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育巧匠——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吉首幼师”)秉持“根植吉首,服务湘西”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致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坚持多元育人 厚植成长沃土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养成教育制度,思想道德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养成教育内容,分模块、分年级、分阶段的养成教育实施模式,师评、自评、互评的养成教育评价体系,以及校企家三方共同建设的养成教育共建体制。通过志愿服务、书画展、运动会、艺术节、读书节、文明风采、清廉文化教育、劳动实践、竞技比赛等活动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明水平,全方位营造优良的校园育人环境。同时,将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让学生在锻炼专业技能和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此外,学校还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校企座谈、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形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深化职普融通 探索多样路径
吉首幼师致力于打造“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人才培育“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样化路径选择。
在横向上“融”方面,学校积极探索校校合作新模式,加强与普通高中教育在师资互聘、课程互享、学分互认等层面的衔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培养,夯实全面发展基础。如2022年同吉首一中合办职普融通班,班级由吉首一中实施管理,吉首幼师参与管理,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多元化学习平台和发展空间,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在纵向上“通”方面,畅通职业教育的升学渠道,完善职教高考的新通道。如2020年,吉首幼师与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开办学前教育专业“3+2”五年制贯通班。贯通班实行三年中职管理,两年高职管理,由湖南幼专老师到校授课,以“两校协同,两段衔接,两层‘直通’”方式联合培养完成职业教育。同时,学校开设对口升学部,实行高中化管理,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实践教学,不断深化与高职高专合作,以“对口升学”育人模式,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提供更多支持。
注重内外兼修 守好就业底线
中职毕业生重在就业,也难在就业。 以农村生源为主的吉首幼师,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全力打通毕业生就业堵点。
学校苦练教育教学“内功”,依托校内的幼儿保育、电子、数控、计算机等51个实训室,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积极研发、聚焦双创教育,助力学生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并聘请企业导师,构建理实一体化的“双主体育人、双导师培养”课程体系,突出“技能操作——技术应用——技能技术融合——技术创新”的应用型课程结构,深化教材和教学改革,普及推广案例教学、情景教学、项目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形成了幼儿保育、服装设计与工艺、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一批特色优势专业。
对外则持续加强园区、企业、学校的三方联动,实现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学校立足位于湘西高新区、吉首经开区的区位优势,连续多年向众康公司、锐阳电子、索亚特服装、长潭泵业等企业输送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携手湘西德雅教育集团、吉大师院附小教育集团、吉首凯莱大饭店、吉首天行健公司,为学前教育、酒旅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用“实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同时广交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地区的新朋友,先后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湖北协丰集团、长沙水灵珑公司、长沙软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办“校企定制班”,促进产业用工需求和职业技能培训有效衔接,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目前,学校开设的11个专业,均与相关企业实现了共同培养。近三年来,合作企业向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5000余个,直接投资建设实训室3个。 近5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5600余人,参与培训各类技术技能人才21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