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湘西时政

“山石之光”耀山乡

2025-07-01 07:50 作者:朱小东 来源:团结报 【字体:

  —— 古丈县岩头寨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就像种庄稼需要持续耕耘一样,与孩子们的结对帮扶不是一时热情,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温暖守护。”6月5日,北京大学志愿者应玥通过视频连线,与古丈县岩头寨镇四年级学生进行着温馨互动。

  近年来,古丈县岩头寨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耕“山石之光”党建品牌,创新推出“聚光·乡镇学堂”“追光·青年课堂”“融光·思政讲堂”三大特色工程,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效能基层治理‌,探索出一条山区乡镇精准化、精细化治理的新路径。

  “聚光·乡镇学堂”

  织就基层治理“关爱网”

  “这幅画是我感谢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家升哥哥为我们捐赠学习用品!”“这是我写给湖南师范大学大姐姐的信,她演示的气象实验真的好神奇!”……贴在岩头寨镇九年制学校四年级班级黑板报上的一份份感谢信,不仅是“聚光·乡镇学堂”跨越山海的情感共鸣,更是‌基层治理中社会协同、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有力见证‌。

  学校里,帮扶祝福相册、视频,堆满书籍的读书角,崭新的体育用品,都在无声诉说着外界关爱对孩子们精神世界的滋养。“聚光·乡镇学堂”作为“山石之光”党建品牌的‌教育帮扶主阵地和‌基层治理中资源整合的重要平台‌,已精准链接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超60名大学生志愿者,累计开展学习经验分享、趣味科普讲座等助学活动23期,成为弥补乡村公共服务短板、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社会融入的“治理末梢”力量。

  在“山石之光”党建品牌引领下,岩头寨镇“聚光·乡镇学堂”得到了该县共青团委员会、教体局、妇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精准对接高校与社会资源,为172名学生争取教育助学资金5万多元,募集文具包、体育用品等600多套(份)。这些资源‌有效缓解了困境家庭压力,优化了乡村教育生态。

  “追光·青年课堂”

  锻造基层治理“生力军”

  “3、2、1,辩论开始!”近日,在岩头寨镇政府会议室内,主持人话音刚落,每月一期的“追光·青年课堂”迎来了一场围绕“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激烈辩论。8名青年干部唇枪舌剑,思想火花四溅。这不仅是思维的碰撞,更是‌基层治理者面对新课题的实战预演‌。

  “追光·青年课堂”作为“山石之光”党建品牌的干部培育项目,创新构建“必修+选修”课程体系,打造了青年读书会、经验座谈会等能力锤炼平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植基层。青年干部研学小组采取“互学+共研+同行”形式,聚焦关爱留守老人、如何破解本地茶叶品牌推广瓶颈等议题开展深度调研,推动培育了羊肚菌、提督贡米等特色产业,累计形成10余篇调研文章和200多篇信息通讯。

  2023年4月以来,岩头寨镇已累计开展“稻田大练兵”“青春茶山行”等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参与志愿服务超800人次。当前,“追光·青年课堂”已成为青年干部‌知识增长的“加油站”、信念淬炼的“熔炉”,为基层治理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生力军”。

  “融光·思政讲堂”

  夯实基层治理“同心圆”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岩头寨镇的“融光·思政讲堂”给出了新的答案:组建青年讲师团,善用“本土讲师团”,用“乡音土话”讲“家国大事”‌。

  “融光·思政讲堂”是“山石之光”党建品牌强化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其核心密码在于系统“理解好”,彻底“沉下去”:青年宣讲员将政策与村里的新变化、好典型结合,编制通俗易懂的山歌、快板,实现了政策宣传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升级;“羊肚菌书记”张敏、乡村矛盾金牌调解员宋有林、古丈毛尖非遗技艺传承人张远忠等20多名本土讲师,成为了政策传播的“金话筒”;将思想引领‌无缝织入非遗传承、产业发展等乡村生活的日常肌理‌,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故事编入传统剧目,打造特色农耕走秀、丰收鼓舞等节目,让党的惠民政策、乡村振兴蓝图,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浸润人心,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共建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长期的坚持成功锻造了队伍,讲师们从“不会讲”成长为群众的“贴心人”,群众从“听不懂”转变为“乐意听”。

  “聚光”点亮希望,“追光”砥砺担当,“融光”凝聚共识。岩头寨镇的“山石之光”党建品牌,‌精准聚焦基层治理的核心需求与关键环节‌,破解山区教育均衡、青年干部成长、基层思想引领等难题,进一步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如今,一幅‌以党建为统领、高效能基层治理为支撑‌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岩头寨镇的山水间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