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能拿上技术证书,自从我有了‘红本本’,别人就把我当成了正正经经的技术员,现在找我学烟叶培管技术的人多得我都忙不过来了!”保靖县水银乡杨家村的杨昌永拿出他的农产品经纪人资格证书夸耀。2012年,他通过技能鉴定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在当地成了深受欢迎的“土专家”。
近年来,保靖县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以“鉴定促进就业”为工作目标,贴近社会、贴近基层、服务群众,在职业技能鉴定这条路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时代之歌。2012年组织开展了34批2726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完成州分任务数2250人的121.2%,被评为全州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
从“找上门”到“走出去”,接了“地气”
该中心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加强作风建设,创新方式,转变服务方法。变原来服务对象“找上门”鉴定为现在工作人员“走出去”鉴定,方便群众,紧密了干群关系。
“县就业培训中心在我村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柑橘培管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联系,跟踪服务,在培训结束时,通过鉴定,为150人及时颁发了农产品经纪人资格证书,让我们有了技术员的凭证,他们的服务态度太好了!”该县比耳镇比耳村村支书米剑平说。
围绕该县柑橘、烟叶、茶叶等支柱产业,该中心和就业培训中心积极衔接。在全县16个乡镇开展烟叶、柑橘和茶叶等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后,主动服务,跟踪鉴定,探索出了“培训结业一批、考试鉴定一批;核发证书一批、促进就业一批”的工作模式。
此外还大力倡导“走出去、树形象”活动,组织优秀学员参加各种职业技能比赛活动。在“全州职业技能大比武”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该县也开展了烟叶分级、电焊和酒店服务等技能大比武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基层群众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热情。
2010年以来,该中心围绕中式烹调师、服装缝纫工、农产品经纪人、餐厅服务员、烟叶分级工、焊工、计算机操作员、汽车驾驶员和家用电器维修工等10多个工种先后组织开展了92批(次)7548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达89.6%,合格人员就业率达92%。
从“形式化”到“社会化”,得了“人气”
该县复兴镇陇洞村村民周宽军,2012年经过鉴定取得了焊工资格证书,输送到广州中船远航船坞有限公司,月工资4000多元,而和他同去的老乡张某没有焊工资格证书,别人不相信他,只能做没有技术含量的粗活,月工资只有1800元。张某深有感触地说:“职业资格证书当真是就业的通行证!”此事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该中心按照“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原则,大力推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劳务输出、重大项目、工厂企业等有效衔接。并通过工资、福利和待遇的差别,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影响力,使职业技能鉴定成为引导培训方向、检验培训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手段。“证书不再是一种形式,而是技能的证明!”该中心主任李琴语气铿锵。
在张花高速保靖段建设期间,施工单位以颇高工资聘用了该县执有资格证书的40余名电焊工。通过争取,以就业扶持和特定政策方面的优惠,促使新中合等县内用工企业在录用490余名新员工时执行了职业资格证书求职准入制度。同时根据该县已建立的电焊工、电平车和服装生产三大劳务输出品牌,“订单式”输出的350余人也全部实行持证上岗的制度。这些措施为职业技能鉴定彰显了社会效益,如今,该县的职业资格证书得到了企业的认可,成为了求职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