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余万亩林地的“平安答卷”
—— 湘西州森林防火攻坚新实践
4月,武陵山脉腹地,1700余万亩林地汇成绿的海洋,森林呼吸吐纳,舒朗壮阔,绿色已成为美丽湘西的主色调。
但是,在青山无恙的背后却是森林防火的严峻形势。
湘西州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在60%以上,林地面积1733.39万亩。丰富的森林资源,叠加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多发频发、森林火险等级持续走高等外部环境,防火难度居高不下。
面对严峻形势,2024年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森林防火工作安排,从防未燃、灭即燃、守长效等多方面发力,守牢森林防火底线,守护绿水青山。
布局“先手棋”, 以林长制压实防火责任
2月25日清晨,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莲台山林场护林员龙再青循着印记,开始巡山打卡,观察周围环境、检查电子设备、排查火灾隐患。这是全州9000余名护林员每天的日常规范,只为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
作为省重点林区,湘西州以深化林长制改革为突破口,下好责任落实“先手棋”,构建起“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全域覆盖”的防火体系,实现了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全面提升。
州委、州政府将森林防火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靠前调度,建立四级林长责任链条,通过发布林长令、划分林长责任区域和落实“五级包保”责任等方式,将防火责任细化到山头地块,各级各相关部门扛牢责任、密切协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目前,湘西州已建立完善“一长四员”(林长+林业科技员+护林员+监管员+执法人员)森林防火网格化管护体系,切实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截至2024年,全州划定管护网格9126个,设立各级林长6139名,配置护林员9131名、林业科技员270名、监管员1493名、执法人员562名,将管护责任落实到每个网格,打通了林草资源保护“最后一公里”。
“森林防灭火‘131’机制要求10分钟内查阅火情信息,30分钟内护林员抵达热点现场,1小时内完成火情热点核查、处置与反馈。”在吉首市森林防灭火“131”机制培训现场,森林防火创新机制引起护林员们的特别关注。
2024年,湘西州依托林长制核心优势,深入推行森林热点火情快速核处“131”机制,实现火情“打早、打小、打了”目标。
不仅将“131”机制纳入“一长四员”培训内容,还将“131”机制执行情况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对派发热点火情处置到位的生态护林员按月发放现金奖励。
通过林长制统筹协调、网格化精细管理、快速响应机制精准处置的三维联动,湘西州实现了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全覆盖、火情处置效率大提升。
走好“本手棋”, 以源头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野外用火需提前报备,报备后用火也更放心了。”3月,正值春耕农忙时节,保靖县迁陵镇花井社区居民瞿永超自觉提前一天向村委会提出用火申请。
管好野外用火,就抓住了森林防火工作的“牛鼻子”。为纠治野外用火乱象,2024年3月,州林业局会同州人大法制委和农业委及州直司法、应急、民政等部门,积极推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野外用火管理若干规定》地方立法,采取小、快、灵的方式,对野外用火相关管理规范予以明确,并依法将野外用火备案、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
严格执行、便利高效的野外用火审批(报备)制度,是全州火源精准管控机制的微观体现。2024年以来,全州坚持“主动防、超前治、全力疏”与“勤排查、早发现、快整改”协同推进,累计受理野外用火报备(审批)申请并安全完成用火7.5万余起、监火人员达12万多人次,排查并整改火灾隐患439起,制止违规用火行为904起,切实消除潜在风险。
在制度刚性执行的同时,柔性引导也在同步推进。“纸钱祭扫太危险,换成菊花吧。”在凤凰县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对上山人员进行火种检查,有序劝导入山人员不携带火源,既守护山林安全,又培育文明新风。
古丈县的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169.8公顷土地上,森林野蛮生长,呈现原始自然流畅的美感。保护区内,防火宣传车穿梭于村寨之间,配合“敲门行动”、村村响广播、密集设置的警示标识等,构筑起全天候防火宣教网络。
“这里森林面积大,林下可燃物多,区域内共13个行政村、5000多人,一年365天都是防火关键期。”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说,只有培养群众防火意识,推进宣传教育常态化、全覆盖,才能构建起群防群治、覆盖全域的社会化防控体系。
为强化防控体系的传播效能,2024年,全州创新构建应急广播联动机制。依托文旅局应急指挥中心的技术支持,新建的应急广播系统实现防火信息直达乡村末梢,在紧急火情通报和日常防火宣传中发挥即时传导作用。
通过制度约束、科技赋能与人文浸润的有机结合,湘西州正织就一张立体化森林防火安全网,让绵延的青山在科学防控中永葆生机。
下准“妙手棋”, 抢抓机遇提升防火基础能力
2月底,莲台山林场入口处,一条3米宽的防火应急道蜿蜒伸向密林深处。多年的泥泞土路,在增发国债森林防火项目支持下,已变成干净、平整的沥青路。
这条去年12月底竣工的路虽不算宽阔,却承载着重要使命——近6公里的延伸使得消防车能快速抵达火险区域实施扑救。
在相距60公里的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公里盘山防火应急道正发挥着多重效益,既为森林安全架设屏障,又为村民打通产业运输通道,实现防灾与民生的有机统一。
湘西州2024年森林防火基础能力建设交出亮眼答卷:总投资2.4亿元的两个增发国债项目,新建高标准生物防火林带270公里、森林防火应急道路337.18公里;森林防火基础能力提升“两年行动”累计完成生物防火林带1060.9公里、生土阻隔带882.2公里、防火道220.4公里、消防蓄水池22343立方米,全州森林防火基础更加厚实。
“滴滴滴,滴滴滴……”在保靖县林业局,中国铁塔森林智保系统发出预警,实时捕捉到长潭河镇水银村的疑似烟点,工作人员宋夏怡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与乡镇取得联系,调度护林员前去查看。
“这套监测系统,具备火情预警、资源分析和病虫害监测等复合功能。结合乡镇分级监测机制,将传统人防转化为精准技防。”宋夏怡说。
随着林地信息化发展,湘西州森林防火从“人防”到“技防”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2024年,全州结合视频监控、铁塔哨兵、无人机巡护等科技手段,使得重点区域巡护和监测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做到火情早发现、早处置。
森林防火做好“防”,也要备好“战”。村民烧田坎时不慎引发火灾险情,威胁周边房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接到扑火指令后,扑火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火场进行扑救,通过各队伍的通力合作有效控制现场火势,成功扑灭山火。
在2024年泸溪县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暨森林扑火技能比武竞赛现场,全县12支参赛队伍同台“打擂”,展示了技能过硬、装备齐全、调度有方、处置迅速的应急战斗力。
湘西州加大重点林区和基层的森林防火消防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森林防灭火实战能力。目前,全州成立了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等20余个微型消防站,配备专(兼)职消防队和村级物资储备库,突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重点林区,打造了21支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有效提升了基层和重点林区的森林防火早期处理能力。
国有林场和各乡镇均编制了《森林防灭火应急预案》,同时,与周边县市不定期召开联防联控会议,建立火情信息共享系统,构建协同作战、互援互救的跨区域防灭火格局。
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的大事。州林业局以最周密的部署、最严格的作风、最务实的举措抓实森林防灭火工作,为建设美丽湘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林业生态力量。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