定落实产量是落实粮食安全的根本,必须一手抓种粮面积巩固、一手抓粮食单产提高,确保我州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52.7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90万吨以上。一是全面落实“藏粮于地”。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建立州县乡村四级齐抓共管耕地保护机制,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加强占补平衡管理,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抛荒耕地治理,对闲置耕地探索实行村集体统一耕种,牢牢守住全州18.43万公顷耕地和15.53万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二是全面落实“藏粮于技”加快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实施农村水利、道路、电力等设施建设,配齐农业防灾减灾物资设备,提高农业生产保障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农技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使用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和现代农业机械,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努力提升粮食综合效益。三是全面落实“藏粮于种”。全面普查农业种质资源,加强种质资源原种保护利用和创新攻关,建好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库,发挥我州优势种质资源优势,加大优质种源选育和新品种推广力度,促进粮食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第二提升粮食质量,在“供好粮”上求突破。落实大食物观理念,充分利用湘西富硒产业带、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统筹发展高档优质粮食,努力在中国粮湖南饭上贡献湘西力量。一是发展优质粮。大力发展高档优质水稻、优质玉米等粮食作物,积极创建优质水稻、旱粮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区。加快发展荞麦、红薯、土豆等特色小杂粮,推动大豆、玉米等兼容发展。积极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二是构建优质链。按照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升级,提高粮食质量和品质,增强湘西州粮食竞争力。三是创建优质牌。大力促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发展壮大湘西优质稻米、优质玉米、优质茶油等,积极培育壮大湘谷粮油、沃康茶油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第三夯实储备管理,在“储好粮”上作贡献。粮食储备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抓手,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一是保证合理粮食储备规模。进一步优化储备粮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科学合理安排粮食储备规模,力求达到国省粮食储备标准,确保我州储备粮食储得足、管得好、调得出、供得上。二是加快完善粮食储备设施。高标准建设好州、县市粮食、油料等仓储设施,对现有的仓储设施、设备进行提质改造,加大粮食储备费用、轮换补贴等资金支持,适度扩大我州粮油储备库容,保障粮食储备需要。三是严格规范储备粮食管理。进一步压实粮食储备管理责任,明确各级政府财权、粮权和事权。加强粮油仓储设施安全管理,强化粮食安全监测、监管和风险防控,筑牢保应急、稳市场、保安全第一道防线。
第四加强质量安全,在“吃好粮”上强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严把粮食质量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把好冷链疫情防控源头关。加强米、面、油等重点粮食抽样检验和隐患排查,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二是大力提升监管能力。提高粮食安全领域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注重运用智能化等科技手段,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把对粮食安全的监督网络延伸到基层和社会公众。三是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粮食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对突破道德底线、昧着良心以次充好、制假售假的依法查处、严肃问责。依法曝光粮食安全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强化震慑警示作用。
第五强化政策保障,在“保好粮”上兜底线。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必须建立健全种粮保障机制,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加大粮食生产财政保障。增加财政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积极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加大信贷、保险等支持力度,足额安排粮食风险基金等。特别是对粮食种植面积大、生产产量高、贡献大的地区和单位、个人给予重点支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放心种粮。二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保障。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持续稳定种粮农民补贴政策,逐步提高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补贴标准,扩大粮食生产补贴范围和保险覆盖面,让农民种粮有收益、有劲头。三是加强社会化服务保障。积极支持农民合作社等多种主体开展为农服务,推动成立县级科技服务团、乡级科技服务站,派驻村级科技服务专员,帮助农民加强粮食作物培管,防范和规避生产风险,让农民种粮“旱涝保收”。
第六坚持党政同责,在“扛好责”上显担当。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充分彰显各级各级部门勇于担当作为,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州、县市成立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压紧各级党委政府及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特别是压紧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的责任,切实承担起保障粮食安全的领导责任。二是明确工作责任。将粮食安全纳入各级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各级各部门落实粮食安全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抓粮食安全责任和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州、县、乡、村四级齐抓粮食安全的工作机制,共同扛稳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三是强化考核激励。充分发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指挥棒”作用,科学制定完善考核制度,加强督察督办和考核,对考核成效显著的地方或单位给予适当激励,对落实不力的进行问责。四是加强教育引导。强化粮食安全、爱粮节粮、反对浪费、耕地保护等宣传教育和引导,在全社会营造珍惜粮食的浓厚氛围,驰而不息制止餐饮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