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盛夏酷暑,泸溪县委书记杜晓勇一行,从火热的羊城广州,带回了与太平洋建设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合作金额为5亿元。
为什么地处偏远山区的泸溪县,如今成了深受国内外企业家青睐的宠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裹挟初秋阳光的火热,走进沅水之畔的泸溪,探寻她转型发展的路径。
沅水之滨,充满魅力;沅水之滨,生机无限。
新型工业——从数量到质量的大转变
小康要加快,工业前头带。
今年来,泸溪县委、县政府把工业转型升级作为推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来抓,实现工业发展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为改变“三高一低”产业过重的格局,一方面强化产业布局。将工业园以峒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区,以便更科学地对治污环保进行管理。南区以矿产加工产业为主,北区以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为主,是新金属材料精深加工、铝精深加工和生物制药等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引进了派斯特、众鑫、金昊、怀化银阁等13个项目。另一方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下大决心关停一批锰锌企业,进行产业整合,实施战略重组,加大技术改造,创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17家电解锰企业整合为4家,3家电解锌企业整合为1家,整合后的锰锌总产能控制为30万吨,园区环保压力、能耗压力大为降低。该县还加大优惠电价、两民贴息等优惠政策的扶持,锰锌矿业等传统产业实现了整合转型、产能逐步释放,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同时,积极培植森工科技、宏宇新材料、银阁铝型材、鑫海铜镉渣综合利用等新生产业,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农业——从基地到市场的大拓展
泸溪县按照“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推进亮点工程,打造特色泸溪,超前谋划、准确定位、科学布局,特色农业经济“板块”不断创优,农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凸显。
该县县委、县政府以基地为依托、以龙头为带动、以市场为引导,狠抓椪柑、玻璃椒、油茶、生姜、烤烟、铁骨猪等“六大基地”建设,推进了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品牌化生产,形成了泸溪椪柑、浦市铁骨猪、兴隆场玻璃椒、合水茶油、解放岩生姜、洗溪豆腐等叫得响、卖得俏、品味香的“六大品牌”。“九大公司争出口,百名大户闯市场”,泸溪特色农产品已在20余个省会城市、100余个地县级城市建立了直销窗口,泸溪椪柑、兴隆场玻璃椒等品牌农产品还出口到俄罗斯和东南亚,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增强。今年1-7月,该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2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农业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增长3.4%。椪柑之乡,盘瓠故里,处处呈现“土家苗寨奔小康,幸福生活歌亮堂”的新农村美景。
生态环境——从创建到深化的大推进
沅水染秋波,浮光跃金。
从武溪下高速,您的眼前会为之一亮。蓝天白云下,清凌凌的沅江水宛若宽阔的飘带,轻轻地簇拥着新城,沅水在县城画了一条优美的弧线,泸溪县城白沙城焕发出秀气与灵气。
如今的泸溪,天蓝、水清、地绿,文明靓丽的环境使人心旷神怡。无论是在县镇还是在乡村,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泸溪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已成为30万人建设美好家园的自觉行动。
2010年至2011年,泸溪人用“跳起来摘苹果”的胆识和勇气,先后成功获得了“国家卫生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这两块金字招牌,这也是目前我州8县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泸溪县委、县政府深知,创建绝不是追求一块牌子,而是一项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城市品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2013年文明创建迎复检测评中,泸溪排名位居全省前列。今年,再次发力,完善制度,强化措施,推行“三定”“三包”做到一天一督查、一周一考核、一月一评比,营造创“人人参与、个个出力”的浓厚氛围。并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栋”“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此外,配备了消防、环卫、通信等公共设施,完成了白沙、武溪、洗溪等城区主街道“白改黑”改造,千吨级航运码头的建设,深入推进白武公路、白辰公路、杨柳溪扩容等项目,城市基础建设日趋完善。积极开展集中执法43次,拆除违章建筑48栋,查处违法用地149宗,县域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与此同时,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狠抓党员干部“四风”整治,形成了县乡干部“下基层,强服务、破难题、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在联系服务群众中,转变了干部作风,优化了发展环境,凝聚了社会发展“正能量”。
民生工程——从城镇到乡村的大覆盖
泸溪始终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促进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精准扶贫、医保、养老、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入手,狠抓民生工程建设。
今年来,已扶持农村贫困人口3.2万人次,完成棚户区改造1990户、农村危房改造1400栋,建设廉租房、公租房3800套,形成了养老、医疗、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救灾救助等民生事业覆盖城乡。同时,农村安全饮水、病险水库治理、“五小”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及水生态保护等工程加快实施,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逐步加强,民生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县实现民生保障支出近6亿元,同比增长41%;新增城镇就业1701人,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40元,累计增长9.9%。
沅水之滨,发展潮涌;沅水之滨,波澜壮阔。目前,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9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6.69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3.9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4亿元,财政总收入2.43亿元。转型发展的泸溪,必将稳步挺进,必将更加壮阔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