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在湘西大地种下“致富珊瑚”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窗,照亮了这间60平方米的智慧菇房。整齐的菌架上,一簇簇形如白玉珊瑚的蘑菇正奋力舒展。一个身着简单工装的年轻人穿梭其中,动作熟练地查看、采摘。
年轻人叫张超,是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大三学生,也是吉首市乡振食用菌工作室负责人,更是这间智慧菇房的“掌舵人”。晨雾还未散尽,这位大学生创业者的一天,早已在菇房的盈盈生机中悄然开启……
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张超坚信脚下这片热土是创业的沃土。2022年,他与10名吉首大学学子共同创立了“湘仲”蘑菇项目,依托杜仲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开启了珊瑚猴头菇的驯化研究。
“珊瑚状猴头菌是在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时发现的罕见大型真菌。根据记载,珊瑚状猴头菌主要分布在东北、青藏及甘肃等地,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是一种优良食药用真菌,营养价值较高。”张超介绍说。
在驯化研究过程中,团队发现,利用湘西常见的杜仲残余生物质作为培养基,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显著提高珊瑚猴头菌菇的产量和品质。这一发现,让整个团队为之振奋,“湘仲珊瑚猴头菇”也由此得名。
“湘仲珊瑚猴头菇不仅名字独特,更有着显著的优势。经过检测,菌菇不仅氨基酸含量高,更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独特的珊瑚状形态更成为市场稀缺卖点。”张超说。
走进60平方米的智慧菇房里,温湿度自动调控系统呵护着菌菇生长,每平方米年产量达262.5公斤,成本仅5元的菌包,产出的鲜菇150克售价为15元。同时,还衍生出了菌干、功能面条等副产品,相关生产装置及技术已申报3项专利。 都说万事开头难。谈及创业,初创阶段的资金难题,曾让张超团队举步维艰。2024年底,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进校园活动为他们送来了转机。
“变废为宝、将废弃物资源化,专家评委说我们做的是‘绿色经济’,项目获得了基金支持意向,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张超感慨道,“政策扶持、政校搭台、导师指导、资金支持,这些助力都是点亮我们梦想的火种,也让我们创业底气更足。”
对于未来,张超也有着清晰的规划。
“湘西的青山绿水是‘湘仲’蘑菇生长的天然温床。我们计划以湘西为起点,逐步覆盖全省,让‘湘仲’成为湘西特色食用菌领军品牌,预计到2028年,销售额将突破2000万元。”这一宏伟目标不仅展现了张超团队的创业雄心,也为湘西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业不必去远方,湘西也是好地方。”
张超,这位“00后”创业者,正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他的蓝图中,“湘仲”品牌将沿着张吉怀高铁走向全国,从深山瑰宝变身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他们的青春梦想如同珊瑚猴头菇的丛生枝丫,在湘西这片沃土上绽放出耀眼光芒。
记者手记:
站在智慧菇房里,看着张超指尖抚过珊瑚状菇体的专注神情,忽然懂得了什么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当“00后”用生物科学知识让野生菌在湘西沃土重生,当杜仲废料化作高附加值产品,青春与乡土的碰撞正催生最生动的创业课。那朵在晨光中舒展的“白玉珊瑚”,也将为乡村振兴路上最鲜活的青春注脚。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