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县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纪实
“这笔资金如同及时雨!”日前,凤凰县某饮用水企业负责人田某看着账户上到账的500万元贷款,如释重负。这家省级“小巨人”企业因承接新项目急需资金,融资协调专班走访了解到该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组织政银企三方“会诊”,中国银行凤凰支行结合企业轻资产特点,迅速为其投放500万元“知识价值信用风险补偿贷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这是凤凰县倾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生动缩影。
去年以来,凤凰县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及省州关于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工作部署,将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位推动,构建协同新格局。 凤凰县迅速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任召集人,县发改局、凤凰金融监管支局双牵头,多部门、乡镇(园区)及9家银行机构共同参与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该机制职责明确、力量集中,搭建起政银企高效对接的“连心桥”。首创“1+1”(地方政府+银行机构)协同走访模式,组建28个联合工作组,深入全县17个乡镇(园区),实现“千企万户大走访”市场主体全覆盖。通过高频次协调会、座谈会,统一思想、优化流程、压实责任,确保金融机构“应贷尽贷”“敢贷快贷”。
精准施策,跑出纾困“加速度”。机制运行突出精准性、实效性。通过大走访全面摸排,动态建立“申报清单”1386户、融资需求14.54亿元和“推荐清单”1144户、融资需求10.30亿元,为精准对接奠定基础。强化过程管理,开展业务培训、建立调度群、专班领导一线督导,确保服务高效。聚焦普惠重点,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薄弱领域支持。大力推广“无还本续贷”,今年以来累计办理434笔、金额4.3亿元,有效缓解“过桥”难题,显著降低融资成本。截至5月末,全县无还本续贷余额达18.22亿元,较年初增长25.66%。着力破除信息壁垒,深入园区为企业“量体裁衣”定制方案,截至5月末,全县产业园区企业贷款覆盖率超90%,贷款总额达13.20亿元。
紧扣特色,赋能文旅产业。紧扣凤凰县文旅重点产业,专班主动对接文旅部门,建立健全凤凰县重点文旅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库,引导银行对符合条件且发展前景较好的旅游项目、旅游景区、酒店、民宿、旅行社、旅拍公司等重点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加大信贷投入。针对旅游企业抵押物不足等痛点,引导银行机构创新推出“民宿贷”“旅拍贷”“旅邮贷”等专属产品,同时通过“银担e贷”等产品引入政府性担保机构,降低信贷风险。截至5月末,全县各银行机构发放文旅产业贷款24.02亿元。
多措并举,营造暖企好环境。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凤凰融媒、微信群、对接会、座谈会、商会活动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融资协调机制和惠企政策,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消除政策“温差”,提升企业知晓度和获得感。将融资协调工作融入“湘商回归 返乡创业”等重点活动,主动靠前服务,传递政府支持小微企业的坚定决心和金融服务的温度,有效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
截至2025年6月13日,全县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累计为1028户小微企业提供授信支持6.88亿元;实际为1014户发放贷款5.29亿元,有效满足了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在有力金融支持下,截至5月末,凤凰县各项贷款余额突破214.41亿元,较年初增长3.57亿元,存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
凤凰县的实践深刻诠释了“政府有为、金融有力、市场有效”的协同理念。其经验表明: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与高效协同机制是破题关键;深入一线的精准摸排与动态管理是实现供需匹配的基础;优化金融供给与创新服务模式是提升获得感的核心;全方位的政策宣传与氛围营造是凝聚共识的保障。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是就业和民生的重要载体,蕴藏着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凤凰县将以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持续深化融资协调机制,精准浇灌小微企业成长沃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充沛的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