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访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务联播 > 县市动态

全省“最美基层文化人”麻正兵

2017-03-30 00:00 作者:吴红艳 来源:团结报 【字体:

  3月29日,花垣县石栏镇董马村,一位残疾人在断臂上用橡皮筋捆着支粉笔,一边在黑板上工整地书写“文化科学”“勤劳致富”,一边熟练地领读、讲解。

  他是花垣县石栏镇文化站站长麻正兵,中共党员,今年47岁,一位双前臂全失的二级残疾人。20多年来,麻正兵身残志坚,带领村民学习文化技能,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力撑苗乡一片天。2014年,该镇文化站被评为“全国西部一级文化站”,麻正兵也先后荣获“湖南省最美基层文化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先进个人”“花垣县优秀共产党员”等30多项殊荣。

  不幸痛失双臂,苦难之中崛起

  麻正兵的双手,是1997年夏天在一次事故中失去的。一个生龙活虎的男子汉,突然没了双手,剧烈疼痛不说,吃喝拉撒样样都要人帮忙,连个“娃娃”都不如,“当初,想死的心都有了!”麻正兵说。

  然而,一件偶然的事情,让他从绝望中站起来。

  1998年一个寒冬的深夜,一位老人悲戚的痛哭声揪住了麻正兵的心。他摸索到半山腰一看,原来是龙门村70多岁的龙阿婆。前两天,她家的母牛病了,她和老伴一个劲地在牛圈前烧香焚纸求“菩萨”保佑。结果,母牛还是病情恶化断了气。

  一头牛可是一个贫苦农家的全部家当啊,龙阿婆哭得伤心欲绝。

  小时候兄弟姊妹多,家里穷得叮当响,龙阿婆从来没有进过一天学堂,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些年来,因为不懂文化,她和家人吃了不少苦头。

  “穷人没有文化,穷根不断。”麻正兵突然意识到,“我虽然没有了双手,但我懂文化,我可以动脑筋,我还有嘴巴,残疾不等于残废。”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帮帮像龙阿婆这样没有文化的乡亲们。

  传播文化技能,引领脱贫增收

  “如果没有‘老兵’给我们‘扫盲’,教我们识文断字,我们几个都是大笨猪。”董马村农家书屋,村民龙老垣举起手中的书本打趣地说,“我们跟着‘老兵’学文化,学技术,过上了好日子。”

  书屋里沿墙一字排开的书柜中,整齐地排列着千余册各类书籍报刊,五六个村民一边查阅牲畜、庄稼、果蔬等种养技术资料,一边讨论着发家致富的新门路、新点子。

  “种什么,养什么,都需要文化技术。”麻正兵认为,帮助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斩断穷根。近年来,在他积极争取和筹建下,该镇董马村、子腊村、竹子村等苗寨先后建起了农家书屋、广播站、文化广场等,文化专干、技术推广员等逐渐配齐,2000多个“文盲”村民先后学会了基础的文化知识,能进行简单地计算。

  2014年以来,麻正兵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先后组织举办种植生态稻米、绿色茶叶,养殖山羊、湘西黄牛等技能培训班30多期,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龙四锐、石顺丹等80多名青年成了种养致富能手,龙志银、龙老乡等200多位苗家阿婆在麻正兵的鼓励下,抱团发展苗绣产业,苗绣服装供不应求。

  组织文化活动,丰富乡村生活

  “麻站长是个热心人,我们搞文娱活动缺什么他都乐意帮。”2月29日傍晚,子腊苗寨村部,五六个妇女正在唱苗歌、打苗鼓,忙着排练节目。

  她们说,麻正兵虽然没有双手,不管寨里哪家办喜事,他总是乐意组织唱苗歌、打苗鼓、舞龙舞狮等活动,丰富大家的生活。他还常常在农闲季节把有文艺爱好的村民聚起来,与他们一起研习唱苗歌、打苗鼓等技艺,传承苗族文化,还先后多次与该县文化部门筹办唱苗歌、绣苗绣、舞龙舞狮等文娱比赛活动。

  近年来,在麻正兵的鼓励下,董马村残疾青年龙振南搞起了文学创作,先后在《新华文学网》、《新华编剧网》等知名网络媒体发表文学作品300多篇。子腊苗寨农民石老香创作的《漂亮的银帽》等10多件银饰作品,在2013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艺术评选赛中获大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