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务联播 > 部门动态

州民族体育学校着力推进体教融合工作

2022-01-20 08:23 作者:田 辉 覃新风 张桂萍 来源:团结报 【字体:

  擦亮湘西体育的靓丽名片

  —— 州民族体育学校着力推进体教融合工作

  从悉尼奥运会,到北京奥运会,再到里约奥运会,我州培养和输送的体育健儿先后斩获了4枚奥运金牌,并两次打破世界纪录和奥运纪录,涌现出杨霞、龙清泉、向艳梅3名奥运冠军,湘西竞技体育也因此蜚声海内外。成绩的背后,州民族体育学校功不可没。

  州民族体育学校创办于1976年,是一所训练、文化学习、食宿三集中的湖南省地级重点体校。近年来,该校破解体教融合的难点痛点问题,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在保障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畅通体校学生升学渠道、丰富青少年体育赛事供给等方面进行探索,积累了经验,也取得了成绩。

  实施竞技夺牌,体教融合发展优势有力彰显

  教育和体育密不可分。尤其是竞技体育,如果没有教育的全力支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近年来,该校以深化体教融合为抓手,大力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和“精品战略”,不断探索体育特色发展之路,仅2021年,就向省队输送高水平体育人才10余人,其中输送运动员姚潇获得全国国际式摔跤锦标赛暨十四届全运会预赛冠军,向艳梅获得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女子举重76公斤级冠军,龙金宝夺得男子攀岩速度冠军。在2021年湖南省中学生第四届运动会上,该校更是取得了湖南省青少年举重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摔跤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二名、柔道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二名、拳击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获得青少年拳击锦标赛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荣誉。同年,该校高考升学率高达73%,体教融合优势得到有力彰显。

  据统计,近30年间,该校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各类大型比赛中摘金夺银,共获得国际比赛金牌57枚,全国比赛金牌78枚,多项体育项目破(超)全国纪录、世界纪录,竞技体育比赛成绩和人才输送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推广优势项目,体教融合后备人才基础不断夯实

  举重、田径、摔跤、柔道等竞技训练和秋千、高脚竞速、蹴球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该校的优势项目。为切实推广好这些优势项目,该校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1加1大于2”效应,实行文化送教、体育送教、场地共享、互补短板等适合体校学生的文化教学模式。探索体教深度融合可以复制的样板,切实加大州直学校、各县市学校与该校合作办学衔接力度,选拔好体育苗子。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体育特长生招生机制和参加高校单招办法,打通了省、州、县、校四级衔接顺畅的体育人才输送“绿色通道”,这些举措充分调动了体校教练员和学校体育教师培养输送体育人才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该校大力强化共建工作,实行师资互派,先后从学校选派了17名优秀教练员到州二民中、州溶江中学、州民中、州附小、州幼儿园5个州直学校,参与规划体育教学、培养专职体育教师、选拔体育苗子、组建学校代表队、实行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精品工程等,推动了州直学校体育持续快速发展,夯实了青少年后备人才基础,逐步形成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输送配套体系,学校呈现出了“名将老将宝刀不老,新秀小将不断涌现”的良好发展势头。

  加强队伍建设,体教融合人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为切实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体校招生的吸引力、办学的活力和魅力,该校积极用活人才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挑选优秀教练员进入人才库,为缺少体育师资的高中体育特长班提供专业的教学和教练服务,多形式多渠道帮扶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体育运动,为愿意参与竞技体育的学生创造升学机会,并积极加强与全州体育教师和社会指导员的沟通交流,实现教练员、体育教师、社会指导员融通融合。

  与此同时,该校大力实施“名师名教”工程,及时充实师资力量,选聘优秀教师教练,鼓励退役运动员到学校当教练员,鼓励教师教练全员参加线上、线下培训。为不断提升文化教师教练员业务能力素养,该校不断探求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做到管理有制度,训练有目标,经费有保障。在教练中推行聘任制、目标管理制、风险抵押制、末位淘汰制和绩效工资制等。激励机制的建立,奖励政策的落实,极大地激发了教练和学生的训练热情,调动了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业余训练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荣誉和成绩,见证了湘西竞技体育的实力和发展,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掌声和赞誉。如今,竞技体育已成为湘西人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骄傲,州民族体育学校更是成为擦亮湘西美丽新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