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能源发展沧桑巨变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2024-10-09 09:10 作者:何孝干 来源:能源科 【字体:

——湘西自治州能源工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以来,湘西州的能源工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源统计也从简单统计到全面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委、州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加快绿色发展,积极推进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三去一降一补”,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用能节能取得较大成效,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能源生产飞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湘西州的能源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只有少量的原煤和电力生产。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引入了市场经济要素,改变了以计划统领协调的经济政策,我州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能源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原煤生产快速发展,电力生产突飞猛进,能源工业得到了大幅提升。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能源工业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资源枯竭,煤炭生产由盛而衰,最后全部关停,火力发电厂也随之关停,水电得到进一步开发,新能源发电逐步兴起。

(一)原煤生产的兴衰

湘西州原煤产量在建国初期(1952年)的年产量仅有0.15万吨,到1957年建州时达到3.22万吨,此后的二十年一直增长不快,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原煤产量才得到快速增长,年产量由十几、二十几万吨增长到三十多万吨。1991年,全州原煤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点,年产39.39万吨,之后,在资源枯竭和国家节能降耗政策的影响下,原煤产量逐年下降,到2018年产量仅剩0.41万吨,2018年3月以后,全州所有的煤矿全部关停,原煤生产在湘西州成为历史。

(二)电力生产的转型

建国初期,湘西州的电力生产仅有少量的火电和水电,水平低,产量小。1957年,全州总发电量只有78.1万千瓦时。但是湘西州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湘西州电力生产经历了从上世纪的水电、火电并举到本世纪初的以水电为主,再到新能源发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和蓄能发电)的兴起,电力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并逐渐转向清洁能源方向发展。

1.全社会电力生产情况。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初,湘西州的电力发展一直比较缓慢,1978年,全州总发电量才1.08亿千瓦时,当时的电力生产主要包括火力发电(燃煤发电)和水力发电,后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关闭“五小”)和煤炭资源的枯竭,湘西州逐渐关停火力发电厂,大力兴建水力发电站,水力发电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火力发电量最多的1997年,也只达到2767万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4.4%,而水量发电量为5.94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95.6%。2006年底,全州火力发电厂全部关停,水力发电得到快速发展。到2018年底,全州共建有大小水电站241座,电站总装机容量77.7万千瓦,比2017年增长7.2%;装机容量在6000千瓦以上的电站有26座,占比为10.8%;6000千瓦以下的电站215座,占比为89.2%。6000千瓦以上电站装机容量61.41万千瓦,比2017年增长8.5%;6000千瓦以下电站装机容量13.29万千瓦,比2017年增长1%。全社会电力生产量为19.49亿千瓦时。随后几年,一些小水电厂也陆续关闭,到2023年底,全州共有水电站192座,总装机容量69.71万千瓦,发电量为19.97亿千瓦时。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力生产情况。

建国初期的1950年,湘西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后简称规上企业)的水电生产全年只有5万千万时,经过75年的发展,到2023年已经达到16.7亿千瓦时,比1950年增长了2.6万倍。

3.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电力生产情况。

湘西州规模以下工业发电企业中,微型电站居多,电站装机容量普遍较小。2023年,全州规模以下水力发电企业总发电量为6.66亿千瓦时,占全部水力发电量的33.3%。

4.新能源发电方兴未艾。

2016年以来,湘西州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储能发电,新能源产业取得显著成果。截止2023年底,全州新能源装机23.6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9.6万千瓦,风电装机10万千瓦,储能电站装机1万千瓦,生物质能源发电装机3万千瓦。目前全州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州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4.4%,2023年,新能源发电量2.72亿千瓦时,占全州总发电量的11.3%。

二、能源消费稳步增长

(一)能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

从2006年全面实行节能降耗考核以来,湘西州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呈现螺旋式增长态势,2018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比2005年增长了1.6倍,年均增长3.83%,总体增速较平稳。2018-2023年,全州能源消费总量增长8.8%,年均增长1.7%。年均增速明显下降。

(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全州主要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消费比重明显下降,非煤能源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从绝对量来看,2023年全州煤炭消费总量13.22万吨,比2018年减少71.3%,年均下降22.1%。汽油消费比2018年增长44.7%,年均增长7.7%;天然气消费比2018年增长6.3倍,年均增长48.6%;电力消费比2018年增长23%,年均增长4.2%。从消费量(等价值)占比看,2022年,全州煤品燃料消费占比6.8%,比2018年下降4.3个百分点;油品燃料消费占23.5%,下降6.1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占1.9%,提高1.5个百分点;电力消费占66.3%,提高9.2个百分点。

(三)能源供应端的新能源发电量比重增加,能源消费端的优质能源消费占比提升。

近年来,湘西州积极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等新型能源,创新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大力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23年,全州规模工业发电量中,新型能源发电量为3.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1%,占规模工业发电量的比重达到20.3%,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垃圾焚烧发电1.16亿千瓦时,增长281.9%;风力发电2.05亿千瓦时,增长12.4%;利用余热发电0.18亿千瓦时,下降27.3%。消费端的优质能源消费占比提升。2023年,全州优质能源消费量比重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规模工业中,电力、天然气和生物燃料消费合计占能源消费合计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1、1.8和2.1个百分点。二是生活垃圾用于燃料占比提高。全州在吉首市和永顺县分别建起两座垃圾发电站,城市生活垃圾可以用于燃料进行发电,在提高能源供给的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三是原煤消费量比重下降。规模工业中,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下降18.6个百分点。

三、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面对资源制约日益加剧、生态环境约束凸显的问题,把单位GDP能耗指标连续纳入我国“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把节能降耗、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湘西州积极应对新形势,大力发展新能源,同时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管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相关政策,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力度,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单位GDP能耗持续降低

改革开放以来,湘西州单位GDP能耗整体呈现下降态势。2005-2023年,全州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43.8%,年均降幅达4.5%,以年均2.3%的能耗增长支撑了11.0%的GDP年均增速。“十一五”时期,全州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0.2%,年均降幅4.4%,党的十八大以来,湘西州继续加强节能降耗工作,能耗强度持续下降。2012-2023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43.0%,年均下降5.0%,比“十一五”时期多降0.6个百分点。

(二)工业节能稳步推进

自“十一五”以来,湘西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业整体水平。重点加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加工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情况监测,积极参与国家实施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对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进行重点管理。以规上工业为例,2006年,全州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79.69万吨标准煤(当量值),2023年只有48.99万吨标准煤,比2006年下降了61.5%,年均下降2.7%。具体见下图:

2005-2023年,全州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9.7%,年均下降6.4%,比单位GDP能耗年均降幅多1.9个百分点。

(三)推进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

长期以来,湘西州能源利用率偏低,主要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十八大以来,湘西州把调结构、转方式、淘汰落后产能作为工作的重点,在产品结构调整、改进工艺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改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新的节能生产工艺大范围采用,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品比重大幅增加,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业的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关停达不到规模的小火电厂、小煤矿等“五小”落后产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新体系。受益于工业转型升级,全州以较低的能源消费支撑了较快的经济增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