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加快体育强州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 索 引 号:000014349/2024-00156
  • 文号:州政办函〔2024〕34号
  • 统一登记号:XXCR—2024—01008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 2029-06-20
  • 签署日期:2024-06-20
  • 登记日期:2024-06-20
  • 所属机构:湘西州政府
  • 发文日期:2024-06-20
  • 公开责任部门:湘西州政府办

各县市人民政府、湘西高新区管委会,州直有关单位:

《湘西自治州加快体育强州建设的实施方案》已经州委、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20日        


湘西自治州加快体育强州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体育强省建设规划(2020-2030年)〉的通知》(湘政办发〔2020〕28号)等要求,结合我州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到2030年,体育改革创新成效明显,全州体育发展总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主要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健康湘西行动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基本形成具有湘西特色的体育强州发展新格局。

(一)全民健身均等惠民。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面形成,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以及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100%,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100%达到国家标准,户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站点数达400个以上,每万人拥有体育社会组织达2个以上,州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总人口的2.3‰,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基本实现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全州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

(二)竞技实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会培训机构作用,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各县市每年至少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20名优秀运动员,州、县两级输送更多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具有影响力的大型赛事,不断提升优势项目在国际国内大赛中的优势地位。

(三)体教融合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加强,体育课程质量持续提升,体育督导评价体系全面建立。幼儿园及中小学生健康素养、体育精神、人格品质和身体素质全面提高,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青少年体育组织在县市的创建率达80%。学生体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6%,体教融合“湘西模式”成为全省典型、全国示范。

(四)体育产业显著发展。体育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成型,体育产业产值占全州GDP比重1.6%-2.0%,全州体育产业龙头企业达到8个以上,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达2万人。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人均体育消费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五)体育文化提档升级。高质量体育文化建设持续推进,打造一批社会效益显著的体育文化品牌,充分激发体育热情和体育活力,助力湘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落实全民健身战略,推动群众体育发展

1.全面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制定服务标准,统筹设施布局,均衡资源配置,实现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互联互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州、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相关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重点工作内容。

2.大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以体育中心场馆、健身步道和体育公园等公共设施项目为重点,加强城乡绿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生态体育公园、社区文体广场等场地设施建设,构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成8个体育场馆中心,3000公里以上健身步道、16个生态体育公园、30片以上社会足球场地,40个营地(户外露营、自驾等营地)、8个全民健身示范基地等一批精品健身示范工程,实现体育场、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硬件设施县市全覆盖。逐步推动“智慧健身房”项目在社区建设落地。

3.重点打造群众体育品牌。打造湘西“红、橙、绿、蓝、紫”五彩系列品牌线路,开展区域特色山地马拉松、徒步大会等大众户外体育品牌赛事。积极引进国家级、省级全民健身精品赛事,每年承办国家级、省级精品赛事3个以上。精心打造“神秘湘西·中国户外运动体育节”“走红军走过的路·穿越神秘湘西徒步旅游活动”“中国·十八洞山地越野赛”等各级各类精品赛事活动。各县市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民俗文化,打造“一县一品”,形成“2+8”群众体育赛事品牌。全州每年举办各级各类健身活动100次以上。

4.不断强化科学健身指导。积极依托各方力量,壮大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构建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州级协会每年举办1次以上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义务健身辅导班,每年辅导300人以上合格指导员;县市每年举办1次以上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义务健身辅导班,每次辅导40人以上合格指导员。加强各县市国民体质监测站管理和维护,符合《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年修订)》合格标准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3%。

(二)巩固优势项目地位,提升竞技体育实力

5.科学规划体育项目布局。综合评估竞技体育项目发展潜力和效益,巩固提升举重、攀岩、体操、摔跤等重点项目竞技水平。挖掘培育小、轻、巧项目及水上运动项目,积极培育足球、篮球、排球、竞技街舞等运动项目,优化运动项目结构布局。对重点项目、运动队和运动员,在外出训练、教育、医务及其他保障上给予倾斜支持。推行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州队校办”“县市队校办”模式。发挥单项运动协会在项目发展中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运动项目的建设。鼓励和引导县市重点发展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地方特点的运动项目。

6.逐步完善赛事备训工作。加强重大赛事备战工作的综合协调与组织保障,统筹规划州、县、校三级青少年训练体系,实行分级训练、分类管理,推动训练、科研、医疗、教育、服务一体化。建立健全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和机制完善、项目齐全、运转高效的青少年“U系列”体育竞赛体系。鼓励、引导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各级单项体育协会组织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训练营、夏(冬)令营。各县市办好办强本地学生运动会、校际体育联赛等赛事活动。

7.切实提高科学训练水平。严格按照青少年运动项目训练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规范系统训练,高质量完成各类比赛任务。加大对训练基地科研、医疗、文化教育等方面支持,将现有基地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训、科、医、教、服”一体化训练基地。全面提升体育教师、体校教练自身业务素质和执教能力,更新训练理念和方法,根据青少年儿童成长发育规律和心理特点科学制订训练计划,不断提高竞技体育科学训练水平。

8.大力夯实后备人才队伍。抓好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强化重点年龄段的人才梯队建设,确保体育人才梯次科学、数量充足。完善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联动机制,建立贯通“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一体化优秀竞技人才培养输送体系。

(三)深化体教融合改革,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9.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坚持全州“一盘棋”统筹、“一揽子”规划、“一体化”推进,在深化落实“五融合、三互派、六进校”工作措施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以试点为抓手,以“三课一校一场馆两监测”为突破口,围绕“五化”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推进体教融合扩点增面,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体教融合“湘西模式”。

10.积极发挥学校体育作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落实中小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确保让每名学生熟练掌握1至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建立学生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持续推进金牌运动员、金牌教练、名运动员、单项体育运动协会、体育俱乐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六进校园”活动,全面提升学校体育运动水平。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要根据实际,提供适合残障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

11.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国内知名体育学院、“双一流”大学体育专业优秀人才和国家、省体育队退役运动员。依托高等院校,每年为全州中小学校公费定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体育专业方向教师。建好后备人才库、体育优秀人才库、湘西体育成功人士人才库,畅通州、县、校三级人才选训培送的“三互派”机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学校、单项基地之间师资交流互派。保障一线体育教师、体校教练薪酬方面的合理待遇,并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12.着力规范业余体校发展。依法依规全面恢复业余体校,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加强教学管理,确保青少年运动员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全覆盖。鼓励体校与中小学校合作办学,共享资源,夯实后备人才培养基础。加强对县市体校考核,输送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或进专业队的,启蒙教练在职称评定和晋级以及输送奖励上与带训教练享受同等待遇。

13.构建体育特色学校发展新模式。制定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评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创建100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支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给予相应政策支撑。推行“1+3+6”体育项目布局和“8+X”运动项目发展模式,建立健全以特色学校为主的“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城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可以对农村小学实行单招。促进体校多元发展,鼓励体校与中小学、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办学,试点推进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更多公益性体育活动。

(四)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助推体育消费升级

14.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鼓励社会资本承办体育赛事、建设运营体育场馆、提供体育服务和制造体育用品,支持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和优势品牌做大做强。鼓励支持县市运动项目俱乐部(协会)和社会力量主办、承办各类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和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不断开发竞赛表演市场,培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本土化特色品牌体育赛事。不断拓宽体育彩票发行渠道,创新营销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扩大销售规模。

15.丰富体育服务供给。完善体育市场监管体系,规范体育市场秩序,优化体育产业营商环境。建立体育产业归集统计机制,推进体育产业指标体系建设。加强体育产业综合行政执法,完善体育信息公开制度。推动体育智能化发展,促进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体育产业的应用。鼓励开展参与性强、观赏性高、适合不同人群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消费粘性,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拓展体育健身、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新空间,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推动体育消费便利化。

16.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湘西“山、河、谷、寨”等特色优势资源,鼓励体育与健康、文化、旅游、农业、传媒等产业融合,促进健身康养、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休闲农业等相关业态发展。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打造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活动浓郁、产业集聚融合的“体育+”产品。

(五)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打造体育文化高地

17.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充分发挥体育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大力弘扬湘西州体育健儿在体育赛场上展现的拼搏意志和奋斗精神,积极培育发展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文化。

18.促进体育文化传播。加强湘西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研究,整理并申报一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好湘西民族体育文史资料留存、地方体育史志编纂和典籍出版工作。聚合各级各类融媒体中心力量打造体育全媒体传播格局。积极发展体育文化创意设计,创作影视、音乐、摄影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产品。鼓励丰富多样的民间体育交流,推动高脚马、蚩尤拳、舞龙舞狮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种体育博物馆,打造本土体育文化名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体育强州工作机制,加强教体与发改、财政、人社、民政、自然资源和规划、市场监管、住建、卫健、文旅广电、工会、民宗等单位的沟通,积极推动建立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体育强州实施方案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共同推进体育强州建设。

(二)加大政策保障。统筹经费投入,合理保证公用经费中体育经费支出。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将本级体育赛事活动经费、参加上级体育赛事活动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在各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输送单位可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奖励。

(三)强化安全管理。加强体育行业自律,引导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建设、体育产业单位依法经营。坚持依法治体,打造高素质体育行政执法队伍,建立体育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个必须”原则,强化赛风赛纪整治和赛事安全管理,履行体育彩票销售监管职责。健全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压实各级责任,坚决守住体育安全底线。

本方案由湘西自治州教育和体育局负责解释,自2024年6月20日起施行。


相关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