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图片信息

铺就坦荡小康路——花垣县城乡一体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综述

2021-01-27 08:51 作者:吴正凯 通讯员 石 莹 图片由花垣县交通运输局提供 来源:团结报 【字体:

  前言:花垣县地处湘、渝、黔三省市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湘楚西南门户”之称,总面积1109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17个村26个社区(居委会)31.5万人,是苗族聚居县、革命老区县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近年来,该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契机,全力打造城乡一体现代化交通体系,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该县顺利摘掉了贫困县“帽子”,相继获全国健康扶贫先进县、全省“四好”交通成效明显县市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青山伴绿水,天堑变通途。

  公路护养,人人争先。

  县委书记罗明(右一)深入现场实地调研通村交通项目。

  精准扶贫路,畅通任你行。

  出门水泥路,抬脚就上车。

  冬日,迎着温暖的阳光进入花垣县十八洞村,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排列有序的太阳能路灯、青葱美观的景观树、标准醒目的交通标线和路标牌……构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美丽乡村的血脉和骨架。

  “现在村里这路,好得没有说的了,不仅宽敞还非常好看,不管是进村的路和寨与寨之间的路,都和县城内的路差不多了。”说及该村道路的变化,村民杨正邦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近年来,花垣县本着“要想富、先修路;要脱贫、必修路”的理念,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目前,全县建成各级公路2724公里,其中农村公路249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100%,通客班车率100%。这些“民生路”的建成和使用,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协调、持续和科学发展。2020年1月-9月,该县实现生产总值59.8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1709元、7878元。

  强化顶层设计 擘画城乡交通美好蓝图

  百业兴旺,交通先行。近年来,花垣县围绕加快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坚持从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长远发展、优化发展的需要,谋划交通建设。

  高质量规划,强化组织保障。以“十三五”交通规划为中轴,该县交通运输部门突出交通建设的先导地位,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全力打造“通达、便捷、安全、和谐”的生态景观路、脱贫致富路、民生发展路、绿色腾飞路。规划实现各行政村主道通畅、5户以上自然寨通达、户户通水泥路;着力建设产业路、旅游路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完善村组道路安防工程,加大危桥改造力度,确保通行安全。

  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对应成立工作班子,落实领导包村、包片,干部包项目、包路段的工作机制,实现项目建设分级统筹。针对重点交通项目成立了指挥部,指派专人进驻现场,进行全方位监督和调度,实行常态化靠前服务,多样化督办推进,牢牢掌握施工质量的主动权。

  立体化布局,大手笔推进。地处 “一脚踏三省”之地,区位优势明显,该县着眼于民族贫困地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协作,结合湘西机场、吉茶高速、张花高速、209国道、319国道以及渝湘高铁、秀吉益高铁等铁路规划,完善县域农村公路网络布局,构建立体化现代交通体系。

  在“十三五”期间,该县规划建设重点交通项目总投资85亿元,其中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0亿元以上,重点围绕农村公路通畅、通达、安全、绿色、环保等目标任务,加快推进进村路、通组路、入户路、产业路、旅游路、村间道及窄路加宽、道路安防等工程项目建设,消除断头路,建好边际路,形成内联外通的农村交通网络。

  统筹各方资源 全力破解项目资金难题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是关键,也是难题。只有努力创新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才能不断提高资金综合利用效益。

  为突破资金“瓶颈”,加速项目建设步伐,花垣县不等不靠,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的原则,找准载体,大胆尝试符合政策、有利于项目建设的模式,扩大交通建设投资,先后筹措资金20.6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财政优先保障,用自己的钱办好自己的事。作为建设主体,该县将所需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优先保障到位。近几年来,县级财政投入交通建设的资金达1.36亿元,重点配套5户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及安防工程,超额完成省定25户以上自然村通达及安防目标任务。

  积极上项争资,用“上面”的钱办好“下面”的事。该县全面对接国家、省投资方向,全力争取交通项目进入规划“笼子”。2016年以来,争取国家计划内交通建设资金达1.2亿元,建设计划内自然村道路硬化及窄路加宽685公里,危桥改造61座,生命安全防护工程682.27公里;整合涉农资金5.204亿元,实施了贫困村、自然寨、村间道路、入户路等一大批农村交通扶贫项目建设,建设计划外通组入户道路1040.8公里,实施计划外危桥改造22座,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村群众出行“最后一百米”问题。

  搭建融资平台,用银行的钱办好地方的事。该县搭建了交通投、精准扶贫公司等融资平台,以农村公路、安保工程为项目主体,成功申请农业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村镇银行贷款。2016年以来,落实贷款资金2.4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危桥改造、安保绿化及管养、运营缺口资金配套,为创建“四好农村路”打下坚实基础。

  大力招商引资,用社会的钱办好大家的事。推进交通建设招商,与湖南建工集团成功签约,以PPP模式,投资9.8亿元实施紫霞大道、农业科技园区路网、产业基地连接线等农村旅游、产业道路建设。

  严格建设标准 开创交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按照“高品质、除隐患、强保障”的要求,结合“最美城镇、美丽乡村”创建行动,严格交通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严格安全标准。强化安全保障,加强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投入,认真做到安防工程“三同时”,实现所有村、组道路生命安防工程全覆盖。按照规范施工设计、完善监管制度、严把验收环节、坚持公开公示的要求,保证公路安全。目前,已建设完成危桥改造83座,生命安全防护工程982.27公里。

  严格质量标准。坚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建设双重标准,注重工程建设质量监管,把好工程建设材料准入、施工工序、工程监督、现场管理和工程检测等“五个关口”。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对承担重要运输任务的县道按国家二级路标准进行建设,对乡镇路坚持不低于四级路标准建设,对行政村主道力求应宽尽宽,路面宽度在4.5-6米之间。沥青砼厚不低于5厘米,水泥砼厚不低于20厘米。目前为止,全县所有新建农村公路质量检测合格率100%。

  严格考核标准。制订《花垣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绩效考核方案》,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建立健全联合督查机制,明确提出建制村通畅率100%,25户以上自然村、5户以上自然寨通达率100%,危险路段处治率100%,行政村通客班车率100%的目标任务。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制度,确保高质量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完善城乡路网 打造小康道路幸福快车道

  要想富,先修路。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目标,花垣县全力开启通向小康社会的幸福快车道。

  与循环路网建设相结合,修好“出行路”。加快完善城乡交通网络,该县建成各级公路2724公里(其中农村公路2490公里),公路密度达246km/100km2,超出全省平均水平。25户以上自然村和5户以上自然寨100%通水泥路,98%的农户入户路实现硬化。目前,已初步实现以城市为中心、以乡镇为依托、以村寨为节点的农村客运网络体系,实现了县城到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到境内乡镇“1小时交通圈”的建设目标,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极大改善。

  与产业建设相结合修好“脱贫路”。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的发展思路,依托精准脱贫十项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聚焦特色产业,结合山区特点,加快完善资源路、产业路建设。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设重要县乡道48.1公里、产业路173.4公里,带动发展茶叶、油茶、猕猴桃、蚕桑、烟叶等农业特色产业20多万亩,带动7万多群众脱贫致富。

  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修好“景观路”。围绕“边城茶峒、古苗河、蚩尤部落群、紫霞湖、崇山老卫城”五大旅游板块建设,加快农村道路美化、亮化、净化建设。实施道路民族化、特色化的装饰改造,设立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盛景、中国排碧金钉子剖面、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特色标牌,展示苗族地区的乡村风貌、文化特色。

  与矿区道路污染防治相结合修好“生态路”。实施“最美生态公路”建设,目前,累计建成103.2公里。结合花垣矿业发展实际情况,建设矿山运输专用道14条36公里,彻底解决矿山道路运输扬尘污染问题。

  城乡公交一体化 弹奏一曲悦耳动人“便民曲”

  交通关系民生大事,“四好农村路”建设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

  近几年来,花垣县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有机衔接。在“建好”上,实现了行政村全通畅、自然村和入户道路适度超前的目标;在“管好”上,通过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安排片区中队加强农村公路路政、运政管理,实现了农村公路管理全覆盖;在“养好”上,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公益性岗位安排,解决了村、组道路养护不到位的问题。

  当然,在“运好”上也是下了足功夫,2018年,该县全面启动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行动,各乡镇开通客运班车,基本形成了以包茂、张花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省干线为主通道,县乡村公路为脉络,四面相连的多层次交通网络。

  制订出台了《花垣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2018年——2028年)、《花垣县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驾驶员招聘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时间节点、要求步骤和具体工作内容,有效规范了示范县创建工作流程、范围和方向。完善了所有村、组道路安防,通过省级“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建制村全部开通客运班车,基本实现了百姓“出门就走水泥路,抬脚就上客班车”的美好出行愿景。

  “以前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腿泥,现在到处都是水泥路,一出门就可以坐上公交车了。”说道村里道路的变化,麻栗场镇溜豆村村民龙凤周的话语中流露满足感。

  按照农村人口分布、客流集散等相适应原则,以乡镇集市为主,将全县分为五个片区,分期分批投放农村客运车辆。采取“一县一公司、公车公营、统筹规划、乡村全通、价格惠民”方式,实行公司化经营管理,打通群众“美好出行最后一公里”。

  建立农村道路客运通行条件联合审查制度,审查合格后,再按照“因路定车型”原则,为客运公司提供车辆许可。严格对通车实地考察论证,层层签订责任状,逐车购全险种,全面安装GPS。截至目前,共投入不同车型的公交车176辆,开通15条农村班线。建设了农村客运站13个、招呼站268个。

  全面树立服务农村、方便群众、安全可靠、便捷出行宗旨,允许采取定线定班、一线带多村、定区域不定班、周末学生班车、赶集班车、节假日班车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进行运营。针对客源稀少,市场化方式无法开通和维持运营的冷僻农村客运班线,出台相应的补贴办法,落实相应的客运补贴,确保了全县客运班车“开得通,留得住”。

  如今,走进花垣县,一条条主干线畅通无阻,连通四方;一条条最美乡村公路蜿蜒于青山绿水间,连通村寨;一条条产业路延伸到田间地头和车间……织就了30多万花垣人民高效便捷的生活交通网。不久的将来,随着境内正在建设的湘西机场的建成通航,畅通、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以千帆竞渡争风流的姿态,无限拓展出“小康花垣”的幸福新蓝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