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务联播 > 部门动态

州移民局作风评议推动工作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2012-03-22 00:00 作者:谢海平 来源:中国湘西网 【字体:

    2011年州移民局创新方式抓评议,勤廉为民转作风,务实高效督整改,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作风公开评议,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评议,机关干部作风得到强化,宗旨意识明显增强,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尤其是在争资上项、服务发展、改善民生和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群众的赞誉,推动全州水库移民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三个环节  念好“三字”经

  抓“听”、“改”,促成“效”。抓二促一,悉心念好“三字”经,逐字狠下功夫抓落实,是我局开展公开评议的基本经验。

  (一)抓实“听”字环节,找准方向转作风。

  听,是改的前提条件,贤者亦集思广议,以济其事。虚心听取外部的意见,有助于自身的改进和发展。为此,我局在抓“听”字环节上下功夫,把公开评议当作增进与群众联系的重要形式,从主动评和组织评两个层面,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机关和干部作风的建议和意见,认真查找机关干部作风中影响库区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是自己找,主动评。我局主动自查自纠,在州作风评议办公室公开评议之前,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上门走访等多种方式,在全州库区广泛征求服务对象、库区干部、人大代表等7类人员对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产业开发、移民培训等9个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全州移民系统先后召开座谈会8次,发放收回问卷257份,收集整理对移民工作的建议和意见12条,并及时召开会议通报情况,研究讨论,自查自纠,整改不足。

  二是配合找,组织评。我局积极配合、参与州作风评议办公室开展的机关干部作风公开评议,领导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参加公开评议大会,面对面的和评议代表进行座谈,认真了解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州作风评议办公室采取座谈了解、明查暗访、问卷调查、公开评议等方式,并在《团结报》、中国湘西网设立公开评议专栏,开辟手机短信和电话评议平台对我局进行公开评议,共收集到《评议表》3069份,收到移动手机短信回复175条,声讯外呼调查50人,批评、意见和建议278条,综合归纳为15条。我局采取主动评和组织评的方式,多层次、多方面收集听取社会意见,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科学研判努力方向,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改进工作方法,优化发展环境。

  (二)做好“改”字环节,落实责任强措施。

  “改”是改良和改进,是革故鼎新,是内因和外因互相渗透,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为此,我局在整改环节狠抓“五个结合”,即:整改工作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与推动移民系统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相结合,与解决移民系统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相结合,与移民系统为民办实事相结合,与加强党建相结合,进一步做实“改”字文章,将公开评议收集到的移民期盼和愿景,提升归纳为对上争政策、自身严管理、为民优服务三个层次,并根据岗位职责分解细化到人,强化督办催办,实行问责问效。

  一是对上争政策。加大投入改善库区民生,是公开评议反馈的主流声音。我们将整改责任落实到局领导、办公室和法规科,具体措施为:1、学好用活政策。学政策、用政策、谋发展,把握形势和机遇,努力从政策面上争取支持和投入。2、加强提升宣传。加大对移民工作宣传推介,提高社会影响,凝聚发展合力。3、深入调查研究。主动深入基层,经常性开展调研活动,掌握全州移民建设与管理的实际,探索新时期移民工作新方法,新思路。

  二是自身严管理。依法履职,加强行业管理是公开评议反馈的热点和难点。我们将分管财务、内务副局长,纪检组长作为落实整改的主要责任人。具体措施为:1、加强内部管理。修订健全制度,严格干部管理,按规定提拔使用干部,确保机关高效运行。2、加强移民资金监管。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纪检组长监督责任制实施暂行办法》,加强项目实施和管理,实行资金内审和后扶监测评估,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资金、干部安全。3、实行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实行了“六公开”,即“机关党务公开、移民法规公开、岗位责任公开、工作纪律公开、廉政规定公开、社会监督公开。”确保移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是为民优服务。为库区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是评议反馈的更高要求。分管业务局长和业务科室是落实整改的责任人。具体措施为:1、完善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大力实施基础建设,着力改善移民生产生活环境。2、发展移民产业。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建设核心产业示范基地,推进产业化经营,实现产业兴库、富民。3、加强移民培训。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高移民素质,加快转移就业,为库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4、做好维权维稳。落实稳定工作责任,畅通移民诉求渠道,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开展移民执法检查,维护移民合法权益。在接待移民上访时,做到“三声三一样”,“三声”即“进门有迎声、询问有答声、出门有送声”;“三一样”即“移民态度好坏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亲切、忙时闲时一样认真。

  (三)提升“效”字环节,助推工作上台阶。

  通过虚心听取意见,落实整改责任,强化整改措施,认真逐条对照抓好抓实,推动了移民工作健康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新的跨越。

  一是自身建设再上台阶。我局以党建工作总揽全局,创先争优、负重奋进,积极探索发展思路,着力破解发展难题,移民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是湘西州唯一获此殊荣的州直单位。全年获全省移民工作、州党政班子绩效考核、州政府主要工作绩效评估、州为民办实事、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州信访工作等14个省州先进奖项,开创了自身建设新纪元。

  二是基层建议直谏中央。通过开展公开评议机关干部作风了解到,近年来市场物价上涨,导致了移民补贴相对购买力锐减,失地、少地移民生活出现危机,库区移民要求提高后扶标准呼声强烈。为此,2011年8月,我局会同州委办信息科专题调研,并撰写了《基层建议: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标准调整机制亟待建立》的文章,直报中央,为民请命。该文被中办《每日汇报》单篇刊发,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移民局迅速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于9月上旬,召集湖南省、湘西州移民局负责人进京,专题研究,决定在湖南、湘西开展特困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以解决此类移民生产生活困难等问题。随即,国家三部委先后两次亲临湖南调研,听取基层意见,研究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湖南省5个县作为特困移民避险解困全国试点县,先行先试,为全国解决此类问题积累经验和现场。省委、省政府领导指出,湖南作为全国唯一的试点,这是中央有关部委对湖南的信任,要把试点办好、办出特色、办出模式。我州永顺、保靖、古丈三县纳入了试点县范围,规划人口14708人,预计可争取国家资金近6亿元。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对做好试点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州政府将移民避险搬迁工作纳入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1115”工程先行项目,是扶贫攻坚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将为我州彻底解决特困移民问题,保障和改善库区民生创造先机。我州今年将全面启动三县试点工作,并着重抓好纳入省为民办实事对州考核指标3220人的避险搬迁任务,其中古丈县841人、永顺县956人、保靖县1423人。

  三是改善民生成效显著。1、后扶政策全面落实。完成全州库区移民后扶直补、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2亿元,实施了159917人的直补和项目扶持,发放移民后扶基金9595.02万元,完成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移民培训等项目投资7650万元,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62元,比增12.1%。2、移民产业提质增效。新开猕猴桃6884亩,茶叶3217亩,金银花6702亩,品低改优质柑桔果园15717亩,新建移民种植业基地7个,面积12930亩。扶持了100名青年移民从事15类创业项目。3、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建成人畜饮水项目49处,解决了2.3万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修和改善137个移民村公路,修建道路172公里;实施移民培训7368人次,中长期职教新招移民161人。4、维权维稳落实到位。抓好了大兴寨水库前期工作,完成了实物指标调查;完成了竹篙滩移民安置和库底清理。落实了维稳责任,畅通了诉求渠道,2011年没有出现一例移民群体到州、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到省上访仅1人次,到州上访8批22人次,同比下降了38 %。

  二、创五项机制,深化评议成果。

  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深化公开评议成果,探索施行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模式,形成了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效机制。

  “一”即第一书记制度。针对移民村基层组织薄弱,战斗力不强的实际,从2008年5月开始我州探索建立重点移民村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度,延伸了工作手臂,形成了强大合力。第一书记的成功推行,加强了移民库区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基本实现“村干富、村民富、集体富”的目标。两轮第一书记制度整合30多个部门资金4.63亿元,重点移民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发生了极大变化,村组织“软、弱、涣、散”的现象明显改善,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每个村平均在1万元以上。2011年,中央创先争优第1639期简报专刊登载了题为《湘西州建立第一书记制度破解后进党支部转化难题》的文章,对第一书记工作制度的探索和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推介。

  “二”即两年制职业技术教育。针对移民培训时间短,加之仅限于传统农业实用技术,只能解决移民“打短工”的问题,我局对移民子弟实行“9+2”订单式移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即对移民子弟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2年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地学习动漫、服装设计等紧俏专业,真正使他们实现稳定就业,走出一条“库区移民脱库离农发展和异地脱贫”的路子。

  “三”即“三三三”青年移民科技创业。针对青年移民创业有激情,但缺科技、缺资金、少项目的实际,我局依托科技部门的力量,整合部门资金,实施了“三三三”青年移民科技创业“启航行动”,计划3年投资300万元,扶持300名青年移民科技创业,让青年移民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人,带领移民长富久富。目前,已整合创业资金700万元,扶持143名青年移民实施了网箱养鱼、种猪养殖、百合开发等15大类特色种养项目开发,创业户年均纯收入在1.25万元以上。

  “四”即“四轮驱动”。为推进各项决策实施,促进各项工作落实,探索建立了“四轮驱动”工作机制,全面开展移民工作绩效考核。州政府将移民工作纳入了县市社会发展考评指标;县市人民政府把移民工作纳入了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范围;州移民局对县市移民局实行绩效考核;州移民局对内部科室和人员实行绩效考核。

  “五”即五项措施加强自身建设。为加强移民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执行力,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建立日常工作月讲评制,按月点评、督办;二是实行指纹考勤制,规范机关内部管理;三是推行专项资金纪检组长监督责任制,强化资金监管;四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争取各级各部门对移民工作的支持;五是推行“三制一卡”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进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