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唱民族团结进步歌—保靖县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10-11-08 00:00
作者:彭书凤 田二文 姚文化
来源:团结报
【字体:大中小】
保靖县总面积175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96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2009年末,总人口30.12万人,有土家族、苗族等2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多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坚持“抓宣传、促发展、保稳定、构和谐”这一总体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在10月27日省委民族工作表彰大会上,保靖县人民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合作共事谋发展近年来,该县特别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党外干部使用,2004年起,该县每年把《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民族法律法规及民族政策的学习,列入县委、县政府中心学习组内容,纳入全民普法必学内容。在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过程中,该县特别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始终坚持干部队伍建设民族多元化,切实做到大力培养、大胆提拔、放手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岗位上都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目前,该县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县干部总数的80%,成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坚力量。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使一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党外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目前,该县有处级党外干部6名,科级党外干部129名,党外后备干部33名,建立了一支全方位、多层次、结构合理、年轻有为、素质优良的党外领导干部队伍。县人民政府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他们到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和党校中青班进行培训,促进少数民族党外干部成长。同等条件下,县人民政府优先推荐、优先使用少数民族党外干部到政府机关任职。在各民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该县实现生产总值26.72亿元,完成财税收入2.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96元。县域经济考核荣获全省先进单位,计划生育连续3年荣获全省优质服务县,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合谱民族团结曲该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共谱民族团结进步之曲,共唱民族团结进步之歌,保持了全县政治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200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纪念日,该县组织了大型游行庆祝活动,举办了“土风苗韵”大型民族民间文艺晚会,展示了20年来该县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共同发展的建设成就。2005年以来,先后编创了“八合鼓”、“撼山鼓”,进一步弘扬了苗族传统鼓舞文化。相继发掘整理出版了《续酉水考略》、《牛角里吹出的古歌》、《土家族发祥地》等书籍,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各少数民族文化。“十一五”期间,开展体育竞赛、文艺演出等联谊活动以及“桃花会”、“首八峒祭祖”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活动100余场次,推动了各民族文化交流,加深了各族群众的感情融合。该县在做好县内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同时,与周边地区的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7个乡镇组建了“边区民族团结促进会”,建立了跨省民族团结联谊协作机制,制定了边区经济协作制度、边区治安联防联治制度。该县葫芦镇、水田河镇分别与古丈县默戎镇、花垣县董马库乡建立了互访议事会议制度,每年开展一次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使边界群众在深入的交往中增强了友谊,加深了感情,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作用。涌现了清水坪镇大桥村党支部书记张贵彪、迁陵镇花井村党支部书记向代兵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和比耳镇比耳村党支部书记余家文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合力攻坚奔小康该县始终探寻新型工业化之路,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壮大冶金、农产品加工、陶瓷、电力四大支柱产业。近年来,累计投入园区基础建设资金3.2亿元,在毛沟、复兴、大妥、迁陵4个乡镇,建立了钟灵山工业园和四个工业小区,工业布局从分散向园区聚集。截至目前,“一园四区”共有工业企业119家,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78%;今年1至10月“一园四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7%,上缴税收7800万元,占全部工业上缴税收的90%。近年来,该县针对山多地少的农业自然条件,县人民政府着力构建高、中、低海拔各具特色的立体型农业开发结构。初步形成了“一果”、“两叶”、“三养”为重点的特色农业。截至目前,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66万亩。“十一五”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4%,预计到2010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全县贫困人口由2002年的11.77万人减少到目前的5.2万人,6.57万人农民实现稳定脱贫。该县针对苗族聚居区吕洞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全县平均水平的实际情况,县人民政府积极寻找对策,从2009年起,举全县之力支持吕洞山地区发展,规划4年内整合投入2亿元,集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黄金茶产业开发、生态旅游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4年努力,建成高效、生态茶园3万亩以上,每年助农增收2亿元以上,打造吉首旅游后花园,让偏远聚居的苗族同胞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合抓示范成典范上世纪90年代初,该县清水坪镇大桥村与毗邻重庆市秀山县高桥村还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贫困村。90年代中期,新一届大桥村支两委穷则思变,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10年间,在县人民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合力帮扶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全村开发柑橘2000多亩,反季节蔬菜1000余亩,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当年该村被州政府授予“小康建设先进单位”,被国务院授予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大桥村致富不忘乡邻的高桥村,主动把苗木、技术送给高桥村民,帮助他们先后开发柑橘和大棚蔬菜1500余亩,两村之间形成了团结友好、合作发展的关系。在大桥村的帮助下,高桥村人均纯收入由2005的1200元增长到2009年的3200元。大桥村党支部还联合高桥村党支部,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联谊会,建立了边区联防制度,为两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长久基础。该县野竹坪镇与重庆市秀山县涌洞乡交界,昔日,两省边界社会矛盾突出,刑事案件时有发生。近年来,两乡镇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奋进,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突破口,以培育发展致富产业为切入点,通过建立边界联调机制、情报信息互通制度、定期召开边界联谊会、边界镇村干部互访交流等形式,共同调处边界田土、山林纠纷,联合整治跨省治安,实现了群众安定团结,边界和谐稳定,两乡镇2008年以来均连年被湘西州、秀山县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成为湘渝两省市边界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责任编辑:道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政务要闻|政务联播|县市动态
合唱民族团结进步歌—保靖县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
保靖县总面积175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96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2009年末,总人口30.12万人,有土家族、苗族等2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