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务联播 > 部门动态

州委政法委、州公安局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构建和谐新型农村

2012-08-20 00:00 来源:团结报 【字体:

    吉卫镇白岩村位于花垣县西南部,距县城40公里,辖5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有185户、856人,党员20名,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2011年初,州委政法委、州公安局联合扶贫工作组入驻该村,团结带领村支“两委”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一手抓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带动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探索出一条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一、 健全组织,完善机制,构建社会管理工作体系   

  近年来,白岩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多、儿童多、老人多、青壮年少的“三多一少”现象凸显,社会管理基层基础日趋薄弱。针对该村实际,在镇综合办的指导下,村支“两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村级综治工作平台建设,着力构建“两委一站”村级社会管理体系。一是配齐配强“两委”班子。在去年的村支“两委”换届中,采取党内民主选举和“海选”的方式,组织村官民选,选好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麻霄斌当选为村主任,村班子的整体素质、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二是规范综治工作运作机制。进一步整合力量,着力构建综治工作站、村警务室、治保会、调委会、群众工作联系点、610工作站“六位一体”的村级综治工作大平台,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职责和制度,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三是加强和创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重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对基层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和党员意识的教育,通过开展各种有效的活动,使党员亮明身份,发挥作用,成为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富民政策的执行人,社会稳定的维护人。加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把活跃在经济一线的科技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村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青年及时纳入视野,重点培养。  

  二、更新观念,精细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模式  

  围绕构建“和谐平安白岩”目标,全面推行“三员两警一户”综治维稳工作法。一是双向任职,创新警务工作。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由镇派出所所长到村兼任第一主任,推选年轻村干部任辖区派出所驻村辅警,实行公安民警与村干部“1+1”双向任职模式。明确了职责任务,民警村官和村官辅警实行双向任职、双向担责、双向考核。民警村官负责参与村社会矛盾化解,指导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帮助建立村级警务室,指导群众开展治安巡逻等工作。村官辅警负责协助民警村官开展工作并抓好村级综治各项工作的落实。村官辅警麻霄斌说:“有了派出所发的辅警聘书,面对群众时,我是干部,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时,我是‘警察’,做起工作来更有底气了!”同时,落实场所,建起了规范化的村警务室,按照“一册民情记录本、一张联系卡、一本台账、一个警务栏”四个一的标准开展日常工作。二是区、户、员结合,创新治安网格化管理。按自然寨把全村分为5个综治工作责任区,每10户农户组成一个综治小组。村五大主干分别联系一个综治工作责任区,村支部推荐党员和群众推选有威望、有号召力的村民担任综治责任区区长和综治小组组长。综治责任区长和小组长同时兼任区、组内的社会治安员、矛盾调解员和民情信息员。三是开展电话联防,创新治安防控机制。在传统的人防、物防的基础上,以村综治小组为单位组建移动电话集团用户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电话联防。  

  三、多措并举,全民参与,提升社会管理自治水平  

  着力强化村民自治,增强村民自我管理和服务意识,深化村级平安创建活动。一是党员公开承诺,发挥模范作用。全体党员与村委签订综治维稳公开承诺书,主动接受村民监督和评议,通过承诺落实党员综治维稳责任。党员区长和小组长利用地利缘熟、群众信任的优势,随时排查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掌握社情民意,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开展评比活动,深化平安创建。大力开展平安村民小组和平安家庭创建评比活动,先后有6个村民小组被评为“平安村组”,112户农户被评为“平安家庭”,进一步提升了村民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三是制定《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治。按照村支部和村委会研究,提交村民代表讨论,形成草案报镇综合办审核,村民会议表决,张榜公布、政府备案五个程序制定了《白岩村村规民约》,共有5章27条,涉及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禁毒禁赌等方面内容。四是发挥“五老”优势,化解矛盾纠纷。为发挥老党员、退职老干部、退休老职工、退伍老军人、有威望的老年人经验丰富、热心村里公益事业的特点,由村党支部组织成立“五老”调解小组,参与村级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和事务管理,使一些矛盾和纠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  

  四、调整结构,夯实基础,推动村级社会管理全面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转变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围绕民生,加强服务。   

  白岩村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目标,坚持管理与发展并重。一是发挥大户示范,实现产业调整升级。全村共有种植大户23户、养殖大户7户、加工大户2户。大户带动,工作组扶持,今年全村烤烟种植面积1027亩,较去年增加800多亩,种植面积跃居全镇第一位,可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烤烟生产为主的支柱产业初具规模。二是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实施改善民生“五大工程”。实施“帮扶工程”,助办村小,健全设施,解决29名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多方协助,筹措资金10.8万元,帮助37名大中学生解决上学难问题。积极争取,落实政策,全村共筹集困难救助、农村养老保险金、新农村医疗合作金、社会保险等资金22.208万元,惠及全村。争取资金,帮助新建村民房屋25栋。实施“村部建设工程”,新建建筑面积达350平方米的集村部、医务室、学校、农家书屋、远程教育、警务室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公楼;实施“电网改造工程”,对农网供电线路实行提质改造;实施“通达工程”,硬化村间、入户道路3.8公里,修建机耕道10.6公里;实施“饮水治水工程”,完成排洪渠整修、清理3.5公里,建300立方和50立方蓄水池共9口,铺设供水管道9公里,满足农业抗旱和人畜饮水的需要。三是丰富文化生活,树立良好村风民俗。组建苗鼓队、舞狮队、文艺表演队、苗歌队等村级文艺队伍,队员达100多人。文艺队伍利用农闲时间,自编自排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计划生育政策、文明创建活动、尊老爱幼等方面内容的节目,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教育引导村民,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进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